张蕾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是我市曲棍球运动雄起的希望,也是我国曲棍球运动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后备力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速度素质最为敏感的发展时期在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重视并切实做好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在这个时期的速度素质训练,将对他们一生运动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组合训练模式是符合儿童学习特征的一种训练模式,根据儿童身体速度素质敏感期发展的规律,结合曲棍球的专项特点,设计组合训练,对儿童曲棍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测试法等研究方法,以闵行区某小学23名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日常训练中应用组合训练法进行训练,通过对小学曲棍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训练方法的探讨,厘清小学专项速度能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专项速度能力,完善小学特殊体育课程的质量,形成提高小学专项速度能力的课程资源库。
1 曲棍球组合训练法的应用分析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组合训练法是针对儿童速度素质的发展特点,结合曲棍球项目的运动特点,以无氧训练为主,注重间歇控制,将发展儿童曲棍球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各种手段依据组合训练的原则组合起来实施训练的方法。
笔者对闵行区某小学三年级13名女性小学生采用间歇组合训练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曲棍球专项训练;同时将同年级经过一般曲棍球训练的10名女性小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实验组儿童曲棍球运动员安排一周共9课时(早操5课时,大训练课为4课时)的训练。大训练课总时长为2小时,专项速度训练将安排在每堂大训练课前半部分,每堂课安排无球训练项目与有球专项训练项目各一项,大约30至40分钟。而对照组并未采用严格的专项训练组合安排。训练后测试模拟曲棍球专项速度能力的三角捅球、15米运球绕杆、1米拉球、立定跳远、30米冲刺跑和20米折返跑六个项目的成绩,所有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与进行组合训练前的专项速度素质测试(如表1所示)相比较,采用组合训练法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训练后,所有受试者的测试指标详情如表2所示。
1.1 有球专项速度能力和无球专项速度能力提升情况
本次研究中,有球专项速度能力测试项目为三角捅球、15米运球绕杆和1米拉球;无球专项速度能力测试项目包含立定跳远、30米冲刺跑和20米折返跑。将各个运动员六项测试项目在训练前后的數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数据表明,经过一学期的组合训练,受试者在有球专项速度能力和无球专项速度能力两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训练前后速度能力的差异十分显著。
1.2 组合训练法与一般训练法的效果比较
为了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尤其是年龄增长、训练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10名女子小学曲棍球运动员采用一般训练法进行训练的专项速度能力测试数据作为对照组,并且同样将对照组训练前后的各专项速度能力指标进行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可以发现,对照组的小学曲棍球运动员在通过一般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后,曲棍球项目的专项速度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训练后专项速度能力提高的现象,本研究通过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项速度能力提高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实验组的专项速度能力提高效果大于对照组,结果如图2所示。
在本次研究中,专项速度能力提高效果=(训练后成绩-训练前成绩)/训练前成绩×100%。
如图2所示,小学曲棍球运动员的有球专项速度能力在进行了专项训练后较训练前均有所提高;而就提高效果而言,组合训练要高于一般训练,其中三角捅球和1米拉球两个测试项目的训练提高效果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三角捅球项目提高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p=0.002<0.01)要显著于1米拉球项目(p=0.045<0.05)。而15米运球绕杆项目的提高效果,实验组虽然高于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在无球专项速度能力提高效果方面,实验组的提高效果基本上高于对照组。立定跳远和20米折返跑两个项目的提高效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其中立定跳远项目的提高效果虽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585>0.05);20米折返跑项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0.01);值得注意的是,30米冲刺跑项目的提高效果实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较为显著(p<0.01)。而不同的训练方法对曲棍球专项速度能力的提升幅度也存在着差异,详见表4。
2 曲棍球组合训练法的创新点及推广价值
2.1 训练形式长程化
本次研究中的组合训练是指在受控的间歇情况下,将不同的训练形式和训练目标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学校的训练教学客观情况,形成的贯穿整个学期的完整的训练形式,运动员在长程化的训练中能得到较为良好的速度能力训练效果。
2.2 紧抓发展敏感期
就曲棍球项目运动员培养来说,曲棍球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应当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开展。8-16岁是儿童运动员进行速度能力训练和发展的最佳时机。本研究中的组合训练方式紧抓儿童发展敏感期,较多地加入球性训练以发展儿童曲棍球运动员的专项技能,有效促进儿童曲棍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发展。
2.3 训练内容科学性
组合训练法的特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内容的多样性,是符合儿童、青少年运动训练要求的一种训练模式。组合训练法根据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课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刺激模式使得受试运动员的精神疲劳出现的概率降低,尽可能地调动受训对象的训练积极性,同时又根据专项特征,明确训练目的,在围绕训练目的的前提下,发展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2.4 训练反馈及时化
结合带训经验,教师根据运动员训练时生理参数反馈(包括脉搏、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体温等)和参考训练测试数据反馈,结合当前环境影响,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使其科学地进行训练,顺利完成训练计划。
3 曲棍球组合训练法的实践成效
3.1 学生角度
3.1.1 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某小学实验组的13名兒童曲棍球运动员在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组合训练后,各专项速度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组合训练前后和一般训练前后的儿童曲棍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提升幅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进行组合训练的儿童曲棍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提升幅度基本上都大于进行一般训练的儿童曲棍球运动员。
3.1.2 发展运动员协作能力
在训练中通过比赛的形式,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团结协作精神,使其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拼搏,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和同学相处更融洽,相互帮助,相互信任,身心愉悦,感受到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
3.1.3 磨炼运动员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在磨炼学生意志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组合训练模式以模拟比赛场景为主要训练内容,同时以游戏的形式作为实施手段,充分调动了受训儿童运动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符合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使学生更为积极参与训练,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终身锻炼”的能力。
3.2 教师角度
3.2.1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本研究中,教师直面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风格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训练中树立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技能的信心,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次、分能力地个别差异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顺利完成训练计划内容。
3.2.2 提升了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训练课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钻研训练内容纲要,根据曲棍球项目的特点组织教学;为了提升训练效果,教师充分了解并研究学生,包括训练课学生的人数、身体状况、体育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合理教学分组;为了达成训练目标,教师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本研究切实提升了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从而更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达成体育教育教学的各项目标。
3.2.3 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曲棍球教练培训班和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以此促进教师知识更新,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之间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组成员总结经验,交流信息和成果,激发灵感,团队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3 学校层面
3.3.1 特色彰显,课程初步形成
在研究中形成的《女子曲棍球》课程以掌握曲棍球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加深学生对于曲棍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通过教学能较熟练运用曲棍球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术,并在比赛中加以运用,满足队员对曲棍球比赛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为校曲棍球队的建设打好基础。
3.3.2 屡屡获奖,曲棍球队创出佳绩
曲棍球队成立至今四年,在区体育局、教育局领导、校领导关心照顾下,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多次在全国、市、区的曲棍球比赛中创下佳绩,尤其是在2016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勇夺冠军,2016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曲棍球比赛荣获亚军。
3.3.3 辐射引领,扩大学校影响力
研究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与作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师生关系和谐,精神面貌一新,校园管理趋向和谐。研究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更具有人文底蕴和运动气息,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