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建设路径探究

2021-11-27 23:47:06何浏胡笑甜通讯作者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学生会医学院校干部

何浏 胡笑甜 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高等教育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高校青年肩负着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学生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建设和思想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时代需要,也是促进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学生会是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党的领导、团委指导下成立的,维护大学生权益,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机构[1]。当前,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学生会的组织建设、管理服务、思想引领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会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或变形,探究怎样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青年思想的重要实践。2021 年4 月19 日,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总书记的青年思想,成为了新时代高校青年工作的“时代指南”。高校学生会以习总书记的青年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大思政背景下,发挥好思想引领、联系学生、沟通师生、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为健康中国,为人民健康福祉打好基础。

(二)是大思政背景下学生会改革的必然路径。我国学生会起源追溯起来,最早源于1919 年的清华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在党的带领下,对于服务青年和社会改革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会组织从开始的学生自治会,到“一团一会”“一体两翼”,再到“一心双圆”,我国学生会组织不断改革和完善。2017 年以来,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先后印发了《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拉开了新时代学生会改革的序幕,标志着学生会改革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高校开启了学生会改革的新征程。

(三)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医教协同,改革医学教育制度。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爆发,目前医患关系突出、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持续整改,都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院校学生会组织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医学人才的支持,医学院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加强医教研协同发展,优化学校和医院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组织建设和思想引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健康卫士。

二、学生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今天,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交换飞速发展,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断被冲击,加之医学院校教学、临床实践特殊的培养模式,给学生会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自治的群众性组织,代表学生意志,是学生与学校领导、老师进行沟通的中间人,维护学生权益。然而,在一些高校,团委的指导往往变为主导,甚至潜意识中把学生会作为团委准下级单位,学生会“对学校负责”优先于“对广大学生负责”,民主自治不够[2]。但也存在完全由学生自治的情况,工作中缺乏指导,致使学生会在学习工作中失去方向、散乱、过度自由,失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沟通师生、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

(二)制度不健全。部分院校没有根据《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精神,以学校《章程》为引领,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学生会组织章程。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等方面不够完善,值班考勤不严格、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表现和成果缺乏考核考评依据等。

(三)组织建设不到位。一是纳新、把关不严格。学生会成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排头兵,具有群众性和先进性。在学生会纳新时,对于入会没有具体标准和严格审核、筛选,甚至存在老师和学生会干部打招呼的情况,造成学生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学生会干部流动快,医学生往往大一至大三在校本部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大四、大五进入医学临床实习,在一些医学院校开展分段式管理,即大一至大三属于基础医学院,大四、大五则属于临床学院,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会干部轮换更快,工作衔接和传承存在漏洞。三是干部任免和提拔使用不规范。在提拔学生会各部长、主席团成员时,会出现靠跟老师和跟其他成员的关系而赢得票数和支持,在个人能力、思想政治素养等方面注重不够。

(四)工作机制不完善。一是校园两级学生会组织联动不顺畅,由于各校区、附属医院分布的地理位置限制以及校、院学生会各自选拔,成员交叉少,各自开展活动等,工作机制上各自封闭、联系不够。二是部门设置重复,部门职能和分工模糊,加之老师和主席团协调不到位,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学生会、团支部以及广大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导致维护学生权益、反映学生诉求的机制不顺,没有起到良好的沟通老师、学生的作用。

(五)官僚主义凸显。中山大学学生干部公示、长春大学学生会干部训话新生、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干部雨中辱骂同学等,这些事件发生以来,在校园和社会引起了很多质疑,学生会组织发展呈官僚化趋势,有的学生会干部打官腔、摆架子,脱离了学生群体,直接降低了学生会的凝聚力,影响了学生会服务学生的形象。

(六)干事创业干劲不够。学生会成员素质参差和能力不齐,在工作中存在能干者多劳的情况。部分学生会成员入会动机不纯,带有功利色彩,达到目的后便消极怠工。高校学生会很多工作和任务都是由团委以行政指令性的安排布置,自主性不高。同时,工作中、活动中创新性不够,缺乏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会建设路径

(一)强化思想引领。一是加强学生会政治建设,引导学生会成员和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整治认同和理论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对青年的关怀有机融入工作中。二是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在学生会组织中建立不发展党员、不涉及党组织关系转接,只承担教育管理的功能型党支部[3],加强对学生干部党员的教育和对其他学生会成员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会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功能型党支部要认真贯彻“三会一课”等制度,同时学生干部党员也要参加组织关系隶属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三是坚持党建带团结,依托“青马工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对学生会的思想教育,可以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加强“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改革、学分制改革,充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统筹好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学生会工作,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考评、激励、监督制度。二是加强学生会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激励、监督手段,通过党委领导,优化团委指导等手段推动学生干部队伍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三是实施述职评议制度,学生干部开展自我总结、反思、省察,学生代表可以在评议会上对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提出质询和建议,促使学生会更好地履行服务学生的宗旨[4]。

(三)夯实组织建设。一是要严格入会关口,对入会动机不纯、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严格把关,同时实习末位淘汰制,对于学生会干部、成员工作不积极的给予劝退。二是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召开院系两级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各团支部大会,切实发挥学生代表大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建设一流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等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升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医学人文素养较高、品学兼优、朝气蓬勃的学生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要加强医疗、教育行业警示教育,从小筑牢思想底线,要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四)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校园两级联动机制,适当增加人员交叉,加强二级学院之间的沟通联系,完善沟通机制。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主体,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和职数,定责、定岗,按照职能和职责有序开展工作。三是理顺学生会、与其他学生组织的关系和机制,加强学生会与学生党支部、社团乃至教师党支部的共建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工作联动。

(五)创新工作方法。一是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理论学习,宣传榜样典型、传播卫生健康知识等。二是可以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短视频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干事活力。三是要结合医学背景,科学的、有规划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培育医学人文关怀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

学生会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第二课堂的有力阵地。新时代,要与时俱进,深化学生会改革,加强思想引领,推进学生会建设,提升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学生会医学院校干部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3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