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吴星霖 伊力达尔·伊力亚斯 王亭亭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多方位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高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环节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新创业观,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创新思维,磨练创新品质。同时,高校所进行的双创教育是其他形式教育难以代替的,同时这也是高校能够不断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毕业生的落脚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教育”是指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普通高等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相较于国内的其他地区教育体系及机制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活动与之相比也相对滞后。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承担起双创教育的主要责任,不断积极优化双创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在校及毕业后能够积极就业创业,逐步适应起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贡献自身力量。
1.大学生“双创”观念意识不强
当今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90 后”“00 后”,他们因家庭教育及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观念,价值追求多元化,就业期望也显得更为理想化,“慢就业”现象愈加凸显,创造性较强但是缺乏危机意识,对于创业、就业观念不强。
2.新疆双创教育工作环境面临挑战
新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资源的差距,双创教育水平相较内地省份较为落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事业也发展较慢且水平较低,学生的。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聚焦于新疆高校开展双创工作的现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与自身兴趣、个人能力、对未来的期望值及家庭、高校、社会、政府提供的创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但当前新疆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家庭环境、高校环境以及政府提供的环境与内地高校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完善双创教育机制,逐步缩短同内地高校的发展差距。
3.教育资源整合困难,双创教育趋于形式化
通过调查分析,新疆的高校基本还未开设体系完备的双创教育课程。各高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使得双创教育进展也不同。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对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使得双创教育效果不理想,缺少双创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和培训,“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形式化,教育指导培训体系不完善,且相关的服务体制保障机制不健全。
4.师资队伍胜任力不足,各部门联动能力较弱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时候需要将管理、经济、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用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不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相关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自己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然而现如今大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师资力量匮乏,队伍主体是大都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很少有专门研究双创教育的教师参与到授课当中,在双创教育中真正的创业者也极少参与进来。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新疆各高校教务部门在创新项目上功夫较足而由就业部门牵头的创业项目能力较弱,教务部门与就业部门的联动机制较弱,导致高校出现理论研究创新多实践少的状况发生。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将创新创业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更需要高校积极发挥自身责任,引导和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紧随着时代步伐,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事业中来。辅导员老师也要在思想上做好学生思想动员,一切以学生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切实得到本领锻炼,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协同育人机制是双创教育开展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双创教育可依托课程来开展,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体制,构建层次递进、有效衔接、合理高效的双创教育专门课程,同时将双创思想融入到不同学科课程中,以此来构成浓厚的双创教育氛围。高校可通过雨课堂等课程模式,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开设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提供在线课程资源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多种形式增强课程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当然双创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来说,对广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持,为学生双创提供实践机会也是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前提。
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辅导员担任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及日常管理者的角色,是在校大学青年的直接引路人,在高校的双创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双创负责机制,帮助学生团队进行双创实践的相关活动,让有意愿进行双创活动的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让同学们通过双创实践开拓视野、激发创新创业兴趣,不断推进双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双创教育的蓬勃发展。
高校在实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体验区域,使学生在进行双创实践前,能够对双创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模拟操作与控制,在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促进,不断促进自己的能力提升。同时,高校也应当充分利用社会中的相关资源,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选择。双创教育也只有在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之下,才能促进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开展关于双创教育。在学生大一、大二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双创课程,进行双创实践。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双创教育必修课程,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与激情,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创业,在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创造财富、体现自我价值。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新疆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系着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因此,新疆高校更应该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师应顺应创业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原有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形成符合当代青年的双创教育形式,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完善双创教育体制机制,加强校校、校地、校企的多方协同的合作模式,加快推动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高校专职双创教师的师资力量投入,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双创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