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00)
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校园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大学师生查阅相关专业性资料的场所,也可以为大学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放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当下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水平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高校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人本理念触发,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希望能够通过创新,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不断提升的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确保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当前高校图书馆运转体系中,管理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考虑不够周详的制度。在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在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决策一直都是相关领导一人决定,相关工作人员也只要是从其他部门调配或者直接由校领导指派,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这就必然会导致图书馆的部分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而那些真正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反而从事这一些边缘的工作,这样不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必然会制约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都是作为职能部门出现,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人性化服务,校方高层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图书馆的员工只是机械的用约束性的管理制度来管理行为,完全没有积极的提供相关的培训学习机会,这样就打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员工长期处于这样的消极状态,就必然不能为师生提供积极的服务。此外,由于高校教研资金有限,大多数高校不会选择将更好的硬件和资金投入到图书馆,这些都是导致当前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
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影响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很多采买人员在购置藏书的时候完全理解不到专业需求,导致图书馆现有的图书根本不能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不仅有限的采购资金浪费,而且也不能达到高校图书馆应有的相关服务质量。此外,大多数的大学图书馆工作都较为繁琐,工资较低,根本不能吸引高水平人才。这些都导致高校图书馆根本不能适应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发展。
当代社会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当下的大学图书馆管理体制中,人本理念也应当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它能够给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思路,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整个大学的运转体系中,图书馆一直都是处在一个服务师生的角色上,为了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服务职能,给本校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就一定要做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当下很多大学的图书馆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服务性职能都是要人工完成的,这一方面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大大阻碍了图书馆于现在信息社会的联系,严重影响这些服务性职能的效率。因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及时地认识到人本理念的重要性,以此为根据革新图书馆的相关管理方式,建立与各项职能相对应的网络数据库,这样才能更便于师生查阅不同专业的科研资料,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逐年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的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大学图书馆必然要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给本校师生提供更全面更到位的服务。从图书馆自身角度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负责日常的各项工作,员工的管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根据人本理念的指导,大学图书馆也应该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员工管理体系,让工作人员充分地体会到关怀和理解,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相关工作,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只有这样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促进员工以身作则,全面提高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在图书馆中贯彻人本理念,能够为图书馆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整体工作环境的提升也能适时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水平。同时,能够给师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谐的读书环境,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师生群体中的整体服务体验度。其次,能够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当前大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建信息化、多元化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借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图书馆坚持人本理念来创新管理制度,能够最高效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从师生的角度看,也能更适应师生的信息获取需求,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整体面貌。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如果想要创新本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就首先应当完善本校自身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为图书馆这个单个职能部分的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高校本身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图书馆也必须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首先,图书馆应当改革自己内部的运行和考核机制,在融入人本理念的同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考核审查制度,以此来规范自己内部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按月进行考核评比活动,以奖金的形式鼓励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其次,各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的员工激励制度。对于日常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可以适当性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水平。
一般情况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本校是师生,所以只有从本校师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了解到自己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才能提供更适合的针对性服务,全面实现图书馆从制度到服务层面的全面创新。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工作中,通过广泛调查的手段获取更为全面的师生需求,再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更真实的了解不同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的具体需求,这样才能制定更适合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师生满意度。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需求,对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料进行分类,建立完善的查询和共享体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本校师生快捷方便的查找所需资料,完成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日常工作管理的关键,所以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是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最具象化的体现。大学图书馆一定要逐步地优化自身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好落实,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考核、奖惩、升职空间等方面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这样都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一定要针对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这一现实,逐步完善自身的现代化设备,这样才能满足师生对于信息化资料查询的需求,为本校师生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资料查询环境,为本校师生的学术科研提供有力的资料保障。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场地,不仅只是为师生提供安静舒适的看书环境,也需要给师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探讨场所。为此大学图书馆完全可以依据本校实际需求,适时地为各种学术交流会提供舒适的场所,也可以不定期的以图书馆为主导组织不同的学术交流会,为本校师生提供一个更优质的学术交流氛围,提升本校教育科研水平。
信息化图书馆的理念和实践,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出现了,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应用和改善,国外此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相对的,由于我国从本世纪才开始步入信息化,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仍然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在系统稳定性和整体安全性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自身相关硬件设备的不健全,现在不少大学的图书馆在进行学术资源共享时,常常会出现已分享数据丢失或者浏览下载等方面严重不稳定的情况。因此,相关领导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引进相关的技术设备,并着手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从硬件和软件层面加强与技术成熟的高校的学习合作,完善本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也提高了对于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只有更为专业的信息化运营团队,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更新本校的图书馆信息化系统,也就可以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当下不少高校的图书馆中,工作人员往往是本校教授的家属或者本校的一些将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进行管理。很少有高校为图书馆配备了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更不要说是更为专业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了,这都严重阻碍了本校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步伐。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需求,高校一定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团队的建设,这些都是为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支持。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跟随者世界的潮流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逐步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师生对于资讯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当代电脑手机等等信息化设备在生活中的深入,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代的要求。因此,大学图书馆一定要从本校师生的信息化需求角度出发,构建更适应本校师生的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将图书和相关资料等等咨询加入网络平台,这样才能更方便本校师生的查阅,为他们的科研节约宝贵的时间。图书馆也可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本校师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此平台来查询相关资料,在需要图书资料的时候,也可以在公众号上时时查询所需图书的具体位置,查询某些图书当前的借阅状态,这些都可以为师生提供不少方便。公众号也可以提示师生及时的将借阅的书籍按时归还,这些不仅能够方便本校师生的借阅,也可以给图书馆自己的工作带来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