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武
(平顶山市财经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习总书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先后举办中等职业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素质能力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系列竞赛活动。省教育厅要求,每一个职业院校都要举办全员化技能大赛,每一个职业院校的每一个专业都要举办比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全员会技能大赛活动中,以全员化推动技能大赛回归教学本真,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因此,通过全员化技能大赛,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中等职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全面发展中职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职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各方面职业素养,增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大赛,以检验学校职业教学管理水平。各行各业都经常举办各类技能知识竞赛,挑选大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前来参加技能比赛。不过一直在参加比赛的一直是一些老面孔。根据相关调查,中职毕业学生通常在学校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顺利完成专业课程,不定时参加学校职业技能资格竞赛的技术培训和专业选拔。在他们的传统思想中,不会有"专业加餐"的那种想法。
目前,一些中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讲座,课外生活大多是娱乐性的。他们加入的学生社团大多是武术社团、乒乓球社团、军事示范社团等兴趣社团。偶尔也还会有书画专业、电子俱乐部等专业竞赛社团,但竞赛活动少,难以真正形成良好的竞赛活动氛围。中职院校应统筹协调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专业教育社团、文化协会等人员结构,科学合理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逐步在学校第二课堂教育形成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竞赛良好氛围。
职业技能竞赛已逐渐成为评价职业技能职业培训的有效手段,国家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职业技能竞赛。特别是技能水平较高的竞赛,竞赛设备、竞赛任务都是精心挑选的,符合当前行业生产要求,往往是行业的尖端技术。这对中职院校的培养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职院校采购竞争中指定的先进设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经费或预算的时间限制,中职院校往往不能及时购买相关的培训设备,不能为学生参加赛前培训提供更好的培训设备和条件,大大降低了学生在比赛中获奖的可能性。
中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中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一项评价指标。中职院校作为技能竞赛的直接参与者,在每一个合作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哪些教师是辅导老师,哪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完善职业技能竞争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一批具有较强职业技能、较高政治素质和较强稳定性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不必在竞争开始前仓促调动。还有必要将人才发展计划纳入学生发展,以便学生做好被选拔的准备。在技能比赛中,设备采购应不断完善机制,确保参赛者有机会参加比赛训练,以便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各项目技能比赛,从2018 年开始,省教育厅采取申报参赛选手和抽取参赛选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省辖市每项目报送4 名参赛选手,每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每项目报送2 名参赛选手;省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从学籍库中,每省辖市每赛项抽取6 名参赛选手,每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每项目抽取3 名参赛选手。赛前一周左右进行抽取参赛选手并公布名单。报送选手和抽取选手共同组成本地、本学校代表队参加省级竞赛。职业技能资格竞赛的形式发展越来越正式,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这就必然要求中职院校通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方式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专业教师应牢固坚定树立以教育学生为中心本的专业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引入项目活动教学,将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竞赛活动纳入专业课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学生自己为学习主体,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会真正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加国家、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未覆盖的专业较多。中职院校可以在学校全员化层面组织多学科的职业技能竞赛,要求每一个专业部都要举办比赛,每一个班级都要举办比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全员化技能大赛活动中。
1.举办技能比赛,检验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决定日后如何改善;2.借此机会选拔优秀学生加入顶尖人才行列,为参加市、省、国家级职业技能比赛做好准备;3.透过比赛促进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并透过专业技能比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4.合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让他们从游戏和玩耍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专心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在专业上的核心竞争力;5.能够成立专业社团,聚集有兴趣的学生,每年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活跃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比赛氛围,学校可以拍摄得奖作品的照片,并在部门网页设立专区上载所有得奖作品,以及在部门的文化走廊设立学生奖励组,并设有展板展示得奖作品,每年按新作品数目更新。让学生在校园中能感受到技能竞赛的气氛,了解技能竞赛,逐渐愿意接触技能竞赛,逐渐喜欢技能竞赛。通常在赢得学生技能比赛后,比赛的照片和证书可以被刊登在学校官方网站的新闻报道中,或者发布在微博和微信上,为职业技能比赛营造积极的氛围。学生在如此大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会萌发参与技能大赛是一个光荣的想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为了更好地参加技能比赛,学生必须充分参与。全员化技能大赛中对每个学生赋予分值,每一个学生都有技能成绩,为技能考试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依据。加大给辅导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津贴和奖励,并给予指导教师职称评审的政策倾斜,同时考虑为周末、节假日等超时工作量提供经济补贴,并在赢得比赛后给予相应水平的经济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作为优秀人才工程。教师在比赛期间为学生提供课程和培训,学分得到承认,类似的专业课程不在此限。学生在训练期间可获食物津贴、在比赛中获奖后可颁发奖状,并优先被评为三好学生及其他荣誉称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一支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稳定的学生队伍,可以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下参加技能竞赛,并且容易获得较好的成绩。
通过对中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与跟踪分析,发现目前中职院校全员化技能竞赛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提高全校师生对全员化技能竞赛的正确认识,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目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利的教育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全员化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