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1-11-27 02:11:04何建波
山西青年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主性习惯儿童

何建波

(甘肃省正宁县周家镇大璋小学,甘肃 庆阳 745306)

在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城市与乡村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趋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城市务工或者定居。但是城乡之间的界限有着长远的历史因素,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融合发展是一项极其漫长的工程,至少就目前阶段而言,乡村进城务工人员很难使自己的整个家庭在城市中扎根,曾经大量的乡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形成的大规模留守儿童现象也在影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关于乡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现状分析

在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现状调查之前,我们先对乡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关于大量的乡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相比于城市教育系统,乡村教育系统在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的较大差距,但是乡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城市学生群体的差别并不大,其中一项研究的具体数据中显示,留守儿童群体中有将近十分之四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学习,有将近十分之四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学习,也就是说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有将近八成的学生是倾向于喜欢学习的,认为自己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学生仅占了总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五不到,剩下的儿童则表示自己对于学生没有明显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内在因素的基础。但是,从整个留守儿童的数量上来看,百分之四的比例下是高达三百万的惊人数字,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有将近三百万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不仅如此,虽然在主观上乡村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乡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

首先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由于父母的离开,大多数留守儿童跟随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的爷爷奶奶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的乡村教学体系来说,是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或弥补的。不仅如此,在乡村教育体系的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力度不够,学校过于重视一些硬性指标,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并且在学习内容逐渐增多、学业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剧增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观念急剧下滑,为了完成硬性的学习指标,学生本身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即使短期内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习习惯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更加长远的学习生活中失去了内在驱动力,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不仅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甚至会出现下滑的可能。

对于乡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大量的课下时间,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社会进行接触,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对三观尚未健全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足的情况下,这些不良思潮如“读书无用论”“及时行乐”等会儿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未经过辨别、筛选的情况下,大量的网络游戏、不良书籍以及社会不良人员进入校园,导致一些学生对社会不良行为、不良现象等不良因素产生兴趣,从而丧失了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意愿。在深入了解影响乡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后,我们才能够更进一步地探索乡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有益于乡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

二、影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因素

(一)学生自制力较低

对于乡村留守儿童来说,学习只有是有趣且有效果的才有其价值和意义,无论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趣味是吸引乡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但是单纯以心理和感官上的愉悦为支撑点的教学方式是不稳固的,极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速度较慢、水平较低,这种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难以长期保持,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快速下滑,还会使学生形成行为思想上的放纵与堕落,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难以约束,长久以往会形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极端情况,因此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临时监护人又缺少相应的教育能力和约束能力,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缺少外部因素的引导下,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约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是影响教师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2]。

(三)年龄心理特点的影响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与父母分别时,年龄都不大,心智尚未成熟,这一阶段的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充足的陪伴,情感上的缺失极易导致儿童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性格孤僻、性情乖张、喜怒无常、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认知偏差、心理迷茫等,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遭受挫折时,这些负面的心理特征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耐心,自然也就缺少相应的毅力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一)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内在动力

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意愿,进而才能够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首先要要求学校进一步推广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标准,强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任务导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减少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儿童行为上的孤僻与心理的封闭。其次,作为与留守儿童密切接触的学校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为学生构建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高效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培养策略,使学生摆脱呆板、沉闷的课堂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预习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组成,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具备进行课前预习的意识。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尽早地熟悉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环节的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其次,课下作业作为学生重要的自我检验与测试手段,同样是自主性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进行课下自我检测,不仅能够使学生把握自身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的能力,充分发挥课下作业的积极作用,需要任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习题的设计与设置。然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包括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定期复习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避免由于遗忘造成的学习精力的浪费。同时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新的发现,这种发现新知识的获得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最后,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这种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精神世界逐渐丰富起来,能够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精神上的孤独,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通过课外阅读进行的自主探索行为,能够有效地加快留守儿童主体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学习习惯向主体性转变。

(三)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留守儿童获取、接收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学校和家庭外部的因素能够快速地传达到学生身上,因此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外部环境构造上,要使现代媒体充分发挥传播积极文化、提供益智娱乐的作用,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信息。不仅如此,学校和家庭要联手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在现代电子设备快速普及的过程中,想要学生完全不接触网络是不现实的,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够通过网络与父母进行联系,因噎废食也是不理智的,我们要做的是杜绝网络游戏、小说等侵蚀学生的精神,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乡村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改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发留守儿童的内在学习动力,保护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为乡村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联合与互动,建立起更加高效的乡村留守儿童培养体系,保证在特殊情况下的留守儿童,能够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正常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自主性习惯儿童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六一儿童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