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茹
(中共涞水县委党校,河北 涞水 074100)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任何时候,我们党都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学史增信,就是增强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选择、捍卫、坚守、高举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诞生,也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发展壮大。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回顾我们党百年历程,其成长的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无数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内心无悔的精神追求,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信仰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贞。曾见证长征的西方传教士薄复礼如此评价红军,“他们是坚信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徒,并在实践着其原理。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曾经与红军在西北作战的张学良感慨:“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同一个现象——即使是最普通的红军战士,也能拥有最坚定的信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我们党筚路蓝缕,初心不改,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在改革开放时期,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打开了中国通往民族复兴的大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信仰,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前途命运。历史也警示我们,如果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变色、江山易主。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共产党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自身信仰的坍塌。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百年传承的基因密码。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要想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学识增信就是要筑牢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
学史增信,就是增强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习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我们共产党人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从中发现真理、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汲取力量,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百年辉煌党史,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首要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得来的。习总书记曾指出,“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只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党确立的战略目标。
学习百年辉煌党史,要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怎样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怎样深刻改变中国这一主线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国家、民族百年巨变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学习百年辉煌党史,要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是从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和我们党百年接续奋斗中求索和创造出来的。新中国成立100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五级书记抓扶贫”的中国式“精准脱贫”,还是“举国上下一盘棋”的中国式“全民抗疫”,都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更彰显了我们这个制度集中领导、高效动员、应急果断的优势。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造福人类,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只要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百年辉煌党史,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确立了党的宗旨,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领导人民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强大引领和推动作用。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只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将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史增信,就是增强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事实正是如此,回首百年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接续奋斗,谱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壮丽史诗。经过一百年的接续奋斗,我们党领导人民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不断衰落的历史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了历史性跨越的新发展阶段,站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时代,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新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抱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习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的“压舱石”,学史增信,就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信心,补足精神之钙,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