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玲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安徽 枞阳 246700)
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传统戏曲种类之一,在我国南部(尤其是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区)无人不晓,其对于安徽、湖北等城市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建设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为了充分弘扬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应明确黄梅戏对于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其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2]。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罗帕记》等最具代表性[3]。但我国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中华民族居具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过程之中,除了无数古人、先辈的艺术结晶,并且由于各个地区存在着地区差异性,这也造成了我国各个地区在千年以来传承下的传统文化形式各不相同,多种元素与风俗汇集在一起一同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并且由于我国目前提倡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并且强调我国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开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黄梅戏在进行剧场演出之时能够积极与观众进行互动,能让观众乐在其中并且深刻感受到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一传十,十传百,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注重黄梅戏[4]。除此之外,由于安徽省独特的口音特色,并且由于其语言丰富幽默且活泼,将会更加吸引台下观众的注意力并且使台下观众加深对于黄梅戏的印象,并且由于黄梅戏会使用安徽地区日常的歇后语或谚语等,将会使舞台风格更加风趣幽默,更加吸引观众对于黄梅戏的兴趣。一般的黄梅戏都会存在乡土气息浓厚的情况,其将会着重突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以及农村人民的内心善良与纯真,并且由于其丰富的舞台效果,将会使安徽省乃至我国其他地区的黄梅戏观众了解我国人民的“人性美好”“自由生活”与“善良品格”[5]。
黄梅戏主要表演方式就是突出“寓教于乐”,即通过欢乐或愉快的方式使观看黄梅戏的观众得到教育或对于生活常见现象的反思,这一方式显示出了黄梅戏能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并且由于黄梅戏的广泛性,其艺术表现手法与表现特性都源自生活与古时候的民间趣事,深得我国大部分人群的喜爱,这也侧面印证了黄梅戏便于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并且其“寓教于乐”的艺术特性对于传统文化氛围的建构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黄梅戏的曲风多为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将会使参加黄梅戏剧场的观众身临其境,使其观众能够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且由于黄梅戏注重于讲述故事情节,再搭配上黄梅戏独特的唱腔,将会引人入胜,将台下观众完全带入到黄梅戏所描绘的场景或故事之中,身临其境的体会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思想状态[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艺术种类繁复多样,并且由于各个地区的地域差异性,导致各个地方的文化传承都不相同,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不同种艺术形式,而黄梅戏正是其中之一[7]。由于黄梅戏的年龄适应性十分广泛,我国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在黄梅戏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快乐或悲伤,并且由于黄梅戏的雅俗共赏性,不论俗或雅都处在我国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雅文在经过改变与整理后变得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俗文则会对其加以润色,使其能够被人民所接受,所以其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
由于我国大部分喜好中国传统戏曲的观众的年龄逐渐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喜好黄梅戏的观众多为中老年群众。由于中老年群众从小就生活在与黄梅戏的故事来源相同的时代之中,并且大多数中老年群众会时常经历黄梅戏所讲述故事中的凄惨或趣闻轶事,其对于黄梅戏当中所演绎的片段与民间传说或趣闻轶事的共情性会更强,更加能够体会黄梅戏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与心理状态。所以黄梅戏对于我国中老年群众的吸引与影响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其艺术形式与艺术氛围十分适用于我国大部分中老年群众,并且会对于我国中老年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目前我国大部分黄梅戏剧场在进行表演时台下大多数都为中老年观众,由此可见一斑[8]。由于我国中老年观众都已经成家立业并且儿孙满堂,所以其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生活都十分空虚,而黄梅戏恰恰可以满足其对于空余时间的要求,使其能够在观看黄梅戏的同时重新体会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在演绎趣闻轶事之时开怀大笑或是演绎悲惨生活之时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黄梅戏的存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中老年群众对于文化生活建设的需求。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戏曲并不了解且不感兴趣,这将会使我国这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建设出现空虚的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多为玩电子游戏、网络社交等,应使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其感兴趣。主要可以通过在青少年互联网活动的密集APP 上进行传统文化推广,例如:抖音、微博、贴吧、QQ、微信等,但一定要注意采取青少年所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推广,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总之,需要我国对于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建设活动予以重视,并且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向青少年灌输,使其具有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心并且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9]。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飞速,导致目前大部分黄梅戏班子登台表演机会减少,所以应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发达的优势,使黄梅戏能够通过网络渠道得到推广与宣传[10]。
综上所述,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传统戏曲种类之一,对于我国目前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黄梅戏通过其具有特色的唱腔,丰富多彩的故事,具有地区性色彩的方言以及歇后语等将会使观看黄梅戏的观众流连忘返,深刻的体会并理解黄梅戏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使我国大部分人民的文化生活建设更加完善且丰富。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对于黄梅戏等传统文化依然并不在意或并不了解,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推行与推广时也要注意对于我国下一代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论教育,使我国全体人民的文化活动建设都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