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瑛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400)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北部资源县境内,以保护资源冷杉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目标[1]。资源冷杉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1650~1850 m的亚热带中山次生丛林或灌丛和灌草丛中,其主要特点为云雾多、湿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以及冬季霜雪频繁等。保护区内资源冷杉主要分布于神宝堂、三角湖塘、二宝鼎和广西坳等处,数量约100株,几乎均接近中龄,种群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迹象。导致资源冷杉濒危的因素除了结果周期长、结果率低等自身因素及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外,还与生境破坏、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有关[2]。因此,保护区亟需加强各项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保护区管护体系和管护能力的现代化,保护好以资源冷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维护其生境安全。为此,本文针对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内容进行分析,为该项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在保护管理规划原则方面,既要依法管理,又要实行分区施策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严格保护,并根据资源分布特征及科研价值,适度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 参观考察等活动[3]。还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将专业保护与群防群治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管理成效,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大限度地保护以资源冷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安全,确保保护区内野生植物的正常生存,防止野生植物遭受到采集和破坏。
设置管理站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引进技术人员;完善设施设备,提高保护管理成效;加强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向保护区周边群众宣传保护方针政策,使得人们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确标立界的建设内容包括保护区碑、界碑、界桩和标牌的选址与填埋等。确标立界是保护区建设重要工作之一,目的是标明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区界线,避免产生纠纷和破坏。
(2)巡护公路是管护人员进行物种资源巡护和森林防火巡护的主要通道。可以有效保护和管理保护区,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保护区。
(3)巡护设备、监控调度系统可以准确掌握巡护人员所处的位置,保障巡护人员的安全等[4]。实现野外巡护管理的规范化、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科学化。
3.1.1 预防为主、科研监测
对于保护区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以及有害生物的侵害等,要积极地进行预防。尤其是在易灾地区,要进行以科研监测为主的特殊防范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对现有资源的破坏。
3.1.2 防治结合、科学应对
一旦发生灾害,要积极应对,科学指导。根据治理灾害的决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的发展和蔓延,保护好未受灾害影响的自然资源。
3.1.3 调查评估、宣传教育
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开展灾情调查评估,对灾害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还应加强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周边社区居民以及游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熟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以及有害生物侵害等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以及防护措施[5]。
制定防火工作制度。 加强防火宣传,设置防火警示牌和防火宣传标语。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现火情,并有效控制火情[6,7]。加强病虫害防治,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机制,提高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效果。
在保护区内应围绕主要保护对象—资源冷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为研究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充分利用保护区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水平提高。
科研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改善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解决资源冷杉人工繁育问题,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为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区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8]。
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投身自然保护事业,提高保护区整体科研水平。有计划地培养保护区的科研力量,推动保护区科研工作发展。
科研组织管理是合理组织研究课题和实现科研计划的保证。全面掌握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科研组织管理制度等。建立专项科技档案并实现数据化,成为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一部分,逐步实现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
根据不同的宣传目标群体, 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移动互联网,采 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9]。制定宣教工作方案,推动公众牢固树立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思想。
对象包括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科研合作单位及到访保护区的其它相关人员。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护林防火知识宣传,保护区宣传以及森林养生体验及保护意识宣传。方式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并结合警示牌等常规宣传手法进行教育。
适度发展民生扶持和生态旅游,以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能力,严禁 在缓冲区甚至到核心区进行开发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与帮助社区居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与社区居民利益的矛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10]。
社区发展与共建共管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社区社会经济状况,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综合素质水平,推动公众参与,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关系的和谐发展。 护林员是保护区资源保护的前线人员,是资源保护的主要力量,调动周边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工作,并提供致富信息,开展技术培训,调动和吸引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工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适度开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旅游活动,保证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受任何干扰,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注意保护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景区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在使人们获得各种人文、自然知识的同时,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
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实用性原则,厉行节约、避免重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护区的管护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在科学规划基础上,保护区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部分管理设施的建设,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护区各项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管理局选址原则是有利于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全面管护,交通便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通讯因地制宜采用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和宣教等需要。
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国家的重要载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自然保护区越来越重视。通过自然保护区维护生态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生物资源主要是从植物层面来进行管理,而针对生物资源的管理规划方面的内容较少[11]。为此,本文为了更好地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通过资源冷杉这一生物来进行相应地分析。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保护区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资源冷杉作为濒临灭亡的植物资源,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从当前的保护意识来看,远远不能达到保护的效果。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意识不够,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源有一些破坏,加之管理与监控措施的不到位,使得对资源冷杉的保护程度不够,导致管理的资金以及时间等都需要投入更多,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需要进行深入的管理规划。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实施管理规划,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可持续发展、公众教育以及科研监测,从制度层面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让公众提高保护意识,推动制度建设的合理化,而只有全方位地进行管理才能推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然保护区一定会重获生机,生物多样性会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