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兵兵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较多。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信息覆盖面更大,节目制作所需成本较低,受众与节目间的互动性更强,受众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新的新闻信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利用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来浏览新闻的人员较少,但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本质还未发生改变,新闻采访记者应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以积极心态面对目前电视新闻行业的困境,采取合理的手段,有效整合电视新闻内容,不断地优化采访环节,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中脱颖而出。
为提高电视新闻的采访质量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主题、了解采访者的需求。一旦采访的目的确定了,那么节目也就有了方向。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拟定采访提纲,不可随意对采访者提问,要注意提问技巧,从而保障后期采访流程的顺利完成,避免出现采访尴尬局面,提高采访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及效果。电视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大致了解受访者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并以观众的需求作为采访的切入点,根据受访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倘若采访环节中出现了突发状况,新闻记者要利用此前的经验沉着冷静地处理,找到问题的源头。此外,为确保采访录制的视频更加清晰,电视新闻记者还需提前准备好采访工具并细致地检查设备,防止采访中出现设备死机或者没电的现象。
大多数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新闻工作流程和模式。由于新闻采访的思维长期滞后,加上新闻采访的内容过于俗套和呆板,人们从电视新闻节目中无法获得新鲜感,电视媒体受众的数量正不断减少。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是许多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对此却无动于衷,优越感极强,甚至认为新媒体不会威胁到自身的地位。倘若新闻采访记者的思维模式长期处于落后阶段,传统媒体的发展道路不仅会受到限制,还会加速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消亡。因此,在新媒体时期,电视媒体需要转变采访记者的思维模式,让其掌握信息化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新闻的采访和编辑中,全面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和编辑能力。
虽然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且能够保障新闻的时效性,但新闻的深度却难以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虽然电视记者采集新闻的速度远比之前快,新闻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却不足,电视新闻记者在信息筛选时所面临的挑战也有所增加。电视新闻记者想要获得有效的信息,就需要从大量稿件中筛选出具有真实性和社会价值的新闻。电视新闻记者想要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就需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挖掘新闻的内涵。
电视新闻采访的内容缺乏特色,自身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在媒介市场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因此,电视记者需要优化自身的采访技能。目前,抖音、微博、微信、豆瓣等新媒体发展迅速,使用频率较高,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电视记者应在保留传统媒体特点的情况下,在各大新媒体中注册自己的账号并构建自己的信息网,积极和受众互动,筛选出对自己采访有用的信息。
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完成媒体底层业务构架,整合受众、合作伙伴在数据、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和工作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建起集技术研发、传播渠道、数据挖掘等运行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推动新闻生产和媒体融合,嫁接产品与服务,力争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盈利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挖掘庞大的受众人群中细分的、个性化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不同的传播载体和终端,相对应地为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受众提供增值服务。这不仅是避免传播内容同质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加媒体盈利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资源整合之后,除了滚动播出的新闻信息类节目之外,各传播终端都必须有鲜明的定位,彰显个性特征。此举既是为了锁定目标受众,增强竞争力,也便于记者明白无误地知晓传播终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访、制作新闻产品。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记者所面临的问题较多,若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么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便不能顺利开展。网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新闻的内容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了让电视媒体在新时代屹立不倒,电视记者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要以新媒体建设为重点,以新技术开发为支撑,用足渠道资源优势,对现有媒体结构、管理方式、人才队伍进行革新和全面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