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应用

2021-11-27 14:02:17
山西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期全程体育

张 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全程实践教学”这一培养模式其核心为实践,并体现出双导师、双目标、全程性、多场所等特点。为有效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方面发展,充分满足新时期教育领域对体育教育人才提出的培养要求,使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后保持更高岗位胜任力,有必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全程实践教学这一高效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全程实践教学的概述

在全程实践教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实践属于核心基础,强调将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同时实现社会实践和学校实践的充分融合,通过加强对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个人能力与品德的修炼保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关系[1]。要在体育教育专业贯彻渗透全程实践相关理念,需要在学生入学直至毕业整个学习过程贯穿渗透实践教学工作,同步将实践教学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相融合,以体现这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双导师、多样化、多场所及全程化等特点。多项特点的体现,也使实践在具体教学环节具有更高实质性,而非传统所开展的重复性行动以及模仿性活动等表面体现。在这一培养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学生不会在教学场所当中单纯地作为听讲者或观察者,而是实践活动开展中的主要实践者,有助于锻炼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实践素养。

二、“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优化课程结构

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科学构建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一个重要保障就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首先,要积极创新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关课程内容,着重增设专题性课程、小型化课程、应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2]。实践性课程设置期间要同步体现文理渗透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另外,在对和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进行顺序安排期间,首先要关注对各学科课程进行实践相关内容的提炼,之后基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不同学科保持的相互关联,对所提炼内容恰当的安排讲授顺序,保持不同内容之间的穿插进行、相互关联以及相互照应。

(二)关注实践情景的创建

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期间,要关注为其构建实践情景,相关情景要体现一定功能性,以尽快达到教学目标。由于体育运动大多具有团体性、室外性等特点,所以在实践场景构建期间,也要同步构建实践共同体,使学生们可在多种团队中强化彼此学习与实践共享。在实践教学期间,需要基于学生不同的基础程度以及不同教学阶段差异化制定实践教学任务,多样化构建实践场所与场景,促使学生在合作性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体育教育组织以及教学能力。

(三)以多种路径促进学生各项智能发展

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潜力,需要在构建全程实践教学相关培养体系期间不仅要涵盖各项基于比赛构建的专项教学以及促进性评价,还要关注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促进其自我认识、人际关系以及多种逻辑智能发展,促使所构建的培养体系具有课内+课外、理论+实践多重特点[3]。

(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为更高效地构建全程实践教学相关培养模式,首先要在体育教育专业学分体系及课程体系建设中纳入实践能力培养因素,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组织除考试以外的各种文化素质、教师技能以及多种专项的沙龙、比赛以及测试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并实现科学评价之后,需要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老师与学生,促使学生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并使教师明确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与优化教学工作。

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关注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

为充分提升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可在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对集中性实践教学设置30学分,以此确保每一项课程都安排1/4实践教学课时。各课程组需要对本课程学生具体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讨论,并达成共识,最终确定具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依据具体方案更加有目标、有针对性、有序地在各课程开展期间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相应培养模式要立足空间层次、时间阶段两维度对全程实践教学进行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4]。最后,院校要注意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所构建的全程实践教学相关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真实的化作具体教学行为,由体育院校或院系连同学校教务处共同加强实践管理,所有课程组教育者及相关院系基础部门、技术部门要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提升。

(二)课内融入实践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的1-4学期,主要体现在课程教育内部让学生参与更多实践类实习活动,例如在课堂教学期间,可先由教师对本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阐述,之后让带队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系统性分析课堂当中涉及的专项技术动作,并引导学生在分析期间不仅要对肌肉运动特征以及能量供应特点等实现全面考量,还要精心设计和相关特点具有较高匹配度的各项准备活动内容。教师主要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正确指导,使活动内容不断改进与优化,完善之后最终落实到实践学习环节。在1-5学期可安排学生开展裁判工作实践活动,首先可通过术科教学带领学生们在课堂内部开展教学比赛活动,并关注让学生全面参与以获得裁判实践体验。其次,在每年校内组织田径运动会期间,组织并引导学生针对足球赛、排球赛、篮球赛等相关单项比赛进行竞赛规则的制定,同时让学生自行编排秩序册,参与到临场执法环节。另外,体育院校可结合当地教育局、体育局安排学生参与到中小学比赛或各部门系统比赛中的执法环节,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实践体验。最后,要关注基于不同运动项目进行裁判员考级实习方面的辅导。而等到5-6学期,要着重在《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等教学类课程课内教学期间组织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在具体课堂教学期间,首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着重将一些难度稍低的内容分配到每个小组,使组内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行进行准备教案的编写,所编写教案先经任课老师的严格审阅与认真修改,之后由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教案讲解,学生讲解之后由教师作出简单小结,同时恰当评分,相应评分纳入最终考评系统。

(三)课外拓展实践教学

通常可在第5学期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对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优秀课进行观摩与学习。主要可组织学生到当地中小学对优秀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并在观摩期间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小学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了解体育教学工作涉及的各项环节,包括备课、课堂组织、课后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检查与评定学生成绩等,同时还可使学生在观摩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中小学生在心理、生理等层面体现出的特点。在观摩结束后,可和相应的体育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或训练活动。一般在第6学期可安排学生进行教育见习,第7学期让学生开展教育实习,主要是安排学生在本学期一半及以上时间内至教育实习基地参与教育实习活动,使学生在实习期间独立、全面承担体育教学工作。到了第7-8学期,主要安排学生习作毕业论文。

(四)开展多种技能考核

通常在学生经历第1、2学期基本学习之后,可鼓励并引导学生在第3学期积极参与多种体育运动基本功比赛以及各种文化基础知识大赛,如三笔字、计算机、英语等[5]。等到第7学期,可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为时两周的试教,并以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相关基本功大赛,如课堂常规、教师着装、广播体操、基本徒手操、口哨、口令、列队、精神面貌等。体育院校或院系还要注意每年要在校园内部以多种形式组织文娱比赛,如歌唱比赛、新年晚会、迎新晚会、辩论赛以及演讲赛等。除了校内实践活动,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中的多种文体表演活动,鼓励本专业学生进行跆拳道、轮滑以及健美操等俱乐部的创建,同时将活动创建列入评优评奖参考条件当中。

四、结束语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构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有效的培养模式,意味着实践教学已经从以往的单一化、直接化、零散化转变为综合化、人性化、系统化。在体育教育专业未来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全程实践教学,相关院校及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以培养高技能、高素养、全面型体育教育人才为目的,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全方位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全过程的实践学习,不断提升个人教育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学期全程体育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2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