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又洛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朵唐代的棉花,这是1959 年,在新疆巴楚县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虽历经千载,依然洁白如故,就如同这片神秘纯净的土地。
这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圣土,不仅牛羊遍野、瓜瓞唪唪,而且阡陌交通、棉花广布。
这有一群淳真朴实的人民,不仅好客热情、能歌善舞,而且勤劳勇敢、质实善良。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里兼蓄包容、共生共荣。
新疆有三宝,石油煤炭两黑宝,棉花遍野品质高。这里是我国棉花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营盘汉晋古墓出土的棉铃壳,新疆博物馆中陈列的纺织品,无不是历史最有力的印证。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夏季丰富的光照自然条件,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势,使这里特别适合棉花生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16.1 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约占世界棉花产量20%。
新疆种植棉花由来已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在植棉用棉。自张骞“凿空”之旅以来,各朝各代的考古文物,无不在历历诉说着这片土地与棉花的前尘往事。山普拉墓地出土的蓝白印花布、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人像印花棉布、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蓝白印花布、巴楚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棉籽及棉花棉布无不在讲述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与棉结缘的悠久故事。
新疆棉花是民生之棉,是老百姓的自主选择之棉。棉花产业一直是新疆的主导产业,就像内地的农民主要种植小麦水稻一样,在新疆的很多村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很多团场连队,大量的农民、职工都在种植棉花,也是很多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是老百姓切切实实的钱袋子,也是最理想的经济作物。新疆棉花承载了无数新疆孩子的童年记忆,每到棉花成熟的时节,下课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棉田里帮父母采摘棉花,一望无垠的白色海洋,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时结伴在田间劳作,累了全家人泡茶在陇上闲叙。对于大人而言,棉花收成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未来一年的衣食所需,对于孩子们来说,摘棉花、嬉戏,累了就一头扎在棉花堆里睡一会儿,棉花地是他们的游乐场。
新疆棉花是爱国之棉。新疆棉花为国家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其绒长、透气、暖和,品质一直居于世界顶级,长期以来,在国内纺织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据2020 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占国内棉花消费比重约为67%。新疆棉花采摘也为内地提供很多用工岗位,每到采棉时节,内地富余劳动力就像候鸟一般来疆采棉,他们有一个很亲切的名字,叫做“拾花工”,对于他们来讲,几个月包吃包住的工作,农闲时节赚取几万元贴补家用,是一份很不错的好工作。疫情期间,因新疆棉花品质好、存量足,一直是内地医用防护服、棉球、棉签的首选,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疆棉花也是建设之棉。新疆解放之后,驻疆部队10 余万人就地转业,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基本原则,在水到头、路到头的“风头水尾”开垦建设。在戈壁荒原寸草不生之地、在北纬42 度以北被视为“植棉禁区”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1965 年,陈毅元帅陪同周恩来总理到石河子视察,触景生情写下了“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的诗句,诗人艾青在《年轻的城》中也不禁感慨“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正是秉承着这份精神,兵团棉田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如今的1297.97万亩,棉花占全国比重36.1%,有力的支持了边疆的生产建设。
新疆棉花更是科技之棉,新疆是中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区,但新疆棉花并非一开始便独占鳌头,从1949年产量仅占全国的1.1%到如今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新疆棉花一路走来靠的是不断地攻坚克难。长期以来,陆地棉是新疆的主要棉种,产量低、棉绒短、亩产也不高,直至上世纪50年代,新疆不断培育长绒棉品种,经陈顺理、杨亚东、李尔文等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攻关,棉花亩产逐渐提高,目前全球棉花三大核心产区中,新疆棉花亩产远高于印度和美国,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棉花采摘上,机械化率持续提高,据新疆农业部门2020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兵团统计局数据,机采棉花面积1180万亩,棉花机采率90.9%。
然而近期,国外一些关于新疆棉花的不正之词甚嚣尘上,H&M 等一些公司以“强迫劳动”为由,宣称拒绝使用新疆棉花。这些言辞,是将脏水泼向洁白无瑕的棉花,是对新疆棉花生产事实的歪曲,也是对各民族辛勤劳动成果的无视和否定。中国历来讲求“事实胜于雄辩”,也常说“君子不言”“流言常止于智者”,面对别有用心的攻击,事实是最有力的回应。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之家。棉本无罪,怀璧其罪,面对污蔑,新疆棉花需要发出自己的真实的声音。陆游在《书巢记》里说“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几千年来,新疆棉花只是默默无闻地以资民用,润物细无声的生长在新疆大地,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境外部分势力格外关注。新疆棉花不应是任何势力藉以污名化中国的工具,新疆棉花的故事,要靠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居者”来陈述,需要各族百姓用事实来书写,而不是那些无知傲慢者和别有用心者的妄自抹黑和故意扭曲。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中国的新疆棉花洁白无瑕,不容泼脏水,也不容污名化。”新疆棉花坚守本心,清者自清,皓月不为云改色,白璧岂容蝇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