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梅,刘江月,陈籽雨,王 伟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通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步走”战略,到2020 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自从国家层面提出“双创”战略以来,高职院校教育逐渐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如何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战略,能有效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渠道。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创业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明确规定了创新创业目标与具体任务,为各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支撑[2]。经过实地调查,在目前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还存在一定问题。各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但是,却没有将其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3]。
同时,院校应在原来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融合到专业教育中,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两者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两者的深度融合将会成为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主流。
调查高职院校后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意识,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深度融合。多数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仅仅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竞赛等方式,缺乏针对性与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热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如何培养出专业能力高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仍然较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的情况下,并不能够很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身份从求职者转换为创业者,就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普遍的就业压力,积极发挥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积极引导培养“双创”型人才。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步入社会时缺乏应有的自身竞争力与个人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响应“双创”的积极措施,院校应在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完善原有的教学理念,适应社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进行梳理与规范,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训课连在一起进行教学,缺乏规范的教学体系与方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代课的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性认识不足,表现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创新创业的原理和精髓,并且缺乏在这一方面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授课时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指导[4]。
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引导,并且缺乏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接受程度较差。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且庞大的体系,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缺乏系统性认识,表现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时没有表现出系统性和连贯性,仅仅停留在对某一课程或者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没有形成整体的链条式教学思维,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就业或贴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实际上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带来的优势是十分长远的[5]。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就业率方面,简单认为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仅仅在于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远大于此。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就是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有效结合的逻辑起点就是从社会现实需求出发,在实践中寻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高职院校应摒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自身有代表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高效率融合。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扎实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方面的培养力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匹配性。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作为基础,以专业兴趣为起点,基于专业教育的内容,建立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训体系,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匹配性。同时,可以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AI、大数据、VR 等科技手段,积极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基于实战操作的沙盘推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企业运营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融为一体[6]。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匹配性,让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优质的途径。其次,打造多元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应借助信息科技手段使学校内不同的院系、部门、人员多方参与进来,对相关院系、部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大家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线上+线下、专业+创业、理论+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最后,结合实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紧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及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如金融、投资、商业、管理、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为加深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高职院校应与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基础,积极寻求合作关系。
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授,同时,还要吸引不同标杆企业的领导者、经理人、工程师以及优秀的创业者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经验的分享,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操性。其次,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例如,科技研发共享实验室、科技成果专业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信息,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更多的实战经验,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创新创业相关实践内容[7]。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双方达到共赢。最后,以适应政府区域产业经济规划布局为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积极适应政府区域产业经济规划布局,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需求,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匹配型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职院校在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时,应规范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升创新创业型学生的整理质量。首先,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最新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定义,进行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师资要求、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其次,相关教育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标准规范,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供方向与准则[8]。最后,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建立评估体系。如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核标准、成果的量化评估方法等,促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走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发展路径。
随着创业教育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对于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让专业教育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的时期获得了新的定位。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扩大大学生创业教育范围,为终生教育服务,符合时代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