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亿
(福建海峡科化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6000)
现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网络的优化,矿建工程对井下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和细化,尤其在近几年来,由于各项技术性工作的落后所带来的弊端和矛盾逐渐暴露在生产和投资上,尤其以北方地区最为明显,也逐渐滋生了许多市场乱象,其中随意选址、占用耕地、占用公共区域等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中国矿建工程管理和建设起步较晚,呈现出“先天不足”的弊端。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及相关负责人员对矿建工程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缺乏专业的规划者和建设者,甚至有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并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很难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和长期稳定的整改措施,导致井下工作和建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性的解决,甚至成为历史性的遗留问题,当下一届负责人上任时,仍旧得不到改善[1]。同时,负责人自身对矿业基地选址和建设不够重视,没有规则意识,在实际建设中任由施工队进行布局和规划,并没有考虑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此,许多地方在布局规划中停留在了原地,没有真正实现突破。
由于中国矿建工程历史遗留问题较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整改难度较大,很多政务人员对所在辖区内矿建工程范围的界定并不清晰,在衡量相关问题时,并没有相关政策作为依托,从而明确规定某一用地是否属于井下工作范围。因此,即使明知许多企业“钻政策的空子”,但依然没有办法管理或处置。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会使得关于矿场建设的纠纷一直存在,无法进行后续的管理和改革,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矿建工程的质量高低实际上取决于原材料的合格与否,由于施工设计的承重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路面地理条件及构造、后期维修的不到位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威胁到工程的合格率以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工程施工设计的标准率与施工的技术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在审核和验收项目时,一般通过项目负责部门的成品来衡量其技术水平。另外,一些采购部门不仅挑选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还减少用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事实上,即使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一定的“利润”,但这种虚假建造的工程伤害的是人民的权益和安全。
工程的施工进度是反映一个施工团队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相关的负责人员会要求在施工期限内必须完成沉降路段的修复和养护。然而,施工期限与相关工作人员调动、资源配置、材料补给等施工进度相关的因素密不可分。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操作团队如果要在施工期限内完成对沉降路段的施工作业,就要在施工后期加快操作速度。此时,前期作业过慢,施工团队为了提高施工速度,则不得不提高团队的工作速度。这样的工作习惯会导致工程质量低下,使道路结构过于脆弱。因此,加强对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整体上把握矿建工程的施工效果,避免因拖慢工程进度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当一项制度有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时,这项制度才具有真正的可行性。也就是说,目前现行的有关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全面、非细化、难下行的弊端。贯彻落实管理条例,满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因此,过于笼统的法律法规反而会成为制度发展和前进的绊脚石,要想实现相关措施的有效贯彻,就必须增强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增强其可操作性[2]。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中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中,并未完全制定出有关管理井下工作的法律及法规,正是这种“无法可依”才导致了施工现场管理乱象丛生、随意性强的状态。不仅如此,立法滞后也同样加大了基层负责人的管理难度,使他们没有统一、详细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某一行为的正误,也无法对某一错误行为作出针对性的惩罚要求。因此,要切实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要想实现和完善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严格管理程序,依法保障矿场的合法使用权。其次,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大对矿场的各项检测和排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包括人员流动、矿场面积、违建设施、逃生设备等。总之,不能一劳永逸,要建立长期性的、动态的、有数据支持的科学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矿场安全和管理工作,层层严格把关,建立公开透明、让百姓放心的工作程序。
在进行资源勘探和井下作业时,相关行政部门要建立“一人一档案”制度,登记其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居民有效证件、家庭住址、社保状况等。通过统筹安排,使整改程序逐渐规范化和条理化,实现流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3]。其次,提高审批环节的通过门槛,具体来说,每个矿场从选址、开挖以及完工都要接受相关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符合当地国土发展规划布局安排、乡镇城建等工作任务,增强安全和规范意识。
为了确保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提高环保质量,国土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矿场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这种制度将完善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的思考,启发相关人员慎重考虑其实际用途,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价值,逐渐完善中国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合理配比,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处于标准范围之内的矿场和企业,收取常规费用,对于超出使用范围的部分,对其进行有偿征收,做到“一寸不落,一寸不多”。
矿建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相关技术也在不断的实现优化和升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和不足,比如团队合作意识薄弱,部门之间责权边界不清晰、转型发展受到限制等。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团队要注意运用管理职能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增强坡面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牢固性,实现现场工作的高效调度,分担路面压力承重点,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其次,利用网络等平台实现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通过真实的反馈,了解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局限。
要想实现施工技术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就必须加强管理层的作用,发挥集中领导的优势,在项目开始之前对施工做出发展纲要,在进行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指导,最后在项目结束时落实审核程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责任到人,提高整个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和工作成本,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测试施工材料的质量。因为施工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必须对地下建筑材料进行防腐性能的测试,因为在长期密闭和潮湿的环境中,建筑材料会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要选用抗水性能较强的灰土提高土层的紧实度,减少地基的负担,以免弱化地基的支撑力度。
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推进相关的土地管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其次,矿场管理影响着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甚至身心健康,相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关注农民的利益,鼓励专业人员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兼顾集体利益,为中国矿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