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大足实体经济产业链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11-27 16:46宋明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品牌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金龙头企业集群

文/宋明(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打造“实体经济产业链”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足聚焦打造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编制“全产业链”图谱,并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吸引一批上下游产业配套跟进,努力形成“研发有机构、生产有基地、物流有市场、销售有平台、服务有配套”的链式发展格局。

一、全区产业链集群发展现状

2020年,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85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总数的81.9%,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27.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1%,从业人员5.35万人,占全区规上从业人员的92.1%,完成工业税收7.9亿元,占全部工业税收的89.8%。以上数据表明,这几个产业的规上企业数量、规上工业的总产值、从业人员、税收等方面的贡献都在80%以上,基本上可代表整个大足工业,这是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链群发展面临的最大时机。

(1)产业优势明显。一是五金产业。大足五金具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曾与浙江永康、广东阳江呈三足鼎立之势,目前五金行业有生产性企业超过1500家,八大专业市场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市场交易额约400亿元左右,形成年产刀具8000万把、农机120万台套、传统用具10万吨的生产能力,特别是五金技艺、五金人才、五金营销、五金文化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都独具优势。二是汽摩产业。大足已集聚重汽专用、双专、凯瑞、军通、万星、刘建、莱德机械、迅捷安等专用车企业8家,年生产能力达到7万辆以上,双桥经开区已完成《专用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正在申报建设国家专用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的车桥、轮胎、轮胎的钢帘线、金属配件发展良好。摩托车现有大隆宇丰、利爵、荣爵、功华车业等4个整车企业,正式签约落地的有台玲、玉骑玲、金箭、创新、嘉新等18个整车项目,初步形成850—1000万辆摩托车产能的产业集群,占全市产能30%左右。根据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大足摩托车可在全市扛起大梁,实现“中国摩托看西南、西南摩托看大足”的产业格局。三是静脉产业。邮亭工业园区是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再生铅30万吨、再生钢110万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200万台的生产能力。四是智能产业。已聚集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企业36家,电子信息企业34家,电梯整机企业4家,配套企业9家(正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电梯小镇”),形成了机器人及数控机床2万台(套)、笔电机壳4500万片(套)、光电摄像头5亿颗、芯片200万片的年产能。

(2)产业潜力巨大。一是发展平台比较突出。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空间较大,总体上具备了与时代齐发展的条件,大足文创园正加快建设,初具雏形。二是产业特色比较鲜明。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区五金、汽摩、静脉总体上具有独特性,具备错位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多数企业成长性较好。盛泰光电等电子信息企业实现暴发式增长,双钱轮胎、足航钢铁等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发展目标令人振奋。

二、明确产业链集群发展目标

统筹做好产业链招商引资基础工作,结合全区“十四五”产业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每个园区明确3至4个主导产业,提出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路径。强化产业链招商,依托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等特色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行业前列企业,包装、策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采取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政企联合招商等各种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市区联动,注重外资外贸企业的招引,积极加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以派员驻点、互派挂职等方式广泛开展对接,拓展收集信息渠道,开展园区合作共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突出建链、延链、补链、融链、强链,积极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加快制定完善17个细分领域的产业链、技术链、企业链图谱,有效融通供需链,全面提升价值链,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大足特色的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拳头产品和高端品牌,推动产业层次和水平大提升,力争到2025年,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五金400亿元、汽摩500亿元、静脉300亿元、智能300亿元、文创50亿元产值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助力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三、产业链集聚发展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结构还处于中低端,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占比不到20%;汽车产业“一主独大”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善,工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再加工、深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传统的配套制造业受制于原材料、产品终端,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劳动密集型,量大规模不大,在议价权上处于被动位置,无主动权。而新兴产业“智能装备”“电梯集群”还未形成规模,研发、设计、销售等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尚不能成为独立增长点,新兴产业的新鲜血液没有快速融入,产业转型升级遇到阻力。

(2)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区内大部分企业“技术跟随”特征明显,部分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产业总体处于区域经济发展价值链中低档。据初步统计,2020年,R&D全国为2.40%、全市为2.30%,而大足仅为1.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比全国至少低10个百分点以上,比全市至少低13个百分点以上,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发达区(市)县至少低15个百分点以上。

(3)产业层次亟需提升。产品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如:汽摩产业虽拥有40多个门类的零部件产品,但核心级的发动机、各类总成等汽车部件或组件所占比重较小;电梯产业整机和配套件基础较好,但适用于高速、大吨位电梯的一些关键部件基本处于空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较工业发达区县有不小距离,五金、汽摩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引进的项目中基本没有形成集设计、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相互融洽的产业发展环境,缺乏研发、物流、信息、金融、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入驻,第三产业“短腿”现象明显,导致第二产业的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力,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四、实施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健全产业链工作机制。成立全区实体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总链长——总牵头单位——分链长——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产业链、一批重点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个以上产业集群、一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一套政策支持体系”的发展局面。

(2)强化实施产业链招商。实体经济是工业的重要支柱,是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条件,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引导,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工业发展形势,明确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按照“统筹兼顾、壮大规模、加强配套、优化升级”的原则,立足产业特色,依托龙头企业,引进相关上下游项目,加速推动主导产业链不断完善,着力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并向上端(研发、知识产业)和下端(现代服务业)拓展。

(3)致力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行的,必须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作用,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尽快制定全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此推进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4)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实体经济产业链发展和壮大的基础,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品牌直接决定了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和成长速度。实施重点突破,积极发展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关联度大、行业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尽快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①发展好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重汽专用、盛泰光电、大昶宝、大隆宇丰等龙头企业,引导技术、人才等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加快其发展速度。积极引导帮助没有上市的龙头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吸纳战略投资者入股,加快上市的步伐。建议区委、区政府与骨干龙头企业签订做强做大双向承诺书,在用地、融资、服务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全力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骨干企业加强与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联姻,做好关键设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知名品牌的收购,引导企业招大联大,靠大攀强。

③鼓励骨干企业进行重组和联合。引导产业集群内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组和联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

④引进大项目培植龙头企业。针对我区确定发展的具有发展潜力但缺乏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那些技术含量高、经营管理优、经济效益好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集聚作用,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

(5)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做得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越不利于我区经济的集约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和层次。只有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①持续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入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

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力度支持我区企业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把国家、市和我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研发活动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企业研发投入补贴专项资金,对企业发展和研发投入予以支持和补贴。

③引进培养紧缺人才。加大短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围绕产业链群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国内外引进一批产品设计、品牌营销、高级维修、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认真落实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科研经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为高端人才营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建议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依据我区发展产业链群的实际,制定发展产业链群高级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具有培养前途的企业员工,安排其到国内院校或国外相关产业集群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定单式培训,解决我区中高级人才短缺的问题。

④重视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企业孵化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据国家科技部统计,全国孵化企业毕业时的平均收入比入孵时增长6倍以上,受过孵化器专业孵化服务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存活率明显高于同类非孵化企业。

猜你喜欢
五金龙头企业集群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坚朗五金:小心30亿元应收账款
塑钢门窗耐火五金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余华荣出席第21届中国五金博览会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