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2021-11-27 11:38:49程学顺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9期
关键词:离田秸秆利用

程学顺

(徐州市铜山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徐州市铜山区是农业大区,秸秆资源丰富,据农业农村部秸秆台账系统调查统计,2020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6.42万hm2,理论秸秆产量46.83万t,可收集量37.93万t。水稻种植面积3.58万hm2,理论秸秆产量30.4万t,可收集量22.19万t。玉米种植面积2.99万hm2,理论秸秆产量26.47万t,可收集量23.55万t。大豆种植面积0.29万hm2,理论秸秆产量1.17万t,可收集量0.98万t。薯类种植面积0.08万hm2,理论秸秆产量0.09万t,可收集量0.09万t。全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3.36万hm2,理论秸秆产量104.96万t,可收集84.74万t。

1 利用现状

1.1 秸秆还田

(1)小麦秸秆还田面积6.32万hm2,还田率98.41%,秸秆还田量37.33万t。

(2)水稻秸秆还田面积2.58万hm2,还田率72.07%,秸秆还田量15.99万t。

(3)玉米秸秆还田面积2.03万hm2,还田率67.89%,秸秆还田量16.01万t。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合计10.93万hm2,秸秆还田率81.8%,秸秆还田量69.33万t。

1.2 利用情况

秸秆可收集总量84.74万t,综合利用总量82.5万t,其中:肥料化利用69.34万t、饲料化利用4.22万t、燃料化利用5.14万t、原料化利用1.1万t、市场调出2.7万t,综合利用率97.36%。

(1)小麦秸秆利用量37.93万t,其中肥料化利用(包括还田)37.33万t,原料化利用0.6万t,综合利用率100%。

(2)水稻秸秆利用量20.85万t,其中肥料化利用(包括还田)16万t、燃料化利用1.65万t、原料化利用0.5万t、市场调出2.7万t,综合利用率93.96%。

(3)玉米秸秆利用量22.85万t,其中肥料化利用(包括还田)16.01万t、饲料化利用4.14万t、燃料化利用2.7万t,综合利用率97.0%。

(4)甘薯秸秆利用量0.09万t,其中饲料化利用0.08万t、燃料化利用0.01万t,综合利用率100%。

(5)大豆秸秆燃料化利用量0.78万t,综合利用率79.67%。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秸秆还田结构不合理,造成水体污染现象

2014年以来,铜山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在时间紧、夏收夏种任务重、禁烧压力大的麦收季节,实现边收边还田、边种边禁烧边管理、无火点的局面,大大减轻禁烧压力,形成一整套秸秆还田措施,被干部群众接受,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100%。但是,由于大部分稻麦连作田分布在大运河、古黄河、运料河、郑集河等11条河道周边,秸秆还田面积较大,水稻移栽后进入活棵分蘖期,正值秸秆腐烂时期,遇到雨季降水,稻田返水,造成不同程度河水污染。

2.2 秸秆还田加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

由于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但适合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30∶1,秸秆还田后早期阶段,存在微生物与农作物秸秆分解争氮现象,下茬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出现不同程度僵苗、黄苗、死苗等情况;麦茬稻因水浆管理不合理,秸秆发酵处于厌氧状态,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烧根,出现不同程度黑根、黄根、僵苗,甚至死苗。

2.3 秸秆收储体系处于初级阶段,限制“五化利用”

目前,铜山区秸秆收储利用企业规模较小,当季收储一般在200~500 t左右,收储万吨以上企业几乎没有,秸秆量利用比较大的企业为规模养牛场,消耗玉米秸秆。另外,秸秆收储主体机械设备配置低,小型打捆机每天作业3.3~4 hm2,再经过短途运输、二次加压到每捆400~500 kg,卖到生物质电厂,利润空间小,不利于收储企业发展壮大。

2.4 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废弃物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民集中居住点推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秸秆燃料已被液化天然气、电、沼气所代替,而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消耗量有限,没有还田和能源化消耗,秸秆就成为农业废弃物、污染源。

3 发展目标与解决对策

3.1 发展目标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将铜山区“无废城市”融入徐州市管理理念,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推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减量、资源化利用、安全处置,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通过秸秆多途径、多层次的合理利用,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无废”城市创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能。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秸秆直接还田率控制在65%~70%。

3.2 解决对策

秸秆的综合利用应重点突出秸秆机械化还田和能源化利用。要因地制宜,依托本地优势,抓住主要载体,推进本地秸秆综合利用。

(1)以稻麦种植为主的村镇,重点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的利用。离田收储的工作重点区域是顺堤河、运料河、房亭河、郑集河、古黄河、闫河、奎河两岸各1 km小麦秸秆全部离田收储利用。涉及到的相关镇、行政村必须准备相应数量的打捆机,设立相应规模的秸秆临时存储点。全面杜绝秸秆露天焚烧和随意弃置,基本实现区域秸秆资源化全量利用目标任务。重点制定工作方案,相关镇为秸秆离田收储利用实施主体。

(2)以小麦、玉米为主的村镇要以当地或附近的养牛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秸秆饲料化应用,加快发展节粮畜牧业,实行农牧结合,充分利用秸秆养畜,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膨化、压块和发酵等技术,为草食动物提供饲料需求,全区饲料化利用秸秆量约6~8万t。有双孢菇种植史的村镇,要扩大秸秆的基料化应用。

(3)构建以秸秆还田为主、“五化利用”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秸秆还田仍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最经济、最便捷、最现实的方式和途径。但目前秸秆还田技术较粗放,比例不合理,存在影响下茬正常生长等不利因素,要大力推广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深旋耕等创新还田技术,考虑到小麦还田后后茬水稻田对国考断面、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主要河流等水体污染,还田面积控制在5.2万hm2以下,所占比例80%以下。

(4)合理推动离田秸秆“五化”高值利用。充分考虑秸秆资源状况等因素,鼓励和支持收储面广量大的稻秸秆,要以铜山区新建中圣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江苏新亚森生物质燃料公司、徐州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等秸秆利用企业为纽带,以申报2021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建设项目为抓手,新建一批与其配套的秸秆离田收储配套企业,增加秸秆的能源化利用。秸秆利用总量达到20万~30万t,秸秆肥料化利用量在2万~3万t,秸秆基料化利用重点支持大型食用菌合作社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

4 结语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为实现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公害生产、农业生态良性循环,需要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提高各级部门和干群认识程度、引导和支持秸秆收储主体积极参与,在全区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秸秆收储企业。因地制宜实施秸秆还田和秸秆“五化”利用综合利用措施,真正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05)

猜你喜欢
离田秸秆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山东兖州:秸秆离田农民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吉林农业(2019年20期)2019-11-23 00:03:14
海宁市农作物秸秆离田技术创新与实践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