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教学模式的职业农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应用探讨*

2021-11-27 11:11:33董园园
吉林蔬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职业

李 勇 董园园

(吉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实施是提高农业生长总值、提高生产效率、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专业性强、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全面振兴,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到:“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民职业教育”[1]。可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和创新性,能够实现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我国农村地域众多,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实现农业人才培养,仅依赖传统的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鉴于职业农民基数庞大、灵活时间分散、专业基础不均一等特点,如果不注重灵活、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建,势必会导致职业农民专业教育普及性不足、专业能力提升不足等问题。在职业农民专业人才培训过程中,结合我国高校课程模式的针对性,提出了适应职业农民专业素质培养的“MOOC”教学模式。MOOC(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MOOC”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外教学活动中一种较新颖的课程表现形式,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课程表现形式之一。“慕课”自2008年提出以来,在全世界教育行业内迅速发展和传播。中国众多高等教育机构也纷纷推出MOOC形式的专业课程教学。MOOC课程主要特点为规模大,线上运行以及开放教学,可同时容纳成千上万人学习。MOOC课程形式灵活,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APP即可参与学习,以上特点弥补了传统课程模式学生数量限制,教师资源不足,地域局限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面对的问题。本文基于职业农民培养的教育教学形式需求,探讨了基于MOOC教学模式的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1 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是加强职业农民自身农业专业技术,丰富实践经验,了解农业生产第一需求,能够从事农业基础生产、管理、农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及应用型人才。职业农民能够直接与小农户对接,引领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职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骨干力量。目前,职业农民培养梯队现状是:首先,职业农民数量多、规模庞大、年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万人,较上年增加约600万人,培训需求巨大[2]。其次,培训进度慢,职业农民数量不足。2013年到2017年间,江苏省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第一大省,总输出数量为270万,广东,河南紧随其后,分别为67万及53万,而这一规模远远不及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量。再次,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力量有限。培训机构专职老师、培训教学专家在培训过程中,迫于地域局限性,往往和职业农民接触有限。且由于培训地点,培训机构管理机制等限制,导致职业农民专业培训系统性和实效性受制约。最后,培训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农民职业化培训起步较晚,现有经验不足,职业教育规划还需完善。面对阶段性的培育工作,难以形成常态化和稳定性的培育机制。而国外在职业教育机制策略中加强了以实证为导向,关注互动式学习等实施方案。我们可以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2 MOOC课程模式在职业农民专业课程上的建立

2.1 MOOC教学模式的建立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搭乘信息化平台的快车并与信息技术高度渗透融合。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模式,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体系中。“慕课”作为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产物,融合了专业教学内容和远程教学模式。作为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课堂能够容纳成千上万的用户同时学习,并且不受地域条件限制,只需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及慕课平台即可实现。

“慕课”平台能够集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实现个性化设置和课程体系制备,并提供多重选择。学生在慕课平台学习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专业知识课前复习、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并及时反馈问题。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强调同学们独立自主性以及强调教师的积极调动性[3]。并且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在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随时反复观看视频、动手实践。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实践知识与职业技能,能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掌握技术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的完成情况,问题反馈及时进行针对的专业指导和辅助,有效促进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技术水平。

2.2 MOOC课程模式下的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培养

职业农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能,经营农业生产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不同专业化的成产组织形式,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及农业社会服务等,因此要求职业农民具备农业技术、善于从事生产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培养、培训农民成为高素质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

建立培训职业农民的专业基础技能体系,训练职业农民具备基本农业知识,农业设备操作技能等。因此,根据培养目的需要,结合专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安排,将专业基础技能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农业实践课程、农业设备实践等多个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农民培养过程就是培训过程中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及融会贯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职业农民的集中学习,及对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的阶段考核,最终实现职业农业培养。而MOOC课程模式首先能够解决培训人员数量庞大的问题。

MOOC模式允许数以千计的学员同时在平台上相互交流讨论,解答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能够解决学员地域限制的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农民学员可以通过移动端进入课堂。慕课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所属区域分散的问题。再次,慕课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职业农民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慕课教学课件主要是一系列连续的微课视频,视频长度都在10~20分钟。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也可以无限次回放,可以学习过程中融合实践操作及在线指导,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参训农民时间有限的问题。

3 MOOC课程模式在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上的应用

在各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技术专职类学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也不断的应用到农民培育工作中来[4]。根据教育主体差异,农村产业需求不同开设不同的网络课程,对职业农民分成不同大类,有针对性、有目的培训,尽可能满足不同农业人才需求。

聚焦农业各领域主导产业,分类开设针对性强、精准性高的“菜单式”课程,提高培训实效。在顺应我国信息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职业农民充分接受专业培训,充分掌握农业类理论及实践技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课程模式基础。

4 MOOC课程模式在的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中的探讨

利用互联网将线下与线上培训有机结合,农民学习不受限制。在老师课程教学及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并结合实践,深化学习效果。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发挥地理区域作为实训基地的优势,能够让农民掌握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实现现场实践参与。将固定课堂、空间课堂、田间课堂、基地课堂有机结合,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培训合理化、趋势化。教师的一对一跟踪指导,能够让农民深入接触农业产业实践研究,充分理解农业技术的常规操作,对开展具体农业生产管理具有启示作用[5]。慕课教学模式能够加强职业农民队伍培及分类推进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培训模式,保障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及科技水平持续增长,为创新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