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芳
科技类图书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记载汇总,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资料载体之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科技类读物的阅读需求,因此相关出版编辑应当积极了解时代发展需求,转变工作思路,端正工作态度。
1.数字出版意识。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的进化产物。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的版权意识还未完全觉醒的前提下,互联网中的电子版书籍层出不穷且盗版横行,对传统图书出版编辑造成了巨大冲击,使传统图书的市场份额一缩再缩。另外由于当前互联网中的网络自媒体平台逐渐兴起,科普类、科技类文章逐渐增多,使得科技类图书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但是面对如此市场环境,部分科技类图书编辑出版社仍旧抱残守缺,不肯开拓网络市场,拒绝进行数字出版或数字出版意识薄弱,且缺乏数字出版意识强化渠道,使科技类图书日渐式微。
2.大环境制约。在大数据时代下,虽然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但是由于融合时间较短,相关政策与规范难以照顾到社会各行各业。例如,对于科技类图书出版编辑而言就缺乏具体融合标准与其他相关要求,且即使出台了相关工作指导文件,该类型文件一般也偏向理论化、纲领化,难以对具体融合方式、渠道、标准进行准确定位,使出版社编辑面对融合难题仍旧无从下手,缺乏相关转型理念,工作进展缓慢。另外,虽然部分出版社开始着手进行网络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但由于科技类图书受众群的阅读需求特性限制,如深度阅读需求、文档纸质保存需求等,使其主要经营范围仍旧以纸质版为主,电子类科技图书的网络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在此条件下出版社进行网络图书出版需要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所以大多出版社仍旧选择保守型出版方式,网络市场份额难以扩大,编辑人员也难以通过丰富的网络出版经验优化网络出版模式。
3.社会需求变化。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使人类的沟通打破了时空限制,信息数据的流转速度空前加快,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渠道也正在不断增加,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书籍,此现象对科技类出版图书而言冲击较大,因此为在新时期内仍旧保持科技类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图书出版编辑应当积极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克服以往出版编辑工作中并未涉及的工作领域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此项挑战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选题策划,以往图书出版内容以作者为主,经常是将稿件进行简单编辑排版后便出版,但如今却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以及图书其他相关要素的具体需求,如编排方式、装帧用纸等,并对稿件进行系统筛选,分领域进行出版,增强科技类图书专业性;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结构优化,做好热点信息的专项图书产品编辑,其中前者需要编辑充分考虑到时代发展速度与趋势,不断对往期出版图书进行修订与再版升级,保持良好出版形象,而后者则要求编辑具备紧跟社会热点与科技热点的能力,如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最短时间内将科技热点内容编辑成书进行出版,缩短科技成果各个研发环节的时间,以抢占市场先机。
4.自身发展限制。由于我国多数科技类图书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仍旧以传统模式为主,工作思路受到一定限制,既要兼顾出版企业的商业利润,又要充分照顾到企业发展需要,尽量提升图书销量,在此前提下,图书编辑往往难以进行大刀阔斧的编辑模式改革。同时,由于科技类型图书的出版要求较高且涉及范围较广,对图书编辑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多数出版编辑一方面难以完美应对自身专业领域外的其他科技稿件编辑,使得图书出版过程中可能出现术语不规范与不统一、插图定稿难与图中文字错误率较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对图书编辑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并不熟练,做了很多无用功,使文章质量难以达到一定高度。
5.生产经营变革
图书生产管理是出版社的核心环节,其中包括对生产周期、成本控制、定价策略等重要内容的把控,在此项工作中,科技类图书出版编辑同样负有一定责任。具体而言,出版编辑正面临着以下两项挑战:其一是出版内容决策难,各类型科技成果琳琅满目,科技热点层出不穷,图书编辑往往难以准确筛选出最具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章主体,使图书的吸引力难以提升;其二是图书出版节奏难把控,随着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出版类图书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出版,只能等待下次出版时间到来,但在此时间段内,往往有其他同类型图书先行出版,使得本刊的内容竞争力有所下降,但若提升出版频率、缩短出版间隔,则图书内容与质量均难以保障。
为顺利解决大数据时代为科技类图书出版编辑带来的上述挑战,相关从业人员应注重编辑优化措施的针对性,通过高质量的编辑模式优化使诸多挑战迎刃而解,其中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强化数字出版意识。由于科技类图书具有一定特殊性,即对公众通过此渠道所获取知识的真实性负有责任,所以对其内容的规范性与严肃性给予特别关注。为达到此目的,需要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为基础,在编辑过程中充分照顾到以下三点原则:首先是政治性原则,即在图书内容中一旦涉及国家、国土等政治敏感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审核,避免导向错误、歧义语句等内容出现;其次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科技类图书的灵魂,因此在进行学术观点阐述、论证分析等内容编辑时,要尽量做到原理清晰、语句流畅,且对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细节问题也要着重注意;最后是尊重原稿原则,对文章稿件进行编辑要充分尊重作者意愿,即使由于其他原则性问题需要删改稿件也要获得作者允许,并征询其意见建议,避免强加观点现象发生。
第二,要积极进行出版编辑的纸质与电子转型。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聘请专业团队构建出版社专属网络平台,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将纸质版图书电子化,或直接出版单独电子图书,以锐意进取精神逐渐开拓科技类图书网络市场。
第三,要积极进行社会市场调研。分析社会市场形势并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调研渠道与产品结构优化能力,通过网络进行市场问卷调查,针对受众群体与社会群体进行出版意见与建议的广泛征询,内容包括阅读意向、书籍定价等,同时对选定题目的技术现状与知识难点进行调研,保障图书内容科学性与先进性。
第四,不断提升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对编辑人员而言,职业素养包括审稿与文字加工等基本功、文稿加工与选题策划等进阶能力,对此需要编辑人员时刻保持严谨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出版流程进行稿件编辑,同时自身也要时刻坚持学习提升,充分了解科技类图书著作权,学会图书营销手段,丰富编辑业务能力,不断强化巩固专业知识,拓展知识覆盖面并提升知识层次深度,提升编辑业务能力水平。
第五,重视生产管理,提升经营效率。对此一方面要掌握好科技类图书出版节奏,合理确定出版间隔、每期印数等,以人民邮电出版社为例,该出版社作为“科技类出版四大社”之一,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主动建立起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不仅没有受到大数据时代过多限制,反而利用起大数据帮助出版商提升经营效率,提高出版层次,加深读者理解,帮助传统出版企业彻底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创新型出版企业,并激发了整个出版业的产业水平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利用每刊的容量充分把握好书籍出版成本,树立成本意识,坚持经营管理精细化,同时出版社方面还可采用标准开本、利用双色印刷代替全彩印刷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下科技类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梳理,有助于相关科技类图书出版编辑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的能力,实现图书内容与版式质量的双提升,充分满足读者对科技类图书的阅读需求,促进图书出版行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