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当前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仍面临诸多困境。[1]其中家庭教育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活动。但是在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急需改善和提高,以便让农村的学生们享受更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其成长成才。
目前,多数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中,学生父母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家里的老人肩负起了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任。据笔者选取的X地区某一村落的30个家庭调查统计,其中有27个家庭,学生的父母全部外出务工,占总数的90%,这些家庭的老人承担孩子的教育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家庭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
偏远农村地区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与外部对比方面,农村地区的家长教育能力明显低于城镇地区的家长教育能力。二是内部与内部对比方面,偏远农村地区中,学历水平高的家长教育能力要高于学历水平低的家长,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高于其他监护人家庭教育的能力。[2]
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了以下两种:第一种,传统的以指导完成作业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方式,农村地区的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多数都容易陷入家庭教育就是作业辅导的思维模式中,认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督促和辅导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作业完成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二种,片面地以智力教育替代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家庭教育的内涵其实也包括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等五个方面,它与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但是,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子女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等其他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到成人,需要家长每时每刻都花费精力和心思去做的事情,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偏远地区农村的家长常常就忽视了家庭教育过程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有问题时再教育,教育了就立刻会有成效,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去做,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只要能达到目的和结果,无须关注教育过程。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更为突出。以X地区为例,该地区的农村大多位于秦巴山区,远离城镇,交通相对闭塞。该地区大多数家庭中的年轻人为了增加收入,选择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因此,该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重任都只能依赖于这些年纪大的老人,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就不容乐观了。由此可以看出,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是极不完善的,其受到当地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即学生的父母,却因经济原因缺席了子女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学生的父母或者家中其他监护人,但是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学生的父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多方位培养和教育活动。父母要实施家庭教育,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即就是要有一定的受教育水平作为先决条件。城镇地区学生家长大多数都具有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学习背景,而当前农村地区,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学至高中的义务教育阶段。以X地区农村为例,该村共有30户,其受教育水平状况分布如下:一是,父母中最高学历水平为小学毕业的有5户,占总数的17%;二是,父母中最高学历水平为初中的有24户,占总数的80%;三是父母中最高学历水平为高中毕业的仅有1户,占总数的3%。我们发现,该地区家长的受教育水平集中分布在初中学历,具有高中学历水平的家庭非常匮乏。据此,我们进一步以该村为例,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质量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我们发现以下规律:一是,父母学历水平与家庭教育质量呈正相关,即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教育质量越好,反之越低;二是,家庭教育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明显的影响及作用,家庭教育质量越高的家庭,学生的学习状况越好,反之学习状况越差。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人类接受教育的三大方面,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3]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作用都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然而,在针对偏远地区的农村进行调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都有一种错误的意识,那就是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自己无须再参与子女的教育,也没有实施家庭教育的必要。这样错误的思想意识,导致了偏远地区农村的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行为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的现象。从本质上分析这一现象,其实就是偏远地区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认识有偏颇。学校教育是系统性和专业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活动,也起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分工不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理应向学校教育一样,有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实施。目前,关于家庭教育的规章制度相对较少,且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困难,最终效果大打折扣。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更为困难,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几乎无任何的家庭教育实施措施。例如,国家推行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社区教育体系等,这些在偏远农村地区都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家庭教育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家庭教育活动缺乏政策性的指导和保证,导致了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不规范行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偏远农村地区相对薄弱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参与者家长大面积的流失,导致家庭教育环节性的重要缺失。[4]这就启示我们,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状况的改善,首要任务是引进家长直接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口帮扶,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特色的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经济脱贫了,农民致富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离子女最近的地方工作,便于直接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参与度,这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家庭教育,是实施家庭教育活动的关键起点,是解决农村地区隔代家庭教育现象的有效方式。以X地区某农村地区为例,该村逐步从以前的进城务工经济模式,逐步发展为部分农民兴办各类养殖场,规模化栽种创收较高的农作物,在当地兴办的工厂务工等,选择了留在农村发展经济,参与子女的家庭教育。这些新的改变,将逐渐扩大和吸引更多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父母留在农村发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任务。
家庭教育中,学生家长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素养提升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培训:第一种是线下培训学习模式,当地政府或学校定期举办公益性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或者培训班,组织家长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交流分享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取长补短;第二种是线上培训学习模式,利用教育专家网络直播、家庭教育电影、教育短视频等新媒体,让家长感到教育培训兴趣盎然,便捷操作,容易理解,使其潜移默化的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子女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的家长培训学习,促进其养成与学生发展所匹配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质量。以本研究选取的X地区农村地区为例,据调研发现,目前该地区的家长培训领域是空白的,几乎没有任何类似的线上或者线下的家长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所以,这种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家长培训的现实意义很重大,实施也迫在眉睫。
家庭教育行为的落实推进,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家庭教育制度来规范和要求。目前,国家出台的家庭教育主要制度有教育部2015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偏远地区的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以此制度为指导,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家庭教育制度。首先,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出台制度、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其次,家长按照要求积极参与配合,主动担起家庭教育主人翁意识;最后,成立以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当地居民为主体的社团服务组织,针对困难家庭或特殊学生进行公益帮扶,弥补政府和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的不足。最终构建出政府引导、家长参与、社团组织援助的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运行机制。以本文对X地区偏远农村地区研究为例:一是当地教育局颁布支持农村家庭教育的政策制度;二是要动员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三是要选取典型家庭教育案例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逐步建成以村民、教师、大学生等为团队的社会服务组织,投入到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支持计划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