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佳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中山 51840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推进,也迈入新的征程,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焕发生机与活力,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使命。现就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新形式,这种心理疏导是基于团体的情境下实施,模拟社会/团体的场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与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从自我认知、行为方式、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变,纠正自我心理和行为偏差[1-2]。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教育优势。
第一,高效性。团体心理辅导改变传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模式,转变为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如新生适应、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情感问题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
第二,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泛。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主体是存在共同心理困惑的学生,将其组成一个团体,成员之间可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成员敞开心扉,心理接受度更高。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团体心理辅导实施的基础,成员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每个成员既是影响者,也是被影响者。团体中蕴藏的群体动力对辅导过程的影响作用巨大,且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可形成一个助人—自助的形式与相互支持的系统。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下,成员处于一个较为放松的心理状态,教育氛围较为和谐,可促使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对他人言行的观察,在互动中对自我进行认知,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强化内心[3]。团队间的交流和互动,互相帮助,可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青年学生年龄相仿,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和话题,都渴望被他人认可和尊重。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成员了解到同龄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可使学生自身的孤独感弱化,更容易使之吐露心扉。同时每个成员都获得了均等的交流和活动机会,在团队良性的互动氛围中受到积极的影响,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都面临着一系列的人生选择,如交友、升学、择业等,他们都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找寻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成功就业等。换言之,大学生每个阶段面临的心理困惑都有一定的共性,如大一新生可能面临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未来规划等困惑,大二、大三学生主要面临自信心、感情问题、能力培养等困惑,大四学生主要面临就业等问题。这些共性心理问题的存在,可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创造条件。
团体心理辅导着眼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即学生的意识层面,主要教育内容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压力调试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它不是一种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求学生脑、手、耳、心并用,在亲身体验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团体心理辅导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头脑风暴、案例分享等活动形式的开展,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性和实践性[4-5],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职能。另外,团体心理辅导互动性高、参与性广、趣味性强、感染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增强体验,不断反思,教育效果提升。
大学新生刚刚步入大学,外部角色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换,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异地上学导致的地理上的变化影响思想情绪、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产生的幻灭感、理想“间断”产生的迷茫感、学习竞争产生的危机感等,以上诸多因素可能导致大学新生产生适应性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业。为此,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以往入学教育大会、新生班会等形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新生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帮助其完成内部的心理转变,理性认知自我,迅速融入新的班集体中,与同学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针对新生开展了如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第一环节:破冰活动,消除新生陌生感、孤独感,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活动内容主要有:通过“滚雪球连环自我介绍的游戏”,同学们从记住其他同学的名字开始,走出了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桃花朵朵开游戏”的开展,同学们迅速抱团,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下,彼此间的距离逐渐拉近。
第二环节:团队形成,保证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集体中。通过水平拼盘游戏的展开,抽到同一种水果的学生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和一个形象大使,确定组名和口号。
第三环节:认知自我、接纳自我、突破自我。组内成员通过优点轰炸活动的开展,在轰炸和被轰炸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第四环节:团队合作,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成果的乐趣。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可带动良好的学风,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功能日益弱化,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学生班级归属感缺乏问题普遍存在。“说句奉承话”的游戏,让学生懂得了人生需要赞美,赞美别人,为他人送去一份鼓励,收获赞美,为自己提供向前的动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情商。组织共同进退、心有千千结等游戏,让大家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学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互相信任,才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环节:期望与祝福,学生每人给自己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的期望和鼓励,同时给自己刚认识的朋友、老师或父母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开启新的征程。
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学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归属感,逐渐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针对某些特定学生群体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同样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的优秀代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以往对其培养理论性学习较多,教育效果欠佳。而将团队心理辅导应用其中,组织关于领导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提高学生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意识,更好的帮助同学。
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团队心理辅导,营造一个轻松、温暖、平等的团体氛围,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有利于敞开心扉,全面认知自我,对自己进行客观地评价,克服自卑、敏感的心理,进一步完善自我。一方面,对贫困生的团队心理辅导应侧重于自信心的培养,可通过“自我寻宝”寻找自我闪光点;“相信我能行”帮助学生进一步悦纳自我,肯定自己,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学生们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没有自信的情境进行分析,群策群力,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贫困生不仅提升了自信心,而且提升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建立过硬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往往侧重于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政策的宣讲、面试技巧的培训等,教育功能单一,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将经验交流、实践操作、场景模拟等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应用其中,可提升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如针对职业目标不清晰的学生可通过开展职业兴趣倾向探索、职业生涯幻游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明确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兴趣,从客观认知自我开始,结合自身能力、兴趣爱好等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过模拟招聘大赛,分别体验HR、面试者两个角色,体验面试情境,掌握面试焦虑的化解方法,总结面试的技巧和经验。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等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释放压力,做情绪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会学生释放压力的方法、调控情绪的技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就业焦虑,引导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新时代孕育新青年,新青年有新特点,新特点需要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应恰当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及方法,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两者间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