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妍爽
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文学家或作家都是尝试在作品当中融入神话元素,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包括巴尔蒙特、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等。而世纪之交的中国也掀起了神话研究的热潮,除了郭沫若之外,鲁迅,闻一多等也从理论到文学层面,将人们的目光引入神话领域对神话进行引用或二次创造。其中郭沫若无疑是这一时期当中的先驱者,他的诗歌仿佛就是古老的神话作品一般。
金字塔作为古埃及的标志性建筑,长期以来都是世界闻名的景点,和我国万里长城一样,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中埃及的近百座金字塔中以胡夫金字塔最广为人知。虽然很多人从没有去过埃及,也从没有真正亲眼看过金字塔,但金字塔背后的故事却让很多人有所耳闻,无论是其巧夺天工的设计还是蕴含的人类理想,都是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元素。直至清朝康有为才第一个为金字塔写下赞美之词,吸引了后续的诗人和学者研究。
显然这些内容对于学者和诗人郭沫若而言,是重要的情感载体。郭沫若本身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才学非常高,在看到胡夫金字塔后,他也留下了一首现代诗:
一个,两个,三个,三个金字塔的尖端排列在尼罗河畔——是否是尼罗河畔?——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最低,塔下的河岸刀截断了一样地整齐,哦,河中流泻着的涟漪哟!塔后汹涌着的云霞哟!云霞中隐约的一团白光,恐怕是将要西下的太阳。太阳游历了地球东半,又要去游历地球西半,地球上的天工人美怕全盘都已被你看完!否,否,不然!是地球在自转,公转,就好像一个跳舞着的女郎将就你看。太阳哟!太阳的象征哟!金字塔哟!我恨不能飞随你去哟!飞向你去哟!
这首诗看似在表面上没有特别之处,甚至就像是小学生的作品一般,但往往是这些通俗的诗句才能打动人心。
郭沫若的生活年代非常特殊,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郭沫若,能够感受到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特征,所以他会在诗歌当中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制度的痛恨和唾弃。所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郭沫若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当中,并且在1921年发表了诗集《女神》,并且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轰动。在作品当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让郭沫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都反复强调这部诗集所具有的时代精神,正如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一样,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是20世纪的时代精神。时代背景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作家的创作过程,郭沫若的创作离不开个人的思维定位和自我意识,在诗集当中大量的神话意象和东西方交织的神话故事,都和时代背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女神》当中蕴含的青春和诗人的个人色彩体现的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而这部诗作也是五四时代下的浪漫精神。
在此之后,郭沫若又创作了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1921~1922年之间创作的《星空》,反映的就是郭沫若在五四运动退潮时期的复杂心情。那时的他处于极度苦闷的情绪当中,看似孤寂的星辰,却给人带来无穷的安慰。因此,才会让他感慨“可惜那青春的时代去了,可惜那自由的时代去了”。1925年的《瓶》更多体现了爱情元素,描写爱情的诗歌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是对当时封建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
神话思维和浪漫主义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所以郭沫若的作品中会透露出非常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正如郭沫若在自传中提到的一样,在唐诗当中地喜欢的作者是王维、孟浩然、李白,而有些不甚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在日本留学期间,浪漫主义诗人泰戈尔和惠特曼等对郭沫若的影响非常显著,他自己也曾提到诗的本质在于抒情。
1923年《神话的世界》当中就充分体现了郭沫若的早期神话思维观念,并且将神话和浪漫主义的感性特征进行了说明。虽然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但人们在理解神话元素知识往往都有类似的感悟。正如茨维塔耶娃认为神话元素是人们自由徜徉世间的媒介,而郭沫若则认为神话是人们感性认识世界的主体方式。所以在他看来,非洲这个看似陌生的地理空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代非洲的历史时期下产生的埃及文明也应该成为推进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一种记忆参考内容,在时间进化历史上具有跨越性的神奇效果。
一切神话都可追溯于宇宙,起源神话的开篇都会说明宇宙的诞生,宇宙的演变和循环过程是充满生机的魅力过程。郭沫若的诗歌当中,对于宇宙的描写非常宏伟,《女神》当中也提到了女娲补天的有关内容,并且艺术性地对这些神话内容进行了二次创造。女神利用废弃物是为了创造新的太阳,新的太阳代表的就是新的社会秩序。
又例如在《洪水时代》当中郭沫若也将大禹治水的精神比作近代劳工,呼吁大家去战胜、开拓洪水时代,这表达的是对于民族解放的一种渴望和诉求,是封建时代下的一种时代呼唤。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来看,郭沫若的神话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心灵影响力。
神话人物往往是人类的理想化身,拥有非凡的能力,能够引领人类走向幸福。郭沫若的作品当中也提到了神话或历史当中的英雄,他们代表的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棠棣之花》当中郭沫若就重现了聂嫈、聂政姐弟二人的英勇事迹赞扬了舍生取义的无畏精神,这显然也是对理想的一种描绘,尽管英雄离我们相甚遥远,但现代社会同样需要类似的英雄,带领人们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很多时候英雄所处的时代是悲剧的,他们时运不济却又无人诉说,往日的光环下往往隐藏的是悲壮的情感。英雄们的奉献精神对郭沫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他无论是在描写自身还是在描写他人的过程当中,都大肆赞扬了英雄形象的品格。《星空》当中,郭沫若就已处于危难之际的祖国为描写对象,以女神的毁灭和创造作为切入点,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古往今来的文学家和研究者们都喜欢围绕死亡这一概念展开深层次研究,因为死亡和再生不仅是远古时期人们的思维特征,同时也是历史长河当中人类对于社会的一种理想和追求。古时候人们相信死亡之后可以通往另一个世界,并且很多文学家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其世界观和认知的体现。其中郭沫若就是典型代表,郭沫若的诗歌当中有很多具有死亡意味的诗句,例如在《日出》当中:
哦哦,光的雄劲!
玛瑙一样的晨鸟在我眼前飞腾。
明与暗,刀切断了一样地分明!
这正是生命和死亡的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沫若的语录当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郭梦露对于生死的看法非常透彻,他认为死亡和活着的本质差异在于是休息还是奋斗,如果人处于奋斗过程,那么说明人则是一直活着的。而郭沫若在《日出》当中也使用了火或光等元素,这些元素都是生命的元素,象征着当时的中国需要火、光来照亮黑暗的社会,来对人民进行思想鼓舞。
而在《凤凰涅槃》当中,郭沫若再次将西方文化当中的凤凰与传统中国元素进行结合,谱写了一首经典诗歌。在神话传说当中,凤凰被认为可以死而再生,所以即便凤凰在被烈火包围时,也可以浴火重生。凤凰的死亡象征着旧世界和旧时代的毁灭,而凤凰的新生则象征着新时代的来临。郭沫若希望自己所处的旧时代被火光所吞噬,并且在经历过的洗礼和考验之后重获新生。这表明郭沫若希望和旧时代对立,这正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精神是社会更替和更新过程当中的思想感悟。
郭沫若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神话意象来表达自身的定位和创作内涵,并且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并善于运用文学作品体现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无论是宇宙神话还是英雄神话,都是自我定位的一种具体特征,勾勒的都是国家的命运和时代变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