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丁锡国 周楠
最后52个国家级贫困县近期陆续宣布脱贫,至此,全国所有贫困县均已摘帽。这意味着区域性整体贫困已经解决,但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斗争仍在继续。
疾病、残疾、衰老,剥夺了一部分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使之成为“贫中最贫、困中最困”。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精准帮扶下,他们翻过贫困大山迎来新生,在小康路上加快追赶。
45岁的朱东明有智力障碍,比他大4岁的哥哥有肢体残疾。兄弟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哥哥未婚,父亲今年80岁。两年前,朱东明娶了老婆,但这名女子有精神疾病。
朱东明一家,是湖南省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太平山村公认的特困户,需要社会保障兜底。
扶贫手册详细记录着这个4 口之家(朱东明的妻子暂无太平山村户口)历年受益项目及金额:2019年,受益总金额为37 300.56 元。其中,房屋修缮补助金18 000元,低保金14 580元,养老金2472元,政府代缴基本医疗保险880 元,还有低保户电费补助金、土地流转金等。
朱东明家有耕地0.5 hm2,今年收获糯谷约200 kg、玉米1 000 kg左右,粮仓还存放着去年收获的200~250 kg稻谷、100 kg 油菜籽。放在墙边的3 个蜂桶,由他父亲管理,一年卖蜂蜜收入约2 000元。
同村的帮扶责任人巫春娥出资帮他种了珍珠花,又千方百计为他提供打零工的机会。平山村村民朱海东告诉记者,除了政府提供的各种补助,靠打零工,朱东明一家一年能赚上万元。
“不是政策好,我早讨饭去了。”回想这些年的经历,65岁的陈月英直抹眼泪。
陈月英和丈夫王兆双,是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镇小溪村人人夸奖的勤快人,儿子在外务工,日子原本过得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 年年初,她儿子因白血病不治去世,留下六七万元债务,还有出生仅两个多月的孙女。不久,儿媳妇离家,再没回来。
2014 年8 月,陈月英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为她顶起了梁:夫妇俩按月领取养老金;祖孙3 人享低保待遇;孙女按“事实孤儿”标准领取补贴,读小学后学杂费全免。2019年,政府拨款1万元,帮她维修了住房。
老两口力所能及地进行种植、养殖,补贴家用。2020年人均纯收入为8 033.67元,远远超过脱贫线。
2020年4月,对口帮扶单位免费提供一头生猪,她准备养到年底宰杀。干部们常到她家里,或打电话给她,问需要什么帮助。小溪村党总支书记李启势觉得,“算收入是脱贫了,但还应当给她更多帮助。”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大青石村,藏在湘赣交界的大山深处。全县脱贫摘帽2年后,这里仍有4户没有脱贫。
李存泉是其中特殊的一个。2004年,25岁的他在广东一家纺织厂务工时遭遇事故,左臂被机器切断,成为重度残疾人。
2008 年,他与同是二级重度残疾的彭光琴结婚,生下两个孩子。因肢体残缺,谋生困难,生计艰难,李存泉一度绝望。
了解到他的困境,扶贫干部帮他争取各项保障政策:一家4口纳入社保兜底,2020年低保金已增至16 800 元;夫妻俩每年有残疾人补贴2 600 元;为两个孩子申请了学杂费全免、教育助学金;2017年,一家人搬离山上的危房,迁入政府帮建的新房。
李存泉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2017年,他跟驻村扶贫队请求:“我还有一只手能劳动,能不能帮我起个头,我想发展养殖。”
扶贫队马上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他3 头小牛。2019年,扶贫队长梁飚又帮他争取免息贷款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李存泉等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大青石村以崭新面貌迎接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