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花生田蛴螬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2021-11-26 20:33李兴东张富荣王立光姚焕钊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蛴螬防效花生

李兴东 张富荣 王立光 姚焕钊

摘要 为研究药剂拌种对田间蛴螬的预防效果,有效防控花生田蛴螬的危害,采用田间试验法测定6 种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田间蛴螬的防治效果,从而筛选安全、可靠、高效的种子包衣剂。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作物均安全,对蛴螬均有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46.30%~74.07%。其中,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高。

关键词 花生;药剂;蛴螬;防效

中图分类号 S 43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167-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Control Effect and Yield of Grubs in Peanut Field

LI Xing-dong,  ZHANG  Fu-rong, WANG  Li-guang et al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of Tongshan District,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seed dressing on field grub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rm of peanut grubs, the field experimen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6 kinds of seed dressing agents on the emergence rate of peanut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n field grubs, so as to screen the saf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seed dressing ag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six pesticides were safe to crops and had control effects on grubs, with the control effects ranging from 46.30% to 74.07%.Among them, 25% thiamethoxilomedil nitrile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and the highest increase rate.

Key words Peanut;Reagents;Grubs;Control effect

作者简介 李兴东(1983—),男,江苏丰县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方面的研究及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3-1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6.67万hm 约占油料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5%[1]。近年来,由于花生面积不断扩大,不能合理轮作换茬,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2]。蛴螬等地下害虫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播种期咬食花生种子及幼苗,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现象,荚果期为害嫩果及果柄,一般可造成花生减产20%~40%,严重时减产可达70%~80%,甚至绝收[3]。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一个类群,其数量占地下害虫数量的80%以上,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4]。科学应用种衣剂可有效防治花生主要病虫害,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提高荚果品质[5-6]。同时,种衣剂是实现作物良种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和播种精量化的重要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简化田间劳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7]。

笔者探讨了几种药剂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评价几种药剂处理种子对花生生长、产量等的影响,旨在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花生品种选用中花10号,试验地点在铜山区单集镇黄集村。土壤类型为砂土,有机质含量12 g/kg,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小麦。于2020年6月2日播种,播种量187.5 kg/hm2。播种前使用复合肥(15-15-15)750 kg/hm 8月25日使用复合肥(15-15-15)375 kg/hm2。播种后20 d使用15%精喹氟磺胺乳油1 800 mL/hm2茎叶喷雾,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花生田。

1.2 药剂处理及施药方法

处理①: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齐齐哈尔华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②: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250 mL/100 kg种子;处理③: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江苏瑞邦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33.3 mL/100 kg种子;处理④:18%氟腈·毒死蜱悬浮种衣剂(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50(药种比);处理⑤: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60(药种比);处理⑥: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山东惠民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⑦:空白对照。

拌种防治,于播种当天即6月2日药剂拌种,施药量严格按照各种药剂的常用浓度或用药量进行量取,与事先称取准备的花生种充分拌匀,使得药液均匀分布到每粒种子表面,晾干后播種[8-9]。试验设7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66.7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保护行。9月28日全小区收获计产,所采集的数据实施新复极差法差异显著性测验。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1.3.1 出苗率。

播种后,定期观察记录各处理的出苗情况。6月15日统计花生出苗率,评价药剂对出苗率的影响。

1.3.2 蛴螬虫口密度。

于花生收获前5 d,每个处理采用“Z”字型五点取样法,每点取0.25 m 挖土深度30 cm,详细记录取样点总株数与被害株数,以及土样中蛴螬存活数量。

1.3.3 果实被害情况。

于花生收获前5 d,每个处理采用“Z”字型五点取样法,每点取0.25 m 记录总荚果数、被害荚果数,计算出荚果被害率和防治效果。荚果分级标准:0 级,荚果完好,无被害状;1级,果皮受害,果实完好;2级,果仁中的50%受害,另50%完好;3级,果仁全部受害,无完好果仁[10-11]。

1.3.4 受害指数与防治效果。

受害指数=Σ(被害果×该被害果级别)/(调查总果数×最高被害级)×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活虫数-药剂处理区活虫数)/空白对照区活虫数×100%;保果效果=(空白对照区荚果受害指数-药剂处理区荚果受害指数)/空白对照区荚果受害指数×100%。

1.3.5 产量。

每小区采用“Z”字型五点取样法,每点取0.25 m 合计取1.25 m 将各取样点的花生荚果摘下,晒干后分别称重,统计各小区荚果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的花生出苗率在89.24%~95.32%[12]。其中采用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95.32%,采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处理的出苗率最低,为89.24%。且后续生长过程中无药害症状,表明这6种种子处理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花生安全,同时也未见对周围其他非靶标生物及天敌产生不良影响。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各药剂处理对地下害虫蛴螬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处理的蛴螬平均数量最少,为3.50个,其次為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处理,为4.25个,空白对照最多,为13.50个,所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6种药剂处理的受害指数在0.44~1.0 其中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的受害指数最低,为0.4 其次为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和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分别为0.61、0.79,空白对照最高,为2.53。药剂处理间,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的保果效果、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82.62%、74.07%,其次为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保果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76.06%、68.52%;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保果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8.75%、66.67%;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的保果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6.62%、62.96%;18%氟腈·毒死蜱悬浮种衣剂的保果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1.56%、61.11%;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的效果较差,保果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0.02%、46.30%。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的小区产量最高,为849.09 g;其次为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和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分别为812.53、773.25 g;空白对照最低,为685.48 g,除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处理外,各药剂处理均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

增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8%氟腈·毒死蜱悬浮种衣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分别比对照增产22.09%、16.83%、11.18%、8.10%、4.27%、1.08%。

3 结论

蛴螬长时间潜伏在土壤中,危害隐蔽,危害期长,防治难度大,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撒毒土、灌根、喷药仍是防治蛴螬的主要手段,但农药的常年使用,使得蛴螬等地下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防治效果也不甚理想。种子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对施药者及作物均安全,持效期较长,同时可保护环境和天敌,是一种简单、经济地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综合考虑防虫、保果及增产效果3个指标,在6种药剂处理中,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防虫保果最好,

其次为4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35%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采用播种期种子处理的方法,相比撒毒土、灌根、喷药等传统方式,使用简便,省时省力,防治成本相应降低。

参考文献

[1] 章胜勇,李崇光.我国花生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1-15.

[2] 赵秀梅.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52-55.

[3] 渠成,薛明,张文丹,等.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J].花生学报,2015,44(2):12-17.

[4] 李晓,鞠倩,赵志强,等.8 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植物保护,201 39(4):159-163.

[5] 李林,孙玉桃,张武汉,等.种衣剂拌种和地膜覆盖对花生成苗与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 25(2):36-38.

[6] 李配.吡虫啉拌种对花生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7] 邓松,邓猛,欧阳光辉,等.中国种子包衣剂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7(2):48-49.

[8] 吴志会,韩晓清,张尚卿,等.6种药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 16(12):37-39.

[9] 朱婷婷.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168-169,177.

[10] 蔡正军,王明辉,李景润,等.不同药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效果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0):85-87.

[11] 甄志高,王晓林,赵金环,等.不同拌种剂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J].农业科技通讯,2018(5):123-125.

[12] 李宁,王明辉,胡海珍,等.不同药剂拌种对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84,12952.

猜你喜欢
蛴螬防效花生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
蛴螬提取物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组织ET-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