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背景下智慧养老模式探索

2021-11-26 13:19黄墨殊杨欣怡何嘉乐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

黄墨殊 白 羽 杨欣怡 王 哲 何嘉乐 吕 鑫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1 引言

目前,中国已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2.54亿,占人口总数比重18.1%,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老龄人口比重自2000年的10.4%增长至2020年的18.1%,且预测至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高达32.8%,具有老龄化增速过快的特点。面对我国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危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针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批复文件达50多条,专家针对老龄化的政策解读近140篇,力求逐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应运而生,“养老+智慧科技”模式是解决中国养老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的一剂良方。2017年2月28日正式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方式。这意味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养老与智慧科技相结合是必然的结果。长远来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科技进步与政策扶持下,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实现幸福养老的目标。

2 文献综述

智慧养老一词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又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即通过打破固有的时间、空间束缚,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与高享受的养老服务(刘玮,2010)[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围绕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娱乐休闲等各方面提供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左美云,2014)[2]。随着智慧养老一词的提出,智慧养老理念应运而生,它是基于甄别、满足老年需求,识别并化解老年风险的现实目标而出现(席恒,2014)[3],其目的是将养老服务从传统的点对点、包对包转变为包对点,即设备终端连接个人,实现点的连接,另一边连接服务器,将点集结成包。

在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学者主要论证、分析了平台对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的助益。睢党臣(2016)从信息反馈角度指出,借助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可及时收集、反馈老人的各项需求,且有利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4];张玉琼(2015)从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出发,认为智慧养老之“智慧”是使老年人切实享受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养老服务,满足其日常生活服务[5]。

此外,我国学者主要还论证了智慧养老平台构建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6]。谢虔(2019)认为,平台建设的资金规划与配置,多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市场来源渠道较少,并且没有制度化的社会资金保障机制[7];贾伟(2014)认为,平台目前提供的养老服务多注重于身体健康照护与便利的生活照料,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缺乏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与知识再教育,精神无法得到慰藉[8];王茹(2017)则明确提出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运营模式不成熟、部分平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9]。

综合各方学者观点,本文总结出我国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的现存问题,其主要集中在财政压力大、老年人精神需求无法满足、平台信息安全度低、监管不到位等方面。此外,基于智慧养老理念,本文提出以较低的用户要求、较好的成本效益性、较高的隐私保护机制,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

3 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现状与困境

3.1 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现状

3.1.1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模大、增速快

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的指导下,我国智慧养老产业飞速发展,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已建成养老项目示范试点392个,主要聚焦于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与信息化养老服务六大领域。

3.1.2 智慧养老模式各具特色

目前,我国在智慧养老模式上并未形成统一、普适的模式,并以杭州、广东、上海等地自主创新的7种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杭州模式以公开招标服务商为主,重视服务比拼;广东模式以养老工程建设、经济特区优势发挥为主,旨在打造现代养老服务业;巴中模式以老年度假基地建设为主,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老年度假、康养目的地;云南模式以智慧社区养老为主,主推“线上+线下”的智能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厦门模式以“智能养老平安铃”终端设备打造为主,大力加强智能设备投入;上海模式以海派文化、管家服务为主,重视满足长者多样需求,使其有尊严、快乐的生活;北京模式以打造五级战略服务体系为主,旨在从设备、智护、养老、救护、监控等角度多层次、多架构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多样化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各省市发挥地方特色、建设更贴生活实际且易于推行的智慧养老方案,加快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3.1.3 智慧养老产业以平台、设备创新为核心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建设以养老平台、智能设备创新为核心增长点。对于前者,我国智慧平台功能仍停留在“助老”阶段,未来将过渡至“用老”“孝老”层面,发挥老人的经验智慧,做到供老、料老、伴老、顺老、敬老、防啃老、防扰老。对于后者,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设备简单、功能基础,缺乏进一步“智慧化、科技化”,未来可向养老强国日本借鉴学习,推出智能鞋、智能建筑以及智能养老机器人等。

3.2 我国智慧养老存在问题

3.2.1 资金困境:智慧养老产业资金投入量不足

推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需耗费大量资金成本,如:服务中心建设费、机构投资与运营费、宣传与推广费等。在财政支持方面,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主要源于地方政府投入、街道补贴、社区办公经费投入。此外,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多角度、多方位提供补贴,例如:加大财政拨款与补助,对“建档立卡”“低保户”等贫困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由民政部推动实施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10],以福利彩票等媒介增加养老投入。

然而,我国现存资金支持模式过度依赖财政补贴,一方面基层财力有限,大量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缺乏市场资金的可持续支持,不利于智慧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亟须建立一套市场化、制度化的资金保障机制。

3.2.2 精神困境:老人精神关爱缺失且自我价值认同感低

我国现存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人因远离家人、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产生的孤独心理,但也忽略了老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将其单纯视为“求助者”。此外,我国传统的“人老无用”思想以及现存的“银色数字鸿沟”,导致老人会有一定自我价值缺失感、孤寂感、隔离感。一方面,由于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包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反应能力与记忆力等,导致老人不愿接触了解新鲜事物,不愿展现输出自我经验价值,获得的外界正向反馈减少,个人孤单感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老人不会主动购买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多使用“老人机”或子女淘汰的设备,且在使用时也只限于拨打电话、接收短信等基础功能,较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一步加大了老人同外部的距离,因此,我国亟须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爱,着力于提升其自我价值认同感与幸福感。

3.2.3 安全困境:老人隐私数据缺乏保障

随着智慧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老人的隐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然而,其隐私保护现状却并不乐观。

在设备设计方面,现存设备普遍缺乏数据加密功能,极易导致数据泄露。以智能家居摄像头为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采样检查的40批次中有32批次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28批次样品存在数据传输未加密的问题[11]。在数据存储方面,存在存储安全度低、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的问题。现存养老智慧平台在提供智慧服务的同时,难以避免对老人信息的收集,如:身体健康信息、相关亲属个人信息、财产账户信息等。这些个人隐私数据或被不良商家有意出售,或因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欠佳,被第三方平台恶意收集,造成居民信息大量泄露,为各类犯罪诈骗分子提供犯罪温床与基础。如2020年7月,孝信通数据库超30万数据泄露,上海延华智能数据库超420万数据泄露,犯罪分子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电信诈骗、钓鱼攻击,或在暗网上高价出售,对老人及其家人的安全生活造成严重困扰。

3.2.4 科技困境:智慧养老设备智慧化水平低

设备创新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先进的科技支持对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效率、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设备创新包括硬件、软件创新两个角度:前者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手环等,后者包括软件创新,如信息监测系统、信息分析系统等。对于硬件创新,我国主流智慧养老设备功能较为单一,以传统的摄像头监控、“一键通”呼叫器、血压测量仪等为主,相较于日本的贴身服务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感应装置[12],我国养老设备智慧化水平仍然很低。对于软件创新,现存信息服务平台可通过对老人的远程监控,即时获得海量信息数据,包括其身体机能、生活状态等。尽管数据的获取相对容易,但对数据的分类、处理、分析、整合、应用等工作,相较于美国的“照护创新”(Care Innovation)与“理想生活”(Ideal Life)系统、德国的环境辅助生活(AAL)系统,我国现存平台的软件设计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4 智慧养老调查问卷分析

结合对智慧养老模式的调查探索,本课题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301份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99.6%,其中有效问卷299份,有效率99.3%。线上调研的主要地域有西安、北京、南京和内蒙古、线下调研的地区为西安市长安区樱花广场。影响因子分析表见表1。

表1 影响因子分析表

根据其中图表,可以得出结论:

(1)目前的市场非常缺少智慧养老产品,对新型的智慧养老模式有着很迫切的需求。

(2)人们对智慧养老的认知目前也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需要更多相关信息的普及。

(3)我国的智能养老目前还处于有大量空缺的局面,智能养老设备缺少集合应用,老年人精神养老得不到满足,养老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些方面都需要更多创新与支持。

5 我国智慧养老模式探索

在前期研究下,本课题从“参与层”“技术层”“功能层”“资金层”四个层面,以资金困境、精神困境、安全困境、科技困境四个困境为根本出发点,完善智慧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养老模式

5.1 资金困境化解:引入社会资金缓解财政压力

为改善现存“政府独立建设模式”导致的高额人力成本与巨大财政压力,本文拟借鉴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项目前期,以企业、社区为主体,政府为辅助共同助力功能落实。由企业同社区对接,基于社区情况设计出平台搭建方案,并将成熟方案提交至上一级政府部门审核,审批通过后开启智慧养老功能落实。对于政府,基于企业投资与财政补贴的资金投入模式利于减小财政压力,并且“企业+社区”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也利于降低政府人力成本投入;对于企业,一是可争取政府相关税费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社区中的众多老年人客户可为企业提供稳定且充足的订单源,大大减少其在产品宣传、客户争取方面的精力与成本消耗,同时为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主营业务收入。

项目后期,由企业将运营成熟的智慧平台项目交还于政府,即转变为以社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运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同步管理项目数量,从而节省人力、资金成本投入,还能通过以社区为主导,政府扮演监督促进角色的模式助力平台平稳运行。

5.2 精神困境化解:智慧“用老”满足老人自我实现需要

本平台致力于发展智慧“用老”模式,促进老人施展个人特长、发挥经验作用、宣传当地传统文化,不仅实现“老有所用”,也利于推动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社区将定期举办“老人经验分享”“传统文化宣传”系列活动。在“老人经验分享”系列活动中,通过线上云会议、线下讲座、沙龙等形式,为老人讲述个人工作经验、职场合作经验、行业历史变迁等内容提供窗口与媒介,帮助年轻人倾听不同声音,同时利于老人提高自我认可度,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水平。在“传统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中,通过线上讲座、线下集会等方式,助力新一代青少年亲身体验中国传统剪纸文化、书法文化、面食文化等,沉浸式体验助力加深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度,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3 安全困境化解:搭建区块链加强数据保护

为解决隐私泄露问题,本文拟通过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特性加强平台信息保护功能。具体而言,老人、亲属、医疗部门、公安部门等均为分布在区块链上的不同节点,每当智能设备、智慧养老平台上产生新的数据时,这些数据将上传并存储于区块中,通过哈希值达到对身份账户信息的高度加密。理论上,如果想破解区块链中的加密信息,就需计算机算力在瞬时算出链上超51%的密码,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实践中,只有经过老人授权时才能查阅信息,从而保障数据安全与老人隐私。同时,采用公有链以保障各节点上的老人拥有个人信息的“写入权利”,可以在个人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智能手环)上录入信息,同时设置公安部门、医疗部门、老人亲属为特殊节点,保障其具有信息的“读取权利”,能够在政府、医疗系统网络上查看信息。这样,在保障基础隐私安全的同时,避免出现老人因病昏迷而其身体数据因无人授权而无法读取的问题。

5.4 科技困境化解:提升设备普及度与智慧化水平

可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鼓励国内科技创新等途径提升养老设备智慧化水平。例如,可借鉴德国的整体化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将家中的各项智能设备,如电视机、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纳入系统,构建即时反映环境,对老人的状态与行动进行分析,实时作出判断、反映;此外,也可借鉴日本的细节化、人性化的智能家居,设计时充分考虑老人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与人体工学知识,例如座椅旁放拐杖的设计,可通过生物认证技术实现自动识别访客的自动门禁开启系统等。在鼓励国内设备创新方面,可通过建设“智慧养老实验基地”、鼓励高校设计科技化养老设备并设立创新奖励机制等方式提升设备智慧化水平。

6 结语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智慧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智慧养老的萌芽、发展与革新是必然的。只有坚持走智慧养老的发展道路,不断攻克现存模式中的弊端与不足,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索实践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才能为老人提供安心、舒适、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才能为我国养老产业探索出一套覆盖广、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
养老生活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房产与养老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