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基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2021-11-26 18:25陈捷马晓红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基建人才建设

陈捷 马晓红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一、“新基建”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新基建”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潜在动能

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将更加关注产业结构、创新、协调和体系。未来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将有效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新基建”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中坚力量

“十三五”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链条中仍然存在一些堵点和短板。五中全会提出,将坚持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高质量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展望“十四五”,“新基建”一头连着有效投资,一头牵着消费与供给制造,在形成强大内需市场的同时,双向发力打通堵点,力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新基建”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实践样本

今年两会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十四五”期间的核心政策主线。并提出具体措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新基建”紧密汇聚创新、科技、人才和制度等多种要素于一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先锋。

二、福建省参与“新基建”的短板及风险

(一)存在的短板:第一,国内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第一梯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福建省处于第二梯队水平。主要是缺少具有较大规模、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对全省和地区产业带动明显不足。第二,新能源汽车是福建省的优势产业,但充电桩短缺(车桩比约为3.5 ∶1)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充电桩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但与北上广等地区相比较已显落后。第三,技术和人才短板。高水平研发机构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目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聚集在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北京、上海和合肥,福建多是本土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存在经济压力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面临的风险:一是重复建设风险。当前,大规模、多主体推进“新基建”如火如荼,若各地一拥而上,将可能出现低效的重复建设,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二是财政负担风险。近年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及疫情的不确定性都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仅2020 年福建计划“新基建”的1567 个项目,总投资就高达3.84 万亿元。后期项目完成后,仍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若不合理规划和多元筹资,“新基建”将会造成地方财政压力风险。

三、福建省要精准对焦“新基建”三大领域

(一)构筑数智网络,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

1.加快优质精品网络建设。围绕“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扎实推进5G 等基础网络建设,推进5G 软硬件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提前规划部署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空间互联网和量子通信网等未来网络设施。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工程,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云”上产业链。提升大数据基础设施水平,统筹建设超算、云计算、边缘计算平台,发挥海丝卫星数据接收中心的卫星数据优势,加快打造千亿元级卫星应用产业集群,打造“海丝”数据枢纽。

2.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双百工程”。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功能,重点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商务等开展示范应用。拓展5G+新型消费应用场景,聚焦生鲜电商、数字娱乐、教育、医疗等新兴消费热点,支持建设一批“互联网+社会服务”示范平台和典型应用,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

(二)推进智慧融合,开拓跨界发展新业态

1.推进“国产替代+云计算”加速融合。加快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发展,依托海峡星云整机制造项目和华为福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能力建设,加快电子信息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步伐,畅通产业链省内循环,形成软硬件协同发展良好生态。

2.推进“车联网+智能车”创新融合、“桩联网+车联网”深度融合。鼓励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跨界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充电桩行业,加快突破研发应用,打通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用户端)产业链。

3.推进“传统+智慧城市”无缝融合。推广新业态新应用,积极建设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智慧教育、“互联网+医疗”、新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社会智慧产业链生态。

(三)提升科创平台,打造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以平台建设为基础,聚焦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重点产业,布局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福建特色的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行业研究机构共同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三创园”科技创新、科研孵化载体建设,实现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创造实力充分涌动。

四、“十四五”加快推进福建省“新基建”的措施建议

一是拓宽渠道解决“钱从何来”。政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做好中期投资规划,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有节奏分批有序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用好专项债、产业基金、担保基金、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资源。支持政策性银行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新基建的信贷优惠专项和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投融资方式。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上市挂牌。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规范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

二是精准施策对接“钱投向何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投资回报率和项目风险收益比为出发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选择项目的投融资模式。5G 网络、轨道交通、特高压以及公共实验室创新基础设施等外部性较强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为主,市场参与为辅;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高技术含量的其他项目由社会资本主导,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建好标准、示范项目、补贴奖励企业、推进政企协同、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推进市场有序运行。

三是创新举措集聚“硬核人才”。依托“海纳百川”、“双百计划”、“百人计划”等政策,加快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人才,建立新基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流入。培育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深化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安居工程”和股权激励等创新办法。用好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采取分层摸底、分类入库的方式,开展人才现状调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摸底,实行动态管理。

猜你喜欢
新基建人才建设
人才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