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芸芳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目标,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德育,将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提高,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依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既包含着人文素养,又具备应用性、审美性,重点针对五四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影响颇深。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培养阅读、分析、鉴赏以及评论文学文本的一般能力,学生经过现代思想、道德以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第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是基础且比较重要的课程,同时在文秘学、新闻学、艺术广告等多个专业学科中被列为了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除此之外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其中便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换言之,在高职院校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由于其涉及到的学科较多,既有文、理科,又有工、农等学科。
第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多种多样,不仅体现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而且还有理想信念以及道德品质,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修养形成的根基。此课程归属于文学类,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而文学往往又与语言艺术紧密相联,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引导审美观,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道德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现代情感、人文品质、精神寄托。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现代文学作品阐述,文学思想领悟方面,可以说是对现代中国情怀的体会,通过语言艺术展示中国现代文学魅力;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极其特色,和中国新时代背景下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吻合,引导中国人正确文化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修身养性中塑造中国魂。
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以看出,在高职教育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与课程思政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此课程将思政工作做好,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为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水平的提高同样也具有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自然美都是文学作品追求的高境界,其对于人的内在道德情感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挖掘人的家国情怀。而不同的自然美,同样也蕴含着不同的道德内涵,例如水滴石穿、梅花傲骨、竹的高风亮节。不管是生活美,还是社会美,本质在于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符,能够体现出人本质美。例如沈从文创作的《边城》,将乡土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不仅仅体现了边城小镇优美风光,而且借助风土人情、悲剧爱情,充分展示了人的心灵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类似于这样的文章随处可见,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都是令人发省的,丰富的道德内涵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为努力学习树立目标,希望能够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贡献,这便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引导性。
除此之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著名作家贾平凹代表作《秦腔》《高兴》都描写的是日常生活情景,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另外还有严歌苓创作的《第九个寡妇》,铁凝的《笨花》展示的是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心酸苦辣,揭示的是人性;老张斌的《小艳史》《说走就走》都是站在小人物视角下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前者歌颂的是坚韧不拔的爱情观,后者则是以儿童角度对英雄的赞扬。但是不管是哪一部作品,都引导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给予大学生思想积极影响,这便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最为显著的特点与作用。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往往会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而审美又是以情感作为中心。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会迸发出强烈的情感欲望,在审美感知中由萌芽到逐渐成熟,陶冶情操,美化人心。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往往体现出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在审美中赋予一定的情感基调,慢慢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路遥小说中所叙述的成长经历,笔触下塑造了一代知青拼搏向上,勇于同苦难抗争的品质,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坚定信念的引领下追求着理想,虽然悲壮色彩极其浓厚,但是人生哲理却非常深刻,使大学生明白苦难并非坏事,而磨难与坎坷便是助人成长的精神支柱,使人们逐渐走向成熟,人格也会越来越健全,平凡生活非平凡,在爱的熏陶,与劳动乐趣中,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这同样也是人追求的幸福生活。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能够体会到生命与生活的真谛,在遇到困难时从中汲取勇气,总结成长经验,可以说路遥小说对于当代学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书”。而这便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给予学生力量,在欣赏文学艺术美的同时,感悟人生道理,情感得以升华。
在高职院校中,要想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作用充分发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应该从教学着手,对教学案例进行仔细甄选,尽可能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深层次挖掘德育案例、故事等资源,选择恰当时机融入课程。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具体内容教育中,可以借助晚清时期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国强民盛不断探索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将中国梦德育内容渗透进去,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关于鲁迅文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将鲁迅生平经历、思想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呐喊》作品讲解时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鲁迅一生经历,主导思想,然后将教学内容导入,充分体现出鲁迅时刻将劳苦大众疾苦记于心中,爱民爱国的精神。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关于新诗章节,可以将闻一多、徐志摩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结合在一起,进而突显出爱国情怀以及民主意识等教育内涵。在讲解林语堂散文时要将其豁达人生态度体现出来;梁实秋生平讲解时要充分展示其人生中的四大遗憾,好多书未来得及读、好多朋友未来得及交、好多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未来得及报答、未能看到九州同乐,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站在辩证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可运用知识传授同价值引导结合法,在对作家作品等内容进行讲解时,既要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作家生平经历进行简单概述,侧重点放在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方面,例如对林语堂生平简介时要将爱国情怀突出,重点讲解其生活在美国30 年依然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而在作品讲解时要站在积极视角下,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其他们从中感受到正能量,受到积极思想影响,进而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闻一多作品讲解时,可甄选其《死水》《发现》等作品重点解读,以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沈从文《边城》讲解时,引导学生对天保、翠翠、傩送三人爱情最终未得圆满的原因,使学生明白悲剧的产生是由于无底线的善良导致的,而非社会与命运,老师可采用文本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善良观,使学生懂得当善良无底线、无原则时便会起到反作用,这同样是纵容了恶。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不管是作业的布置,还是考核内容、形式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开展,具体的考核可以通过现场问答、线上、课堂等不同的形式,方法当然也要多样化,例如比较法、探索法等。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对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历程进行探索,对其艺术内涵深入了解;同时可以与当前我国青年奋斗史、生活现状、情感抒发等结合,采用演讲法表达自己的梦想;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作品展示,将不同时期同一主题作品进行比较,总结不同之处,找出具体原因,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使学生意识到要珍惜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现当代文学中话语权的理解,在经过积极主动的讨论中,找到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是紧密相连的,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总而言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中,包含着诸多重要意义与内涵,只有将其巧妙的融入到教学考核中,才可以在无形之中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政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家国情怀、民族认同,而且还能够体现出艺术之美,这些都是思政教育可取的资源。也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延续,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深远。为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中,应该对教材中的深层次内涵进行挖掘,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