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困境和创新路径

2021-11-26 14:45:57孙宁璠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党史历史大学生

孙宁璠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回顾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总书记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及其革命历史的教育,明确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当代大学生这一青年知识群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精神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青少年的聚集地、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承担着党史教育的重任。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党史教育任务愈发具有挑战性,这一代大学生多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其对网络的信赖和接受程度要高于大学课堂,学生获取党史的相关信息不再单一来源于课堂或老师,同时,网络上多方思潮鱼龙混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行其道,学生深受其害。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党史意识的培养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并且其负面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工作同时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突破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困境,寻求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一、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党史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创新性

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思想受到多元文化与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也变得日益复杂,造成青年学生普遍缺乏对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的了解,组织性、纪律性、政治意识淡薄。

一方面,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升学压力催生的应试教育,包括旧高考模式下的文理分科模式,都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重视,而党史教育恰恰依赖于历史背景的学习。例如,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特殊斗争紧密相关。如果不去系统学习党的奋斗历史,是无法领悟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更无助于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而新时代青年学生对党史知识了解缺乏系统性,阶级感情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关注与反思。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新媒体成为青年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呈现碎片化趋势,而且其中娱乐信息比重过大,使得青少年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缺少宏观视野,追捧网络红人、娱乐明星,而对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的处境视而不见、缺乏同情心,甚至存在歧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是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从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理依据和思想根基的需要出发,诋毁和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的历史功绩,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历史,甚至歪曲丑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诋毁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二是有意扭曲历史、不择手段地恶搞英雄人物,在调侃逗趣中瓦解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利伟等一批批不同时代的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铸魂,是民族的脊梁。但是,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恶搞,质疑、否定甚至诋毁英雄形象,尤其是让青少年陷入困惑迷茫。

三是摧毁革命和建设年代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的特殊的精神品格,大搞泛娱乐化行为,抹煞了历史的严肃性、真实性。一些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把严肃的革命题材篡改成了情感剧、武侠剧、搞笑剧,丧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

四是否定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客观性,故意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割裂、对立起来,一方面竭力放大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另一方面无限夸大改革开放中暂时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

总的来说,历史虚无主义是在忽视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历史事件及人物开展深入的解读及重新评价,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否定共产党的奋斗史和革命领袖人物的巨大贡献,企图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的错误思潮。

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将以全新的模式渗入高校大学生群体,让大学生陷入困惑与迷茫,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党史教育的缺陷与不足,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党史教育缺乏吸引力

高校党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不足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足,党史教育工作者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传授给大学生更丰富的党史知识,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而当前大部分党史教育工作者承担了较多的公共课程教学任务,缺少继续深造和自我完善的机会和时间,出现了教学内容空洞、语言僵化、词汇苍白、方法陈旧等问题,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无法顺应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与积极性较低。

因此,不能仅仅将党史教育视为“兼职工作”,也不能仅在校庆或节庆时借助活动进行宣传,而要将党史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持久、普遍参与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完成学习者、倾听者向参与者、宣讲者的身份转变。

另一方面,在受众层面,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党史教育针对性强,往往以专题教育、主题宣讲会的形式出现,主要针对存在入党意愿的积极分子,对于其他学生来说,缺乏参与意义和吸引力,因此,党史教育不能只面向有入党意愿的大学生,而要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素质教育[2-3]。

二、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重视党史教育内容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在党史教育的内容布局上,把握核心要义,着力提升“深度”。

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党史是为了回望过往的奋斗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前行的奋进力量。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芒,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为高校认真学习、研究、运用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党史教育就要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使其将党史教育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深刻认识到时代的主题与承担的使命。在习总书记的思想指引下,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二,在党史教育的内容设计上,走近历史现场,注重拓宽“广度”。

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党史教育应当与青年群体的特征相结合,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吉林大学为例,吉林大学注重打造多层次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引领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线上,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及“党史百年”网上专题班,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党史学习交流平台;线下,学校领导干部、师生党员前往长春革命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吉林青年运动史馆等实地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祭奠英烈·致敬先贤”“青春践行·永跟党走”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建了100 支党史红色寻访实践团。拓宽党史教育的“广度”,不能仅局限于小小课堂,而应该走出去,走近历史现场,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迹文物面前去亲自感知和体验。

(二)发挥新媒体的长处,建设互动性社区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党史文化活动。

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为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高校党史教育者可以研发高效的党史教育应用小程序,借助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高质量的党史教育信息,鼓励大学生在平台上积极发表意见,通过通俗易懂、开放包容的表达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不定期举行党史小活动,例如依托社团或者学院,组织大学生排练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和场景剧,或以学院为单位组织观看红色经典电视剧和电影,鼓励学生们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党史知识的比拼等等,营造良好的互动性社区氛围,以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精神。

(三)建设一支专业的党史研究与教学创新队伍,培植以党史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党史教育长远发展。

想实现党史教育的内容创新和建立互动性社区都必须依靠一支思维创新、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党史知识体系完善的专业团队。高校应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创建一支完善的党史教育运营队伍,有计划地对党史教育工作者进行党史培训,丰富教师党史知识,提升其对党史教育的热情,提高党史课程多样化设计能力,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有意识地将党史从内容到精神引入到课堂。

培植浓厚的党史文化氛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高校应从现在开始,重视加强党史文化教育,推进党史、党课、论坛的常态化开设,加强专业课、思政课、青马班、学生活动等多元渠道建设,同时将网络数字平台与高校实用性媒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有意识地营造以党史文化、国家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院文化。[4]力求早日创建以党史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党史教育长远、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面临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发展困境。如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党史教育工作者素质不足,党史教育的分量不足,受重视程度不够,党史教育扁平化,一定程度上已经淡出了大众视线等。[5]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探索创新路径加以改善,以达到强化党史教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创新党史教育的目的。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建设互动性校区,营造良好的党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党史资源,以提升高校党史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普及性与持续性。

猜你喜欢
党史历史大学生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