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0)
街舞产于美国的街头文化,后期经过加工过滤之后发展到全世界,于世界各国文化相融合,主要有欧美风格,以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日韩风格,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不同国家的街舞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点。街舞在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发展,并且有了成熟了街舞文化发展体系,舞者的舞龄也要远大于中国舞者,街舞研究也较为丰富。国外大部分的舞者对街舞是出于热爱,这就区别于中国街舞的商业化。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尼尔逊·乔治的《嘻哈美国》、詹姆斯和麦克布莱德的《嘻哈文化》,充分说明了美国街舞的发展历程。日韩街舞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民族特色,以组合、齐舞为主,日本街舞更加注重舞蹈体现,强调街舞技术和展示。根据调查发现,现在年轻人很少去注意街舞文化的意义,其中美国hiphop 创始人Buddaha Stretch在Hiphop International(2011)访谈中强调,现在美国年轻人很多是想成为明星或者所谓的镜头顶流,很少去注意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去了解学习动作背后的文化意义。街舞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不仅仅是地理位置,还有身体素质的制约,中国的教育重点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国内街舞舞者舞龄较短。即便是在欧美街舞的基础上,我们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做出了改变,添加了属于自己的元素,但是在教育模式上同样制约其发展。Schupp K.在《D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Dance competition culture in times of shifting values》提出舞蹈比赛文化也如舞蹈形式和实践一样根据社会和资本因素而发展的结论[1]。经济的制约也是影响街舞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街舞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有其特有的魅力,我们应该放眼世界,学习、重视好的文化。
在短短的20年里,街舞作为新兴文化的产物,所具有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街舞文化的发展中,街舞独有风格已经风靡世界,所具有的趣味性、创造性、观赏性等以及运动价值都符合人们现在的审美和需求。李荣之在《街舞“入奥”的体育化历程及前景》中,剖析了街舞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内涵,考量未来街舞的发展,寻求街舞嘻哈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平衡点[2] 。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新文化,通过正确的引导,抓住机遇,将街舞在文化浪潮中稳步发展,随着街舞文化的发展与深入,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被这种魅力文化所吸引,近几年,街舞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引起了普遍关注。闫映东在《浅谈韩国街舞教育发展》中对韩国街舞教育发展进行了阐述,韩国高校开设街舞课程较早,韩国比较重视街舞教育,发展了许多多元的文化艺术产业,韩国街舞不断向前发展[3]。我国街舞教学现状缺少理论指导,以及完整的教学体系。吴艳萍[4]、司淑梅[5]先后针对街舞教学改革以及街舞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提出问题,提出了我国街舞发展现状和理论现状,探究街舞教学,强调练习动作的重要性等等。在学者眼中,高校开展街舞教学的意义已经受到重视,同时为街舞文化在高校的发展与传播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街舞作为时尚潮流文化的代表,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随着街舞在高校中的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高校街舞社团,社团街舞教育以及教学课程,学生对街舞的兴趣往往很高,学习积极性要高于其他体育运动,街舞富有节奏感、丰富的肢体动作,个性化、多元化已经早已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成为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选择。但至今,街舞在高校中发展推广并不是很理想,没有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高校街舞教师的匮乏、街舞教材短缺、教学设施场地不够健全、街舞教学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仍待解决。现阶段,高校街舞发展的目标让然不够明确,依旧按照老套路、旧模式,使得高校街舞慢慢趋近于应试、考级化的危机。
根据调查发现,街舞教师群体年轻化,这与街舞课程要求教师的体能和节奏律动息息相关,目前高校街舞教师舞龄较短,不够专业化,资历偏低,目前已有的街舞师资力量各个高校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水平大部分不能完全胜任高校街舞教学。年轻教师是街舞教学的主力军,所以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
街舞文化起源于西方,最大的特色个性化、在基础框架基础上进行元素多变化,没有固定的动作和套路,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展示自我、释放自己。机械的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老套的教学模式在街舞教学中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的[6]。然而在考核方面,大部分课堂都是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知识学习及展示、课堂上面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没有体现出街舞本质特征,没有体现出街舞的个性和创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适用于街舞教学。
从现阶段街舞发展,大多数街舞学习来自于网络媒体,早期来自于光盘学习,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课本学习,教学内容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层面,但是教学教材缺乏统一性、规范性,不够系统化,教师教学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街舞教师凭借自己的学习和参赛经验来进行教学,导致街舞教学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不够严谨,课堂出现主观性和无序性。到目前为止,高校街舞没有一本真正的、客观的、科学的、权威的统编街舞教材,从实践中归纳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街舞缺少理论指导。高校街舞缺少专业教材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通过专业的街舞培训,提升街舞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学习,对于提高街舞教师教学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街舞课程并没有受到高校的重视,教师的街舞水平也有待于提高,街舞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街舞教师要经常吸取新的街舞动态,不要局限与已储备的街舞知识,加大对街舞教师的职称鼓励,职称的高低代表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研水平的情况,也有助于街舞科研的向前发展。
街舞除了其个性帅气的舞蹈动作之外,也有其独特的街舞文化,我们在注重街舞教学的同时,不要忽视街舞文化,要深入的展开对街舞文化的宣传与学习,丰富我国高校街舞文化的研究尤为重要,街舞作为青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街舞文化的内涵深刻的影响着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街舞的文化表征更是影响着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改变偏见,改善中国街舞的发展环境,展示街舞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街舞文化氛围,运用多样手段加大对街舞文化的宣传推广,高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街舞活动与赛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高校作为街舞文化推广的重要载体之一,应通过街舞课堂、校园活动、各类晚会、社团活动等方式将街舞文化推广传承下去。
规范街舞教材,形成统一科学的高校街舞教材,教材要具有理论权威性,更要注重新颖性,抓住学生学习街舞的兴趣,内容要适合大众学习,不要太注重高难度教学,解决教学的随意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和学习街舞,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针对街舞不同舞种的特点,明确高校街舞教学的目的,确定发展思路,满足大量学生零基础的需求,教学基础化,社团提高化,活动实践化,形成统一逐步发展的教学系统,高校街舞基础教学主要在街舞课堂,以基础理论和基础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例如,城市流行舞、嘻哈街舞、爵士等运动量较大的一些舞种。高校社团可以将街舞技术进行提高,主要进行一些高难度街舞动作以及专业化的教学,例如震撼舞(机械舞)、锁舞以及技巧(breaking)等。通过高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演出、比赛来检验学习的成果。教学内容多层次多元化,形成多层次的街舞教学体系。就学习成果除了展示之外,还要进行教学成果的检验和评价,其核心就是学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成果,以及问题所在,这也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方法。街舞评价内容要区别于其他课程评价,街舞评价是综合评价,包括基本评价、创造力评价、艺术感评价、表现力评价等等。还要把学习街舞的态度作为评价内容,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并不一定是分数,而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而特点给予肯定,要做到每个学生精准评价,不要千篇一律优良差分等级,这样会导致街舞教学失去的真正意义,对每个学生指出学习街舞的方向和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街舞需求的,高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街舞课堂学生是主体,街舞教学要改变示范教学的模式,改变学生跟学的习惯,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应随着学生的不断学习和进步进行跟随性的改变,不要固定教学内容和模式,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方面学习是有进步的,要根据学生提高的程度,适当的增加难度或者技巧,通过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组合,活学活用进行创新。改变师教徒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的新型课堂模式,教师将课堂基本内容、技术核心、动作难点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元素自学、小组互学,课后进行拓展练习,老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基础元素进行自编自创,不局限于同一律动音乐,随机播放,提升学生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定期进行个人赛、小组赛、团体协作赛、个人battle、双人及团体battle 等,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运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国内外以及国际赛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递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中国街舞文化发展较晚,高校街舞作为推广街舞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改变现有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街舞,了解街舞,推广街舞文化,从而使得街舞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播。从高校出发,结合国内街舞教育的特征和发展模式,开展街舞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艺术修养,从根本上挖掘街舞的独具魅力。总之,我国街舞教育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高校街舞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利用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街舞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激发学生热情,优化教学模式,完成街舞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