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萍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罗桥中学,江西 上饶 334109)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有一定要求,如果学生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很容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落实有效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能够满足这一想法,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其新颖的学习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思绪留在数学学习中。同时,教师再利用这个模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相关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并且知识点学习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单凭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几乎不可能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商讨、帮助,最后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的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这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影响。而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主动通过小组学习来与同学分析、讨论数学知识点,形成互帮互助小组,形成良性互动。由此,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重视学生的课堂中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完成愉悦的数学学习,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学生带来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感受,帮助学生放松紧绷的学习思维,能够抛开杂念专心思考数学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自身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正视自身闪光点与不足,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积极作用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充分掌握,才能够对学生完成合理划分。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对小组的划分并不重视,通常是让根据座位划分或让学生自行选择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让兴趣爱好相同、相处关系较好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也会积极交流与讨论。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划分方式也有缺点,如遇到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高,这就是小组成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又如,同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小,无法实现互补,或是关系好的学生之间很有可能跑偏主体,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在满足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内都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习后进生,同时,小组内学生的性格特点也应存在互补,不仅要有性格内向的学生,还要有性格开朗、乐于沟通的学生。这样,每个小组的学习实力相当,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且在小组内,优等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也会主动带动其他学生展开组内讨论与学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合作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小组划分,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互帮互助,促进整体学习效率等到提升。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数学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学生之间的也具有一定差异性,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缺点各不相同。身为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积极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学生提供发光发亮的机会。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完成小组的合理划分,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明确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分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来配合小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由此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游戏的成分,借助游戏来完成分工。首先,教师先找到几个绘画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结合已学内容绘制四个想先的函数图像,将学生所画内容发给各个小组。然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拥有较强判断能力与图像分析能力的学生,来确定函数的状态。哪个小组事先答对,哪个小组就可以率先抽取二次函数题目,选择一名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展开计算,哪个小组事先完成则为获胜,在计算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在旁边检查计算步骤等是否正确,确保最终答案的准确度。结束后,每个小组应指派一名总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分析、总结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过明确的分工,将正确的人安排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实现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小组的学习状态,做好课堂巡视工作。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意见,或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切勿直接给学生最终解决方案或是答案,而是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提问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方向,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此外,教师在观察之余要记录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及时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找到需要改正的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图形与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走下讲台进行课堂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没有办法掌握图形旋转前后的信息变化,对于这个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图形旋转的动画,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相关信息的变化,由此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积极的表现,教学要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并在归纳总结环节进行简单说明。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并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