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琛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以达到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艺术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艺术专业门类广泛,通过加强校内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艺术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马克思将其称作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因为它是科学发明、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在提倡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在重大的科学发明中,创新能力始终是科学的急先锋,艺术创作的创造力、想象力,也都是作者的创新能力的体现。艺术研究过程是在欣赏、模仿、创造中完成,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艺术思维、艺术想象的重要过程,也是启迪智慧、形成创新思想的过程。由此可见艺术职业院校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
艺术领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作为艺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不同门类的艺术思想、形式、手段,对于学习本专业是十分有益的。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追求美的体验,从艺术感知中汲取灵感,使得整体的艺术素养得到升华。艺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大多围绕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舞台表演开展。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思想受教育的过程,艺术教育过程中吸取艺术的精髓,为从事艺术职业岗位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艺术教育本身具有育人功能,首先这是由本质特点所决定的,艺术的本身蕴含及其丰富的思想,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任何艺术所呈现出的都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对艺术美德鉴赏力,对美的追求进而形成道德意识,德育效果是在潜移默化中手的教育,效果要比道德说教式教育好,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在不断接受高尚艺术教育和艺术思想的熏陶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人格最基本的生理成分是心理过程,人格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不灵敏、不全面,这种不灵敏、不全面直接影响着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形成,也影响着人的知识、经验、道德、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心理内容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影响到人对社会的理解和贡献,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态度。大学阶段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社会认知对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艺术教育则是通过美的观念、美的内容、美的规律、美的力量去感染人、熏陶人、纯洁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美化人的生活,在艺术教育中体验和感知艺术的美好,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心理定式,并用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
艺术职业院校的艺术专业门类丰富,专业课程多为艺术类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教师的讲授引导是决定艺术教育能否达到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因素。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和鼓励教师自觉深化提炼本专业、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艺术美学,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育人主阵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内做好专业技能的传授,更要在教授过程中嵌入团队意识、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爱国主义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育人使命。将课程思政作为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教学文件的重要内容。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关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意识,一方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对自身承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多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生个性化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对接受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较高兴趣。对简单、枯燥的说教式的教学比较抵触。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忽略思想政治学习。有爱国热情,但社会责任和行为习惯自我要求不高;追崇潮流时尚,不爱中华传统文化等是当代艺术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艺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理解和了解艺术生的思想困惑,找准学生对职业岗位、就业期待、人生思考等青年人面对的问题,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到艺术教育过程中。
1.加强实践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艺术教育的过程多是“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实践教学理念是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有益尝试。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同时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艺术教育过程中强调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音乐、美术、戏曲、舞蹈等专业门类大多在实训室完成教育内容。教师要提炼出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讲解、宣传、推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体验角色、设计作品、表现人物等学习过程中感受美的教育,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节内容、思想深度,进而影响学生思想的转变,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职业院校艺术生普遍文学功底较弱,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没有建立。在对2019 级音乐学院309 位同学的调查中显示,一年内有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学生占比10.5%,阅读网络小说作品占比46%,更多的同学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经历。这个调查是令人担忧的。作为艺术生却没有阅读艺术文化作品的习惯和意识,艺术教育只停留在专业技术技能的层面,这样的艺术教育制约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美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艺术职业学院的艺术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要与人文素养课程围绕艺术教育整体目标进行同行同向的教学改革,多开设艺术类人文素养课程,给予艺术生相应的文学、艺术、美学的理论滋养。同时,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和文化素质基础,将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加深学生的美学基础,为职业能力增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包含校园的文化宣传活动、宣传媒介设计文案、学院校史校训、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内容,是学院师生精神面貌、学院办学历史、价值取向、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现。艺术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专业优势,从表现形式、手段、内容体现出艺术的审美情趣和美学品质。艺术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是围绕艺术教育的,比如音乐欣赏、书法摄影、舞台演出、戏曲戏剧、美术工艺、音乐制作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带来愉悦和成就感。
结束语:我国高校普遍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艺术教育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尝试和探索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以艺术专业为办学主体的艺术职业院校更应将艺术教育的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同向同行,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厚丰富具有感染力的元素和内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