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兴志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医院)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口腔疾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该病的发病因素有细菌感染、化学刺激以及物理刺激等,其中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牙洞、断牙及黑牙等,能引起神经性疼痛。即在牙体牙髓病中,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依据牙体牙髓病疾病类型,可划分为慢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急性牙髓炎、牙髓部分坏死和牙髓全部坏死。即慢性牙髓炎,存在长期激发痛史,经检查后可见龋洞近髓或者已穿髓,有牙髓息肉,且牙髓有活力,经X线片检查后显示尖周正常或者是尖周膜腔增宽;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近期存在慢性牙髓炎症状,且有强烈自发痛,有放散痛,冷热刺激加重疼痛;急性牙髓炎,一般发生在意外创伤或牙体手术后,存在冷、热激发痛或者是自发痛;牙髓部分坏死和全部坏死,其部分坏死是存在牙髓炎之外,已穿髓,且开髓发现冠髓无活力,根髓尚有活力,全部坏死为开髓发现牙髓无活力。
牙周袋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在局部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然后使用氢氧化钙制剂治疗,依据实际情况实施根尖诱导形成术及活髓切断术等,治疗结束后,对疾病改善情况进行密切检查。
选取5号根管锉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将根管进行定外,然后确定根管长度,并干燥处理根管,使用氧化剂丁香油碘仿糊剂与牙胶对根管填充,应用测压法进行固定,借助影像学技术检查,最后使用甲硝唑行抗感染治疗。
将樟脑酚棉球中添加奥硝唑合剂,然后对患者实施暂时性的封闭治疗。
临床治疗牙体牙髓最有效的方式为打开髓腔引流,将炎症产物和脓液进行排出,减小髓腔内压力,缓解疼痛。对于患有牙髓炎的牙齿需要实施手术将牙髓摘除,从而保存患牙,如果不给予适当治疗,其牙髓炎可能发展成为根尖脓肿,严重时甚至可以发展为颅骨骨髓炎,其患牙就只能拔除。
切髓术通常适用于牙髓病变较轻或者是不能保存全部活髓的患者,对于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的患者显得极其适用。在局麻状态下去龋制洞,将其清理和消毒窝洞后进行开髓,切除冠髓止血后,在根管口处覆盖氢氧化钙制剂,然后充填。
对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牙体缺损,如龋病、磨损及外伤等,临床上常使用充填方式治疗,其充填材料主要是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可以在固化后1-2h后就能进食。但是经过充填治疗后短时间内可能会存在轻度不适,部分书属于正常现象。若长时间存在剧烈自发痛,可能发展成为牙髓炎,需要进行牙髓治疗。
纠正:若牙体牙髓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填治疗后仍发现牙齿表面发黑或者是充填体边缘不密合,可能是存在继发龋,需要重新进行充填。
大部分人对于全身营养极为重视,但是却常常忽略龋病也能够引起牙髓病变、牙髓感染坏死以及慢性根炎周病等,甚至有一小部分残根可以使牙龈和口腔黏膜诱发慢性创伤性溃疡,导致牙齿缺失,影响到患者的咀嚼能力和颌面部正常情况,严重时甚至引起消化吸收不全,从而影响全身健康。
纠正: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牙病的了解,不能盲目用药使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从而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了病情,产生不必要痛苦,同时在治疗中需要克服急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得到彻底有效治疗。
自我保健能力不强,尤其是幼儿时期,忽视口腔卫生。
纠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加强口腔卫生,每天坚持刷牙,消除引起口腔疾病的感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