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小麦产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程度分析

2021-11-26 16:03:47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6期
关键词:陈仓示范县农业机械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陕西 宝鸡 721300)

1 陈仓区小麦产业现状

宝鸡市陈仓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端,耕地面积3.47万hm2,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农业农村部命名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陕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年均粮食播种面积3.95万hm2,粮食总产17.85万t,其中小麦2.4万hm2,年均产量11万t,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的60.8%,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1.6%,小麦年平均单产4.6 t·hm-2。受土壤类型、灌溉条件、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小麦年均单产渭河川道6.75~8.25 t·hm-2,渭北塬区6~7.5 t·hm-2,西部山区3~4.5 t·hm-2。

近年来,在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扶持及陕西省“3+X”工程带动下,陈仓区小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小麦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深加工量逐年加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成为陈仓区X产业中的强势产业。

2 产业分布及栽培模式、主推品种

2.1 产业分布

坚持“稳定面积、提升单产、调优品种、优质专用”的发展理念,以渭北川道地区、东西两大塬区为重点,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着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东关、虢镇、千渭3个街办和阳平、慕仪、周原、贾村、县功5镇为小麦优势产区,其中周原、慕仪、阳平3镇及虢镇、东关街道办是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生产基地。

2.2 栽培模式

集成推广“优质良种、土壤深(松)翻、高质量播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2.3 主推品种

主推强筋小麦以西农20、陕农33、郑麦366、伟农169、西农979等品种为主;中筋小麦以小偃22、中麦895、西农805、中麦170等品种为主。

3 产业优势

3.1 新型经营主体设施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实施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示范家庭农场建设等项目,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购置先进生产装备。同时,发展粮食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扶持发展粮食村集体经营组织(托管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30户,年种植小麦803 hm2;扶持宝鸡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5户新型经营主体建成农机农资粮食库8 990.1 m2、晾晒场18 780 m2;扶持陈仓区西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14户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农业机械92台(套),烘干机4套,小麦面粉石磨加工设备1套。

3.2 项目驱动效果明显,农企订单协作关系稳定

结合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项目实施,发展订单小麦2 533.33 hm2,鼓励加工企业优质优价收购订单小麦1.6万t。通过采取“面粉企业+农技部门+重点村+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委托第三方开展品质评定、合理定价,为订单小麦收购企业每吨补贴100元,项目支持宝鸡华龙农庄、祥和面粉等公司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优质优价收购郑麦366、陕农33、西农20等订单小麦1.2万t,实现共赢。

3.3 特色优质小麦产品开发,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选择基础好、信息灵通、勇于开拓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产加销一体化模式,按照“公开招标、政府买单、专业合作社统一实施”的原则,结合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项目、特色粮油(小麦)高效创新种植模式示范项目实施,在陈仓区西原农机专业合作社、宝鸡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2户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优质富硒小麦示范面积186.7 hm2,在统一送检、结果达标的前提下,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代加工自营,以每千克面粉6~10元价格(含小麦加工、包装、运输费用等)开拓销路,以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4 产业发展与机械化程度分析

首先,就种植规模而言,陈仓区粮食生产优势主要体现在小麦产业上,小麦种植面积年均2.4万hm2,占年均粮食种植面积3.95万hm2的60.8%。这种产业规模,除受传统种植结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小麦生产在陈仓区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密不可分。仅2016—2018年实施的陕西省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项目,就投入财政资金1 500万元,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农业机械92台(套),烘干机1套,建成农机农资粮食库8 990.1 m2、晾晒场18 780 m2。2018—2019年实施的粮食社会化生产补助项目投入资金500万元,扶持渭北塬区和渭河川道3户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先后购买燃气粮食烘干机3台。分布在小麦主产区的4台烘干机,有效解决了小麦收获期阴雨天气导致霉变的后顾之忧,为粮食后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极大地刺激了小麦产业规模化提升。3户经营主体在项目支持下分别购买了小麦面粉石磨加工设备,有效延伸了小麦产业链条,增添了产业特色,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环节的运用,给小麦生产增加了新亮点,调动了农村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动能。

据2020年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估数据显示,陈仓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水平达91.1%,其中小麦机耕 95%、机播 90%、机收87%。在30个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小麦生产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到晾晒(烘干)、仓储、加工,机械化率更高。

其次, 就种植区域来说,陈仓区小麦产业主要集中在渭北塬区的周原、慕仪、贾村3镇,以及渭河川道的阳平镇和东关街道办。这种产业布局,与这些区域土壤耕作层深厚、水资源相对丰富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些区域地理位置平坦,耕地大面积连片,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全区30个粮食生产经营主体,21个分布在周原、慕仪、贾村、阳平、东关这5个镇街,这些经营主体拥有的大型农业机械几乎占全区的90%。正是农业机械化在这些区域的基本实现,使群众看到了小麦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希望,反过来,小麦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又促进了农业机械得到有效应用,达到了互促互补,相得益彰。

最后, 从农业生产用时和劳动强度来看,小麦产业每个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耕、种、收、防4个主要环节,亩均生产用时不到1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群众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工作。农业机械完全把人从农产业中解放出来,群众既可不误农时经营好小麦产业,又不影响从事其他工作,这是农业机械对生产力进步的极大贡献。

5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陈仓区小麦产业较好发展的源泉动力。农业机械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深度参与,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与小麦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玉米,由于玉米生产环节较多,在间苗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加之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群众认可度低,导致玉米收获机械化率不高,妨碍了农民群众种植玉米的积极性。2020年陈仓区玉米夏播任务在省补助政策刺激下勉强完成,主要原因是农民群众认为种植玉米费时费工。因此,加快玉米间苗机械、收获机械、还田机械的进一步研发推广,是目前调动农民群众玉米生产积极性的首要任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玉米生产也和小麦一样,在机械化的助力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效益更加明显。

(04)

猜你喜欢
陈仓示范县农业机械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7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42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0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4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2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48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