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 臻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发挥主流担当,采制播发了大量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等节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新媒体自媒体已占据普通民众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当下,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平台如何在运用新闻节目引导舆论的同时,创新探索运用收视率高、受众喜欢、话题性强的综艺类节目进行重大突发舆情的引导,是这次新冠疫情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浙江卫视播出的《奔跑吧》第四季第六期“打头事件”节目,透过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种社会舆情的表象,深入洞察新传播格局下信息舆论演变的突出问题和底层逻辑,创新构设了社会行为实验,来检验人们在碎片化信息裹挟下能否还原真相,表现在当下信息传播环境尤其是新冠疫情突发事件背景下,“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的主旨思想,回应和引导社会舆情和民众群体认知,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有效提高主流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创新探索。
新冠疫情爆发后各种信息满天飞,真真假假、纷繁复杂,这些信息话题性极强,使得一个时期整个社会舆论沸沸扬扬甚至导致族群撕裂。作为明星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奔跑吧》不仅在节目制作上追求可看性娱乐性,而且在节目主题内容上关注当下社会群体心理,体现主流担当。
如果说通过新闻报道和音乐歌舞晚会等文艺节目反映疫情防控、引导舆论已屡见不鲜,那么,运用电视综艺节目来应对反映这次疫情引发的社会舆情,回应和引导社会群体认知心理,则非常少见而且创作难度很大。节目编导透过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种舆情的表象,深入洞察新传播格局下信息舆论演变的突出问题和底层逻辑,给这期节目设定了“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的主旨思想,呼吁社会大众注意信息碎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实现对重大突发舆情的引导。围绕节目主题,编导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采用了社会实验类综艺节目的手法形式。
社会实验类电视节目是一种兼具实验性和社会性的节目类型。节目通过社会行为实验的形式表达节目的主题,常给观众极强的代入感、真实感和新鲜感。面对当前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和社会经济文化大变迁,诸多现实问题引发广大民众的关注和热议,人们开始喜欢观看讨论现实问题的节目来关注社会、反思人性。社会实验类节目正好顺应这种思潮,同时能满足观众更高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期节目对《奔跑吧》的节目策划构思作了创新,采用社会实验的思想,用一个社会行为实验来架构整期节目,检验人们在碎片化信息裹挟下能否还原真相。
这期节目虽采用了社会实验类节目的手法,但仍保持《奔跑吧》固有的户外明星真人秀节目模式。一般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不需要给出设计的目的结论,而实验类节目在情景规则基础上,还需要将设计的环节和给出的结论用浅显可见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是设计实验类综艺节目最与众不同和最困难的地方,却也是这类节目最精彩的地方。一方面,实验的真实目的不可告知实验参演明星,否则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另一方面,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游戏进程由实验参演明星“说了算”,使其有即兴创作的空间,实验参演明星在节目游戏的表现和反应也都要是真实自然的流露呈现,这也是真人秀最出彩的地方。因此在创作这期节目时,编导考虑和预设几种可能结果,来检验或建立实验内容与表达主题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将一个社会性问题实验与节目的主题思想,通过综艺游戏的形式进行呈现诠绎。这期节目的创新设计,既保留了真人秀综艺的艺术真髓,又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关于事实与真相的社会实验,回应和引导了疫情期间的社会舆情,对重大社会性主题综艺化设计作了颇有意义的创新探索。
《奔跑吧》这期节目作为回应和引导疫情期间社会舆情的节目,主题重大而严肃,虽很有意义但如何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却是一大考验。首先,发挥放大节目的明星效应。整个节目虽按照社会实验节目理念进行设计,但打破实验参演者选择素人为对象的做法,选择跑男团的明星们作为实验参演者,精心策划塑造高光人物的个性形象。李晨因为个人曾有深受信息碎片化困扰的经历,被节目组选择作为唯一的实验知情者,和节目组一起来制造不明真相的打头事件。节目组将矛盾集中也让情绪提纯,在节目的最后李晨声泪俱下将真相和盘托出,深刻展现了信息碎片化对人们是非判断的巨大影响。
其次,激发呈现实验参演明星的个性魅力。参与本期节目实验的10位明星在面对事件做出选择时,体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实验过程的细节,这些细节都为实验结果的揭晓铺垫了情绪。明星们发自内心的表达和情感流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节目编导想要传达的内容,只不过通过实验场景的引导,让明星们自觉发声动情。正是这些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声音使将节目主题得到艺术化呈现和诠释,比单纯用文案或素人重复试验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移情作用则更加增强了节目感染力,也有助于节目实验主旨更深刻留在观众的脑海之中。
再次,节目还注重意见领袖和多元传播。在当下融媒时代,一次传播(即直接收看节目的观众)的效果往往有限,但二次传播却常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应。除了观众的讨论,掌握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对节目实验内容进行解读评论的二次传播,比如在转发时加一句评论,往往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这种意见领袖功能加上新媒体的高速传播性和易接触性,会吸引更多的人观看节目。去年7月3日这期节目播出的当晚,微博话题“奔跑吧这期主题真好”登顶热搜榜第一,奔跑吧主话题阅读量斩获全网热搜24个,微博综艺小时榜第一,全国网、城市组网收视率第一,环球融PING指数综艺类节目日均收看用户数第一。次日《光明日报》官微继续跟进发布了《一场“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实验,引发大众对碎片化信息时代的深度思考》,提炼了节目主题,呼吁大众注意信息碎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极大提升了节目主题的正向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