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210000)
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重要阵地,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有着重大意义,其同样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该课程的学生是今后社会景观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所以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能够极大的塑造其健全优秀的人格,让其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其今后成长为既具备高设计水平,又具备高尚道德水平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因此,如何为广场景观设计学生培养健康、正确的思政意识,探寻出一条全新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已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担当”、“有精气神”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广场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出具备高道德水平、高专业水平的综合型人才,让其快速适应社会需求,成为一个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新一代学生。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管理,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在迈入青春期后,其心理更加处于逆反状态,一旦遇到问题就立马产生叛逆心理,这对于实现其管理十分不利,通过良好课程思政融入,给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疏导自身的不良心理,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良好人格的塑造,让学生进行自我鞭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最后,通过广场景观设计课程的思政融入,让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给他们树立坚定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具备正确国家民族观念,引导学生掌握、领会和运用马列主义,让其将马列主义思想运用到为人准则当中来,充分认识社会和自己,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今后能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成为新时代下真正的国之栋梁。
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就是思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和广场景观设计课程关系不大,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让设计课程教学成为学生立德树品的有效助力。事实上,思政教育与广场景观设计教学有诸多共通之处,经过设计课程中蕴含了众多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认清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深度挖掘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其次,教师和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国家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完善我国的教育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目前,思政教育在部分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专业教师由于对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正确的理解,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使广场景观设计课程向着课程思政的转变,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加大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并对思政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思政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做出努力。
从课程思政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更加倾向于是一种素质文化教育,是一种对学生民族价值观的塑造。所以,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改革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通俗性原则。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课程的“专业”教育,而是一种全员性的“大众教育”,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广场景观设计课内的学生,同样是面对全校师生,要让每一位校内人员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其思政意识。所以,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坚持通俗性原则,尽管部分学生对于思政方面的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基础,但还是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听懂,能够接受。其次是社会性原则,景观设计课程的思政教育是要让学生具备对国家有一定的认识,要让每一位学生深刻意识到人与国家的重要关联,因此,思政教育要注意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国家之间关系,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国家培育出有用的人才。三是持续性原则。课程思政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思想灌输方能完成,所以当下的广场景观设计思政教育改革不能仅仅立足于学校的环境,需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构建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并让思政教育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最后是实践性原则。课程思政改革并非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学以致用,做到“行知合一”,这就意味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置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要“接地气”[2]。
互联网的诞生,给广场景观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更大更广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思政教育阵地,例如,广场景观设计教师可以构建一个专注于思政教育和景观设计专业指导的交流平台,可以定期在该平台上推送一些思政教育文章,学生也可以在下方评论自己对其的看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机互动,找出景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具体而言,这一交互平台既可以是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是贴吧论坛等,通过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确保学生的思想不会出现偏差。
广场景观设计教师首先要正确意识到当代学生的学习特征、年龄特征及性格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策略。其次,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要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代学生特征的教育路径,然后转变传统教师为主体、以单方面灌输和说教的思政教育方式,利用多种教育交互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接收到学生反馈的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最后,教师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做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通过“平等”的思想教育,打破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思政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广场景观设计设计课程中蕴含了众多思政元素,例如在关于假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中华传统元素,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蓬莱”“瀛洲”“方丈”山,让学生受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升华其设计灵感。再例如在“广场景观主题设计”时,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中秋为主题,进行标志性景观设计,在课堂中无形地进行传统文化导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无形中养成其思政意识,让学生深刻掌握和传承中国优秀历史人话,弘扬传统美德,陶冶其情操。再比如在“休闲广场主题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正能量的主题,如环保主题,建国70周年主体或者五四青年节主题,让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景观设计课程本身就包含了众多的思政元素,如传统文化、爱国情怀、人文素养等,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每个单元的思政教育点,梳理知识结构、重组知识板块,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再度延申,让教师能顺理成章地进行思政融入。
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课程教育,都会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因而,学校方面要坚持融合、融入、融洽,围绕这三个核心内容形成合力,首先,需要校内党委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构建工作,从宏观层面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完成思政教育落实机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在工作开展中形成一个巨大合力,为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夯实基础。
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教师要想实现课程体系改革,首先需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再通过细致的思想引导、互联网平台等手段,极大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将思政教育贯彻到学生的各个阶段,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思政教育、广场景观设计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