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先生年表

2021-11-26 10:09林颖整理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国

⊙ 林颖(整理)

·1894年(光绪二十年) 一岁

9月5日(农历八月初六),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城外旨亭街。原名肇庚,后改名庚,字希白(一字朗西),号容斋,又号颂斋。家中长子。父容作恭赋诗云:“时局正需才,生男亦壮哉。高轩一再过,都为试啼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二岁

父补为廪生。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四岁

父考选拔贡。

农历乙未十一月二日,祖父容鹤龄(清同治进士)卒。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六岁

延师徐晓湘秀才于家授读四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八岁

农历辛丑腊月二十四日,外祖父邓蓉镜(清同治进士)卒。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十岁

延师张于逵秀才于家授读《礼记》《左传》,并点阅《凤洲纲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十二岁

入莞城西北隅高等小学堂读书。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十四岁

延师张福清生员讲读朱熹《四书集注》,并借容家《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以讲解历史。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十五岁

5月12日,父容作恭卒,时年37岁。

·1909年(宣统元年) 十六岁

母邓琼宴携容庚及弟妹至广州启明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四舅邓尔雅同住。

·1911年(宣统三年) 十八岁

入教忠学堂,肄业。

·1912年(民国元年) 十九岁

入广东高等师范附属中学,肄业。

·1913年(民国二年) 二十岁

2月,与邓芝材堂舅父、张铨忠一起往青岛南洋中学学习,半年后返回东莞。

秋,入东莞中学,肄业。邓尔雅居容家,教容庚兄弟治小学,攻篆刻。

·1915年(民国四年) 二十二岁

6月,作《绿绮台琴记》,载《学生》第2卷第6期,为目前所知最早发表文章。

农历十月初三,二弟容肇新复犯胃溃疡病而逝世。

·1916年(民国五年) 二十三岁

1月12日,与徐度伟(徐汉英)女士结婚。

5月,毕业于东莞中学。

开始在四舅邓尔雅指导下,学习篆刻,编写《金文编》。

往广州从族叔容祖椿学习绘画半年。

·1919年(民国八年) 二十六岁

与三弟肇祖同辑《东莞三家印存》。

·1920年(民国九年) 二十七岁

秋,四舅邓尔雅家遭火灾,《金文编》编纂工作被迫暂停。

作《雕虫小言》,载于《小说月报》第十卷3、4期。(《颂斋自订年谱》谓“文字刊行之始”)

农历2月,邓尔雅制“容庚之印”。农历12月,制“容庚所藏殷商秦汉文字”印(家属捐赠,中国美术馆藏)。自此使用“容庚”之名。

·1921年(民国十年) 二十八岁

6月,被选为东莞县议会议员。与三弟容肇祖合编《东莞印人传》印行,收自明至近代东莞印家19人(附印谱)。

9月,与三弟容肇祖同任东莞中学国文教员,教“文字源流”课。

迁居四舅邓尔雅家。

著《广东印人传》,未刊行。

·1922年(民国十一年) 二十九岁

6月23日,与容肇祖同往北京学习。

7月3日,至天津拜访罗振玉,以所著《金文编》稿请正,颇蒙奖识。

与商承祚定交。

经罗振玉、马衡举荐,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

9月26日,入注音字母传习所国语讲习班,毕业。

·1923年(民国十二年) 三十岁

1月,作《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金文编〉序》,发表于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卷4期。

2月,校抄《簠斋尺牍》,为秦前文字之语及《传古别录补》2种。

3月,编《考古学堂书目》。

校《金文编》稿。

·1924年(民国十三年) 三十一岁

1月,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事务员。

11月,协助故宫接收委员会工作。

与顾颉刚同编《国学季刊》,又奉北大国学门研究所命,一同前往碧云寺指导发掘事,归后二人合作《研究所国学门调查西山陆谟克学院发见(现)建筑物报告》。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三十二岁

1月,整理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手稿。始校《红楼梦》。

3月12日,孙文逝世于北京,拟挽联云:“革命虽未成,公之精神满天下;苛政亦云猛,我所忧思在故乡。”又联云:“为天下不顾家,故乡遍千里创痍,民生之谓何,一死空留遗恨在;定方略以建国,革命积卌年心血,哲人其萎矣,万方同吊泪痕多。”后联曾写送追悼会。

4月30日—5月2日,与顾颉刚、容肇祖等五人至妙峰山调查进香风俗。归后作《碧霞元君庙考》。

5月16日,识张荫麟于陈垣家。27日充交通部咨议。

7月,得罗振玉资助,《金文编》由贻安堂出版。

9月28日,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文科教授,后辞职未去。

11月2日,为研究所编金石书目。作《〈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俞平伯先生》,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第1卷第5、6、9期。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三十三岁

3月9日,接聘为燕京大学襄教授。

12月6日,内务部函聘为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持舅父邓尔雅柬,谒黄宾虹处请益,研讨金石收藏,遂为知交。抗战期间,容庚与黄宾虹同任职于北平古物陈列所,往来乃频。

《乐浪遗迹出土之漆器文字》(内藤虎次男著,容庚译)、《乐浪遗迹出土之漆器文字考》,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第1卷第1期。

《汉婕妤玉印考》(方濬益著,容庚整理),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2卷第13期。

《论〈说文〉谊例代顾颉刚先生答柳翼谋先生》,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2卷第15、16期。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三十四岁

3月,作《殷周礼乐器考略》,载《燕京学报》第1期。

6月1日,王国维来,久谈。次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石印《王国维遗书》。

15日,广东中山大学来电聘为文字学教授,因燕京大学挽留未去。

6月,任《燕京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

7月,升任燕京大学教授。

7月至8月,作《宝蕴楼彝器图录》。

8月9日,获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论文审查证,《金文编》被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审查,认定为成绩优良,所长蔡元培(陈大齐代),主任沈兼士,审查委员为钱玄同、马衡、沈兼士。

12月,作《王国维先生考古学上之贡献》,载《燕京学报》第2期。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得学生孙海波、瞿润缗、萧炳实、邵子风、陈竞明、陈梦家、顾廷龙、周一良、郑德坤、吴世昌、于安澜、高景成等。

作燕京大学中国文字学讲义《甲骨文》。

·1928年(民国十七年) 三十五岁

4月,在式古斋购得昜儿鼎,是收藏彝器之始。

6月,作《汉代服御器考略》,载《燕京学报》第3期。编金石书录。

9月,被聘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2月,重编《王国维宋代金文著录表》,载《北海图书馆月刊》第1卷第5期。

·1929年(民国十八年) 三十六岁

2月,《宝蕴楼彝器图录》由北平古物陈列所、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印行。

5月,代燕京大学向德宝斋以千元买得甲骨1200片,后以此为基础编《殷契卜辞》。

6月,作《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考》《评〈猷氏集古录第一集〉》,载《燕京学报》第5期。

7月,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托顾颉刚偕母邓琼宴、妹容媛一同北上。

8月27日,郭沫若自日本来书定交。

9月,兼任清华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文字学。

12月,作《周金文中所见代名词释例》,载《燕京学报》第 6期。

年底,母邓琼宴南返东莞。

《评金石书目四种》,载《北平北海图书馆月刊》第2卷第2期。

作《〈金石书录目〉序》《〈古籀余论〉跋》《〈张氏吉金贞石录〉跋》。

·1930年(民国十九年) 三十七岁

4月19日,母邓琼宴病逝。

6月,容媛辑、容庚校《金石书录目》10卷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7月,与董作宾往旅顺访罗振玉,借《秦汉金文拓本》,编纂《秦汉金文录》。

12月,作《评〈猷氏集古录第二集〉》,载《燕京学报》第8期。

《答商承祚先生评〈宝蕴楼彝器图录〉》,载《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周刊》第11集第121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 三十八岁

2月,编《武英殿彝器图录》,7月编成。

4月—8月,与顾颉刚、洪煨莲、吴文藻、郑德坤、林悦明等人作冀、豫、鲁三省之考古考察。

6月21日,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7月10日,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

8月,偕徐中舒、商承祚等人赴沪拍摄善斋刘体智所藏彝器四五百件,并获赠全形拓本三百余纸,藏品激增,自谓“不啻贫儿暴富矣”。

秋,在式古斋购得越王剑。

9月18日,支持鼓舞燕京大学200名广东籍学生组织燕京大学广东同乡学生救国会,随后担任燕京大学学生抗日救国委员会顾问,并出版小报《火把》。带头为该刊物撰写文章,总标题为《悲愤》,凡20余篇。

10月13日,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成立,容庚先生任委员会主席。

12月,《秦汉金文录》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中国文字学形篇》由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石印出版。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三十九岁

“一·二八”事变后,积极组织燕京大学师生募捐慰问十九路军。

3月11日,组织学校师生公祭抗日烈士。

4月,作《宋代吉金书籍述评》,至8月成,载《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

7月,写《殷契卜辞》稿,由学生瞿润缗协助编写。

作《中国文字字义篇》,由燕京大学研究所石印出版。

《颂壶考释》,载《文学年报》第1期。

作《〈聊自娱斋诗稿〉跋》、《毛公鼎集释》(稿本未刊)。

将斋号由“容斋”改为“颂斋”。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四十岁

1月,编纂《金文续编》,8月起写,1934年2月写成,5月编释文,交商务印书馆印行。

2月,编纂《颂斋吉金图录》,8月印成;拟编《商周彝器通考》,始作铜版。

4月2日,参加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考古团至正定隆兴寺(即大佛寺)作考古旅行,同行者博晨光、刘兆蕙、顾颉刚、许地山、滕圭、张颐年、顾廷龙、熊正刚、牟传楷、赵澄、翁德林、雷洁琼、郭竽、容媛等十四人。

5月,校订先父容作恭《聊自娱斋遗稿》。与许地山、顾颉刚到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演讲。

6月23日,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秋,顾颉刚成立通俗读物编刊社,积极参与社中工作。

《殷契卜辞》(与瞿润缗合作),由哈佛燕京学社石印出版。

《宋代吉金书籍述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载《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

《颂斋吉金文字》,载《考古社刊》第2—3期。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四十一岁

2月,《武英殿彝器图录》二册由哈佛燕京学社影印出版。

4月,与Lucius Chapin Porter(博晨光)、刘兆蕙作秦洛之游。

6月,组织成立金石学会,并征求会员。

7月,校印罗振玉《俑庐日札》。

8月8日,与郑振铎、顾颉刚、雷洁琼、吴文藻夫妇作包绥及百灵庙之游。

9月,与张荫麟、顾颉刚、洪业以及容肇祖诸人于《大公报》创立《史地周刊》,21日刊登第1期。

9月1日,金石学会改名为考古学社,并召开成立大会,考古学社是中国第一个考古类社团。容庚和徐中舒、刘节、唐兰、魏建功5人被推举为执行委员,负责修定社章,编辑社刊。社刊定于12月出版。

10月,故宫博物院聘为通信专门委员。

10月30日,被教育部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专门委员。

11月4日,至团城开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12月,教育部长来函邀赴济南、开封等地选取铜器并赴南京。

《古石刻零拾》由考古学社出版。

《鸟书考》,载《燕京学报》第16期。

《考古学社之成立及其愿望》,载《考古社刊》第1期。

《〈甲骨文编〉序》,载《行素杂志》第1卷第4期。

作《清史稿》解禁议、《〈说文解字〉古文疏证序》《〈独笑斋金石文字考残稿〉跋》。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四十二岁

1月14日—28日,为伦敦展览会事,与唐兰赴南京、安庆、芜湖、上海、杭州、济南。同行者有容肇祖夫妇及张荫麟。

5月,《海外吉金图录》由考古学社印成。

6月,《金文续编》,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鸟书考补正》《秦始皇刻石考》,载《燕京学报》第17期。

11月3日,司徒乔于北平冰窖胡同画室为容庚画素描像。

12月,《唐大中铜磬流传及时代考》,载《燕京学报》第18期。

与伦明、张仲锐共同集资、合作编辑,以《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为名,将袁崇焕题诗的《肤公雅奏》影印50本。

《古镜影》,由燕京大学影印出版。

《答杨树达先生书》《〈尚书〉中“台”字新解》,载《考古社刊》第2期。

作《为检校〈清史稿〉者进一言》《〈生春红室金石述记〉跋》。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四十三岁

1月,编纂《善斋彝器图录》,3月毕,5月由哈佛燕京学社印成。

2月,改甲骨钟鼎文为简笔字课程,选修者20人。

4月,作《二王墨影叙录》,5月由考古学社影印出版。

5月,参加禹贡学会。

6月,《金石书录目》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

7月,编《颂斋书画录》,11月印成。《伏庐书画录》,12月印成。

8月,修订《汉武梁祠画像录》二册,10月由考古学社印行。

7—8月,写《简体字典》,10月由哈佛燕京学社出版。

9月,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成立,容庚当选为理事,参与组织抗日宣言签名活动,得平、津文化界积极响应,10月17日《申报》报道。在《燕大周刊》(第7卷第20期)发表《亡国鉴》。

11月3日,重订《金文编》。6日,在燕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会演讲《简体字》。

联络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洽购刘体智善斋藏器事,堪称当时最大宗之文物交易,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最终购得青铜器百余件。

《记考古学社》,载《东方杂志》第33卷1期。

《〈善斋彝器图录〉序》《宋代金石佚书目》《宋代金石书目考》(杨殿询撰,容庚校补),载《考古社刊》第4期。

为简经纶《甲骨集古诗联》作序。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四十四岁

1月在《东方杂志》第34卷第1号发表《中日有提携之必要和可能吗》,谴责日本侵华。

1月20日,从于省吾处用师旂鼎换回越王剑,6月12日又从于省吾处换得吴历《湖山春晓图》。

1—6月,完成《金文编》(第二版)正编。12月复写附录。

作《晋侯平戎盘辨伪》《秦公钟簋之年代》,载《考古社刊》第6期。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四十五岁

2月,《记翁树培古泉汇考》及《古泉汇》,载《文学年报》第4期。

3月13日,与黄宾虹、孙海波观张大千所藏字画。

6月,《鸟书三考》,载《燕京学报》第23期。开始编纂《商周彝器通考》。

7月,《颂斋吉金续录》二册由考古学社印成。

9月,《金文编》重订本写成,10月寄上海商务印书馆付印。

10月,仿张宏画牛册12页,自谓作画之始。

临王羲之《兰亭集序》,辑录《容氏族谱》。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四十六岁

1月,《金文编》(第二版)影印写本线装五册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是书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一。

3月,作《八十一刻兰亭记》,载《文学年报》第5期。

5月,自印《兰亭集刻十种》成。

5—6月,代唐兰至辅仁大学讲授古文字学课。

10月,选编颐和园所藏南迁所余彝器20种为《西清彝器拾遗》。

拟杜琼作水墨山水《江南春色》轴,自谓二十年来未亲画事,写此聊以所好而矣。拟宋珏《江亭秋暮》卷。

11月23日,为从叔容祖椿《自庵画卉册》题跋,记容祖椿扇画因战火遭劫,复购回,余122纸。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四十七岁

1月,临伊秉绶山水,校《石渠宝笈》。

2月,《西清彝器拾遗》印行,为北平考古学社专集第20种。

3月,作《商周彝器通考》,初稿毕。修正后于11月付印。临王鉴《山水》,录文嘉《山水》册。

5月,作《兰亭五记》,载《文学年报》第6期。

仿《董玄宰冯青芳合作古木竹石卷》分9幅。

6月19日,罗振玉卒于旅顺,撰挽联:“探殷墟之瑰奇,精鉴远过刘原父;眷楚国而憔悴,孤忠高似屈灵均。”

10月,校补《宋元明金石器书录》。

作《评〈爽籁馆欣赏〉》《评〈明清画家印鉴〉》,载《燕京学报》第27期。

临《汪海云山水》卷,1970年嘱学生吴静山补色完成并跋。

·1941年(民国三十年) 四十八岁

3月,《商周彝器通考》由哈佛燕京学社铅印出版,为燕京学报专号之十七。

5月,作《颂斋读书记》,载《文学年报》第7期。

7月,编《吴历画述》。自编年谱。

10月,作《飞白考》。

12月,《颂斋读书记》,《立言画刊》第168—170期。

作《〈画说跋〉为董其昌著作考》《〈红豆树馆书画记〉校记》《〈龚贤画诀四种合钞〉跋》。

是年,于丹青用功最勤,有临仿杨晋《山水》轴、吴历《高亭暮秋》轴、钱谷《雪景》、笪重光《云山》、文徵明小幅、宋濂题元人《山水》轴、吴镇《竹》册、王石谷《山水》、任月山《双鸟》轴、萧晨《山水》册、唐寅《山水》小幅、吴历《湖山春晓》、曹云西《山水》、顾凝远《山水》、宋克《竹》、王湘碧《山水》卷、顾正谊《溪山秋爽图》轴、钱叔宝《赤壁图》卷、李流芳《山水》卷、大痴《山水》轴、夏圭《山水图》轴等数十幅之多。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四十九岁

1月,作《颂斋读书记》,载《立言画刊》第175期。

仿陆治作《拟包山子山水》长卷(家属捐赠,莞城美术馆藏)。

仿《查士标山水》七纸,赠肇祖。

临沈周《苕溪碧浪图》。(容庚捐赠,广州美术馆藏)

4月21日,由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讲授甲骨文、金石学、文字学概要、说文四门课。

6月,校补张穆《铁桥集》。《卜辞研究》《金石学》各一册由北京大学文学院出版。

临沈周《苕溪碧浪图》。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五十岁

4月,作《邱穉》评论,载《立言画刊》第236期。

5月11日,仿龚贤《溪声山影》轴。

8月,编《颂斋印稿》。自订《颂斋鬻书约》。

7月,临《淇园肖影》竹谱册。

9月,绘制、重定《柯九思竹册》。

10月21日,从叔容祖椿病逝于香港,享年72岁。

11月,临沈周《吴门十二景》,拟王玖《若冰洞》卷。

12月,仿戴进作《湖山结夏图》轴,仿李流芳作《秋山淡远图》卷,临大涤子《山水》卷。

是年购书画最佳者:查士标《兰亭觞咏图记》,郑旼《山水》册,张穆《八骏图》卷,王鉴《关山秋霁》轴,刘伯仁《松阴逸士》轴,沈周《吴门十二景》册,陈洪绶《花鸟人物》册,吴伟《山水人物》册。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五十一岁

元旦,仿黄子久《浮岚暖翠图》,六日成。

2月,仿张宏作《秋山无尽图》长卷。

6月1日,以一万五千元从倪玉书处购得栾书缶,自言“在余可谓豪举,然此缶错金,字四十,古今所未有,一旦得之,亦足傲一切矣”。

作《山水图册页》八幅。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五十二岁

1月,仿沈周作《苕溪碧浪图》长卷。

7月,校补邓念慈所著《东莞画人传》。

8月17至19日,临明陈栝《雨中写景图卷》于东莞新馆宝贤堂,值日本无条件投降,落款云:“神州光复,甲午国耻,于今五十二年,乃得湔雪,喜而记此。”

11月7日,在北平《正报》发表《与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一封公开信》。起草《北平国立各院校教职员宣言》。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五十三岁

2月,由李宗仁介绍至广西大学任教授。

4月,至柳州。后因校务停顿,无课可上,乃离桂林。

7月4日,广州岭南大学送聘书来,应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并任《岭南学报》主编。

任东莞明伦堂教育委员会委员。

在重庆第一次与郭沫若见面。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五十四岁

4月9日,作《甲骨学概况》,载《岭南学报》第7卷第2期。

4月24日,在大学周演讲《广东文化衰落之原因》。

暑假,赴北平接回妻子儿女,并将所藏彝器、字画等物运回广州。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五十五岁

1月,《记竹谱十四种》,载《岭南学报》第8卷1期。

2月,补写《历代著录画目续编》完毕。

4月,校《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载《岭南学报》第8卷2期。

7月,画花卉三帧,分赠女儿瓘、璞、珊。

11月,作《颂斋书画小记》,载《南国》创刊号。

12月,修正《东莞画人传》。

作《〈郑向赠行诗画〉跋》。

获友人刘体智赠送林良《秋树聚禽图轴》、张锦芳临《汉周憬碑册》、招子庸《芦蟹轴》等两粤名家书画。

·1949年 五十六岁

元旦,书联“更添了几声啼鴂,最可怜一片江山”。

1月19日,与王力往黄埔接陈寅恪先生夫妇来校任中文、历史两系教授。

10月14日,国民党军撤出广州,炸毁海珠桥。学校动员师生 400 余人防守学校。9 时解放军入广州。

在岭南获十年陈侯敦。

计划将散篇论文及序跋文字辑为《颂斋述林》出版,并请杨树达作序。

修正《飞白考》,载《岭南学报》第10卷第 1期。

·1950年 五十七岁

2月,为曾毅公《甲骨缀合编》撰序。政府推销公债。中文系同学筹开书画展览会,以书画铜器陈列,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司徒卫,书法家商承祚即席挥毫,共得款购公债148分。

9月25日,参加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任特邀代表,被选为委员会委员。

10月5日,广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任会议代表。

12月,作《论列朝诗集与明诗综》,载《岭南学报》第11卷第1期。

与中文系教授冼玉清审定岭南大学图书馆徐信符南州书楼藏书选购书单。

被广东省文教厅聘任从事鉴定古文物工作。续写《法帖丛考》稿。

《颂斋书画小记》,载《南国》第2期。

作《〈隘庐石鼓文史研究〉序》。

编《丛帖目》(当时称《颂斋丛帖》)。

·1951年 五十八岁

12月19日,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12月31日,任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作《契兰亭书画录》跋。

·1952年 五十九岁

6月,作《淳化秘阁法帖考》,载《岭南学报》第12卷第1期。

10月,广州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任中山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字学等课程。

作《〈石文编〉跋》《〈风满楼书画录〉跋》。

·1953年 六十岁

10月,高教部来函调容庚、商承祚去中国科学院担任专任研究员。辞谢中科院之商调。

至北京进行科考,购得帖目100多种。

作《〈法帖提要〉跋》。

·1954年 六十一岁

夏,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多位教师开设青铜器知识讲座。

6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启动编写中国文学名著选读丛刊的计划,与詹安泰负责《诗经》部分的编写。

10月6日,四舅邓尔雅于香港病逝,享年70岁。为邓尔雅整理遗诗,又得商衍鎏协助编辑,编定《绿绮园诗集》。

拟文同作《筼筜清影图》手卷。

向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建议订《金文编》第三版。

与詹安泰、吴重瀚合作,开始着手编写《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詹安泰主编。

·1955年 六十二岁

1月27日,出席广东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3月16日,接待郑振铎访问中山大学。

10月15日—23日,应邀出席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11月27至12月2日,出席广东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

作《我对于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意见》。

·1956年 六十三岁

4月25日,将75件青铜器捐赠给广州博物馆,含栾书缶、越王剑、易鼎、曾大保盆等。6月30日又捐赠20件。1959年,栾书缶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8月3日,赴京参加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会议。将《颂斋吉金续录》所著录收藏的父癸簋、示启鼎等商周至元代的铜器20件捐献国家,获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发褒奖状。为故宫博物院铜器专门委员会委员。

12月,捐赠殷墟出土甲骨及殷周青铜器一批,给广州师范专科学校;捐赠青铜器和殷墟出土甲骨一批,给华南师范学院作为教学教材之用。十年陈侯午敦归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赴香港晤钱穆、陈仁涛、陈君葆。

审阅校订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与商承祚共同创建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1965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古文字学研究专门机构。

秋,与商承祚联名招收博士研究生夏渌、李瑾二人。

·1957年 六十四岁

1月10日,接待夏承焘访问中山大学。

4月17日,接待以原田淑人为团长的日本考古访华视察团。

7月,出席广东省博物馆筹备会议。

8月,与詹安泰、吴重瀚合编《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一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汉字简化不容翻案》,同时载于《解放军日报》1957年11月2日和《文字改革》双周刊。

与商承祚联名招收副博士研究生马国权、缪锦安二人。

·1958年 六十五岁

9月,出席广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0月,《殷周青铜器通论》(与张维持合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59年 六十六岁

6月,《金文编》(第三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7月,为改编修订《商周彝器通考》,偕助手曾宪通与四位在读副博士生北上考古实习。

任《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成员。

·1960年 六十七岁

《对于〈也谈简化汉字〉的批判》,载《光明日报》1960年11月13日。

《弥叔簋及訇簋考释的商榷》,载《文物》1960年第8、9期合刊。

作《〈绿绮园诗集〉跋》,编定邓尔雅遗作《绿绮园诗集》在香港出版。

作《评〈画论丛刊〉》《评〈法帖目六种〉》。

·1961年 六十八岁

2月1日,参加广州市文化界人士座谈会。

7月,以所藏王铎草书诗卷与商承祚所藏王宠行书长卷交换,并作卷后题跋。22日,原配徐度伟病逝。

9月起,多次参加中南区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

《谈谈古铜器研究问题》,载《羊城晚报》1961年5月18日。

《〈澄清堂帖〉考》,载《文物》1961年第8期。

招收孙稚雏、张振林、杨五铭三位研究生,1965年毕业。

·1962年 六十九岁

3月,参加全国科学会议,与康生探讨文物收藏问题。

4月1日,为改编《商周彝器通考》,偕曾宪通、张维持、马国权北上参观考察,先后到过19个城市的博物馆及遗址,收集大量调查材料,记录3000多件古铜器及照片、拓本等。

8月29日,与继室麦凌霄结婚。

招收陈炜湛为研究生。

《画马名家张穆》《评于安澜〈画论丛刊〉》,载《艺林丛录》第三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与张维持合作),载《中山大学学报》,1962年第3期。

《几件罕见的铜器》(与张维持合作),载《南方日报》,1962年9月9日、9月16日。

《清代吉金书籍述评》,载《学术研究》,1962年第2、3期。

·1963年 七十岁

3月12日,被提名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9月8日,任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委员。

招刘忠诚(后改名刘雨)为研究生。

《宋代吉金书籍述评》,载《学术研究》,1963年第6期、1964年第1期。

《李公麟〈九歌图〉辨伪》《梁鼎芬的风趣》《戴熙〈海天霞唱图卷〉》,载《艺林丛录》第四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颂斋丛帖目》序。

·1964年 七十一岁

12月20日至1965年1月6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赴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增订《鸟书考》,载《中山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1965年 七十二岁

撰《历代名画著录目序》(共2页),铅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1966年 七十三岁

《记唐志契〈绘事微言〉原刻本》,载《艺林丛录》第六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7年 七十四岁

作《颂斋书画小记》后序。

·1968年 七十五岁

撰《颂斋书画小记题跋通检》1册,未刊稿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1970年 七十七岁

撰《颂斋书画目录》2册,未刊稿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1971年 七十八岁

《金文编》正续合编由香港南天书业公司印行。

·1972年 七十九岁

9月,故宫博物院致函中山大学,邀请容庚等人前往参观指导。

12月,偕同夫人麦凌霄与学生孙稚雏赴北京参观故宫文物展,对展览方案提出意见并参加了有关文物鉴定。欲将所藏书画丛帖捐赠故宫博物院,并拟定捐赠方案,后因故未果。

完成《颂斋书画小记》稿,共200多万字。

·1973年 八十岁

4月,《陆柬之五言〈兰亭诗〉与〈文赋〉》《〈颂斋丛帖目〉凡例》《丛帖琐谈》《广东的丛帖》《灿烂的商周青铜器艺术》,载《艺林丛录》第8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6月,再作《丛帖考》题记,决定更名《丛帖目》。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寄来《〈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简况》,征求意见。

与王贵忱、黄文宽议定编辑《颂斋印存》,容庚参与筹划并篆书封面,黄文宽作序,王贵忱备纸钤录印文,手录边款文字,并作跋。

·1974年 八十一岁

4月,跋旧作《仿赵大年设色山水》长卷赠王贵忱;跋《仿龚贤溪声山影》轴赠学生吴静山。

7月起,与汪宗衍同辑张穆《铁桥集》,11月由香港何耀光至乐楼出版,为“至乐楼丛书”之八。

《记任熊大梅山民诗中画册》,《艺林丛录》第10编,香港商务印书馆。

·1975年 八十二岁

11月底,将私人收藏大甲骨13片捐赠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助编辑《甲骨文合集》。

·1976年 八十三岁

分别致函日本学者白川静、林巳奈夫等人,介绍香港学生许礼平前往问学。

吴灏曾于1948年得五女容璞介绍,在容家小住半月,得阅颂斋珍藏。又于1976年,为避地震住容宅一月,竟日品评书画,获益良多,也为此时“文革”中落难的容庚先生带去些许宽慰。

·1977年 八十四岁

分三批将珍藏青铜器以及字画、法帖陆续捐献给广州博物馆。

·1978年 八十五岁

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赴北京参加会议。

11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当选为理事。《汉语大字典》编辑组方敬、徐永年一行6人来访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将《金文编》修订稿借与编辑组参阅。

12月15日,将所藏997件书画捐赠给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发奖状。

中山大学开始招收古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与商承祚联名招收陈永正、陈抗、唐钰明、陈初生、张桂光、许伟健六名研究生。

《〈历代书画著录目〉序》,载《学术研究》,1978年第2期。

《怀念郭沫若同志》,载《学术研究》,1978年第4期。

·1979年 八十六岁

1月,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恢复活动,被选为主任委员。

4月6日—12日,中国考古学会在西安召开成立大会,被推举为名誉理事。

6月25日,广州市文化局在广州美术馆举办容庚捐赠座谈会。容庚曾于 1977、1978、1979年分批将毕生珍藏字画、法帖赠予广州市文物管理处。捐赠广州美术馆(今广州艺术博物院)作品合计1083件。

11月30日—12月6日,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广州举行,由中山大学主办,容庚先生任轮值理事。

《略评〈书画书录解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论文。

·1980年 八十七岁

3月13日,前岭南大学校董林逸民于中山大学寓所探访容庚。

7月,将毕生珍藏130多箱、1万多册珍贵图书捐赠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中包含明嘉靖版重刊宋刻《宣和博古图》30巨册,及清光绪14年日本铜版《西清古鉴》24巨册等海内罕见珍品。

将所藏书画一千余件捐献给广州市美术馆。

《丛帖目(一)》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

·1981年 八十八岁

1月,首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原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名誉主席。

5月,曾宪通编注《郭沫若书简:致容庚》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1月,中山大学邀请容庚、商承祚先生分别为康乐园荣光堂、爪哇堂、十友堂、陆佑堂、张弼士堂、惺亭、马应彪招待所等岭南大学旧建筑题匾。

12月,国务院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为顾问。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丛帖目(二)》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

·1982年 八十九岁

春,因跌倒致坐骨折断,从此卧床。

《丛帖目(三)》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丛帖目(四)》出版时间为1986年。

·1983年 九十岁

所写金文条幅获鲁迅文艺奖一等奖。

3月6日上午10时6分,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逝,终年90岁。

(说明:本年表以《颂斋自订年谱》为底本,参考曾晓霞《容庚先生著述》、罗兵《容庚年表》以及相关档案文献材料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民国
清末至民国戏曲唱片发展述略
爱国
母鸡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文学文献:抢救与整理——一个民国文献工作者的一些零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