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访华
摘要:生猪检疫工作是预防疫情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控制疾病的传播,保证食品安全。生猪检疫包括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本文将对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生猪屠宰检疫的鉴别诊断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疫病处理;措施
生猪屠宰检疫是动物制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保障动物制品安全,防范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有很大帮助,为畜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生猪屠宰检疫要点
1.1生猪屠宰前的建议
生猪屠宰之前,做好认真细致的检疫检验工作是保证生猪健康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了入场检查、异常情况处置、屠宰前记录三个环节。生猪在进入屠宰场之前,货主需要向屠宰场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经过认真细致的核实之后,再详细地检查进入屠宰场的生猪群体和个体,同时抽查瘦肉精药物残留情况。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要经过运输、冷热、饥寒等外界多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和其他异常情况,在屠宰前检疫过程中,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应该进行有效的区分,要注重掌握哪些是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疾病,哪些是应激刺激造成的疾病。另外还应该详细的检验和记录生猪的产地、身体状况、耳标是否一致,并保证货主电话和实际相符合,以便出现疫情之后能够及时追溯疫病来源。
1.2屠宰后的检疫
屠宰后同步检疫是对生猪屠宰前检疫的有效补充和检疫环节的外延。生猪屠宰之后检疫的重点包括了生猪的头部、蹄部、胴体皮肤和内脏组织。头部检查时,重点检查屠宰生猪左右颌下淋巴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是否存在肿大出血等情况,然后根据肿大出血情况判定是否存在抗菌病。左右侧咬肌检查是为了判定咬肌当中是否存在猪囊尾幼病。口鼻处和皮肤检查是为了查看是否存在口蹄疫。胴体检查的重点是观察肌肉的颜色,脂肪、淋巴结的病变情况。检查内脏例如心、肝、肺和胃肠、脾脏的病变情况。皮肤检查主要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存在疹块,是否存在出血或者坏死的情况。屠宰后检疫要做到全面细致,否则很容易出現误判或者漏判,造成带有动物疫病的生猪制品在市场中流通蔓延,危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 疫病的检疫及处理措施
2.1口蹄疫鉴别诊断与处理
生猪口蹄疫是养猪业中可能出现的疫病之一,生猪检疫人员应重视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并提高其工作效率。在检验的过程中,检疫人员发现猪蹄冠部位和脚趾头有水疱和炎症,水泡溃烂之后形成溃疡面首先应考虑猪口蹄疫和猪水疱性口炎,可再通过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或对生猪的心外膜进行检验考虑,一旦生猪心外膜出现斑点,同时病变部位有水疱疹和腐烂病灶,可确诊为口蹄疫。还需要对生猪大肠黏膜检验,发现病灶之后及时扑杀处理,消灭口蹄疫传染源。
2.2非洲猪瘟
该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热和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等特点。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及时掌握非洲猪瘟检疫要点,采取严格检疫措施,确保食品安全。首先,禁止将生猪从疫区或隔离区转移到屠宰场。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感染范围,如果发现有非洲猪瘟或高感染区的猪,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调查、并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2.3猪丹毒的检疫处理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慢性传染性疾病,大多呈现败血症情况,并伴随特征性的皮疹。检疫过程中分别实施屠宰前检疫和屠宰后检疫。屠宰前主要了解该批次生猪的运输情况,查看猪群的精神状态和外表,将疑似患病猪挑出。感染猪丹毒的患病猪大多呈现急性亚急性经过,体表皮肤会出现打火印,采食量下降,结膜发炎,排出的粪便中带有血液。亚急性病例的皮肤表面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疹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呈现白色,红色,暗红色。慢性型会表现为心内膜炎,身体逐渐消瘦,关节严重变形。屠宰后检疫分别对疑似患病猪的头部,皮肤,内脏,胴体进行全面检查。患有猪丹毒病的猪群,体表皮肤会出现方形、圆形、菱形的疹块,高出于皮肤表面,败血型表现为全身性的弥漫性充血,在颈部后肢内侧密集大量的红斑。皮下脂肪严重黄染。肾脏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外观显著增大呈现弥漫性的红色,肺脏出现轻度卡他性肺炎病变,肺脏呈现樱桃红色,质地松软,慢性猪丹毒还会表现为心外膜点状出血。发现患病猪应该紧急放在屠宰间屠宰。采集典型病变组织进行染色镜检,确定为猪丹毒之后,按照动物防疫法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严格的销毁。同群猪群按照动物防疫法规进行针对性处置,对于患病猪停留的场地,圈舍,接触的用具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屠宰后的患病猪应该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并按照上述处置规程进行焚烧或者掩埋处理。
2.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咳嗽。有些病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等症状。屠宰后,可发现皮肤下有出血点,脾脏肿胀坏死,肾脏肿胀和出血点。对疑似病例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诊断后,应进行剔除和无害化处理。对疑似病例应采取隔离措施。只有在隔离后才能继续屠宰。
2.5猪肺疫的检疫处理
猪肺疫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流出大量的唾液内容物,呼吸极度困难,体温显著升高,咳嗽急促,咽喉部位肿胀,体表皮肤表面出现出血斑块,用手指按压出血斑块褪色,并伴随紫斑和出血现象。在屠宰检疫之前认真观察猪群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嗽的症状,屠宰之后,进一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出血,肺部是否存在病变。对疑似感染猪肺疫的患病猪按照口蹄疫的处置方式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同时对于同群的其他处理,按照规定进行有效的隔离,确定无疫病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工作,并做好认真细致的登记记录工作。处理完毕之后报当地的兽医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恢复加工。
结论
人们对猪肉产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染病的风险也在增加。科学的生猪屠宰检疫是保证猪肉产品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屠宰前检疫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猪肉产品。
参考文献
[1]杨继生.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2)
[2]黄继明.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主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J].福建畜牧兽医,2017,39(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