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戍
水稻倒伏一直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高产水稻品种因植株高、茎秆弱等原因容易倒伏而不为种植户选择;除品种因素外,水稻倒伏还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化控药剂具有抑制茎秆伸长,缩短節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本试验旨在总结供试药剂在水稻上抗倒伏的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设计
1、试验地点
试验设置在七星第四管理区第10作业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及品种:水稻,龙粳46,主茎11片叶,生育期127天左右。
3、 试验设计
化控技术防止水稻倒伏时期确定
试验设3个处理(表1),每处理100平方米,3次重复选择一种安全的化控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通过对株高、倒伏率、水稻产量及生产成本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水稻化控剂施用的最佳时期。
肥料施用按尿素350公斤/公顷,按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比例施用,磷肥100公斤/亩,钾肥120公斤/亩,按基肥:穗肥=7:3比例施用,插秧规格30cm×10cm。
4、田间管理
除试验(示范)中选择的药剂外,不施用其它药剂,其它的田间管理措施按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执行。
二、调查项目
1、气象结果分析
今年4月份持续低温,平均气温为4.9℃,比去年同期低1℃,对水稻育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前期秧苗素质差,导致插秧后大缓苗,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6月气温与去年比较相对偏低,尤其六月中旬与去年同期相比偏低4.6℃,秧苗生长速度较慢,不利于水稻分蘖,7月气温相对较高,对前期低温有所弥补;从降雨量来看,2016年4月到9月降水偏多,比历年多272毫米,部分月份创历史新高;日照时数偏少,比历年少504小时。大量的降雨对水稻的灌浆形成了一定影响,致使水稻有少量病害发生,对水稻后期生长较为不利。
2、水稻杂草防治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依据
①施药后(或移栽后)5-10天调查各处理安全性,水稻有无扭曲、畸形、褪绿、死亡等现象。
估计值法调查作物受害级别。
1级:水稻正常生长,无任何受药害症状;
2级:水稻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
3级:水稻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
4级:水稻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
5级:水稻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
②调查杂草受害症状及估计值法调查杂草盖度。
1级:无草;
2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0—0.25%;
3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6—5%;
4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5.1—10%;
5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0.1—15%;
6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5.1—25%;
7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5.1—35%;
8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35.1—67.5%;
9级: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67.6—100%;
(2) 调查结果
本试验于施药后第7天进行的药害和杂草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施用试验药剂的两个试验处理,长势较好,无病害发生,受害级别表现为1级;杂草调查结果显示:施用药剂的两个试验处理杂草级别为1级,试验区内表现无杂草。
3、水稻株高及节间长度调查结果分析
各施药处理的株高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最低的为处理2(矮壮·烯效唑60毫升/亩),较对照处理株高低7.7cm,处理1的株高较对照处理相对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各施药处理的节间长度较对照处理有所缩短,缩短效果较为明显的为处理2,倒数第1节间长度较对照处理缩短2.6cm,倒数第2节间长度较对照处理缩短1.6cm,倒数第3、4节间长度较对照处理均缩短1.1cm,而处理1的节间缩短程度较对照相比差别不大。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对照在内的三个试验处理均为出现倒伏现象。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烯效唑能在关键时期控制水稻的生长,缩短水稻节间伸长度,从而达到抗倒伏的效果。
4、产量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可知,除处理1的千粒重低于对照处理外,其他各产量构成因素均好于对照处理,各施药处理的产量也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2的产量最高,公顷实收产量为8182.8kg,较对照处理公顷增产617.59kg,增产率为7.29%,其次为处理1,较对照处理增产率为3.55%。
三、结论
1、两种不同用量的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生长表现为安全,施药后各处理的水稻表现为长势较好,无药害发生,对水稻杂草的生长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两种不同用量的生长调节剂均对水稻株高和伸长节间起到了抑制作用,表现为两个处理的株高和伸长节间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2的效果更为明显,株高较对照处理降低7.7cm。生长抑制剂的使用有效的降低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防止水稻倒伏现象的发生。
2、两种不同剂量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均达到了增产的效果,其中处理2的用量表现效果较好,较对照处理公顷增产率为7.29%,处理1仅次于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