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强 王令刚 李明
水稻钵苗摆栽机械插秧的应用,在保留了钵育壮苗的基础上,解决了钵苗需要人工插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钵育壮苗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水稻钵苗摆栽是继水稻抛秧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展进化而来的,水稻钵育技术是一种培育壮苗的技术手段,钵苗具有以下5个特点:1.钵育水稻能够培育大苗壮苗,与常规育秧比较,可以在插秧时达到“四叶一心一蘖”,做到带蘖下地;2.钵育苗在移栽过程中是带钵带土下地,移栽后基本不存在缓苗期;3.插秧三带效果好,苗床使用的肥料、防虫药、生长调节剂可以最大限度的带到本田,有利于秧苗前期生长;4.可以提高秧苗抗性,钵育苗移栽伤苗率低,提高了秧苗的抗病害能力;5.水稻钵育可以提前育苗,较少缓苗期,也就提前了水稻的整体生育期,早分蘖,早成熟,保证了大穗的成熟度,提高水稻產量,为一些优质高产的水稻培育提供了帮助。亚美柯钵育摆栽机械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在保留了以上钵育壮苗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钵苗需要人工插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钵育壮苗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龙洋16
2、试验设计
两个处理:处理一:亚美柯钵苗摆栽机插;处理二:常规毯式盘育秧机插
二、调查项目
1、苗床调查
记录两个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时间、成苗率;秧龄30天时调查秧苗素质。在相同的播种时间,管理条件下,钵苗相对于常规育苗:株高长0.2cm、总根数多0.4条、茎基宽多0.39mm、百株地上鲜重多0.45g、百株地上干重多0.37g、百株地下鲜重多0.52g、百株地下干重多0.5g、叶龄大0.54。钵苗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常规育苗,同时钵苗部分秧苗已经有分蘖产生,可以做到带蘖下地。
2、产量构成调查
调查水稻黄熟后不同处理的分蘖数、定型株高、穗长、平方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理论产量。钵苗摆栽的整体分蘖数比常规少1.3株/穴,株高低5厘米;钵苗摆栽相对于常规穗长长0.9厘米、平方米有效穗数少35.1株,穗粒数多6.6粒/穗,千粒重大0.2克,结实率大4.6%;核算理论产量上钵苗摆栽比常规多13.6公斤/亩。但平方米实割实测值比常规少13.5公斤/亩。
钵苗的分蘖数低是因为插秧初期的基本苗数远低于常规;株高的影响在于齐穗期较早造成的差异;由于钵苗的早生分蘖较多、生育进程较早,所以在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表现较好;钵苗和常规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大小发生反转,是因为随机取点后的平方米的植株数钵苗低于常规较多造成,也就是说实际全田的分蘖数钵苗比常规低的较多。
三、总结分析
1、成本效益分析
钵苗比常规苗每栋棚大约节约2073元左右,但平均到每盘后的育秧成本,钵苗育秧比常规育秧多0.76元/盘。
2、钵苗摆栽优点问题总结及建议
(1)钵苗摆栽优势
①钵育秧苗在苗床的用土量和用种量相对于常规育秧能节约1/2左右。②钵育水稻能够培育大苗壮苗,与常规育秧比较,可以在插秧时达到“四叶一心一蘖”,做到带蘖下地苗期易育出大苗、壮苗,可带蘖下地。③钵育苗在移栽过程中是带钵带土下地,移栽后基本不存在缓苗期。④插秧三带效果好,苗床使用的肥料、防虫药、生长调节剂可以最大限度的带到本田,有利于秧苗前期生长。⑤可以提高秧苗抗性,钵育苗移栽伤苗率低,提高了秧苗的抗病害能力。⑥水稻钵育可以提前育苗,较少缓苗期,也就提前了水稻的整体生育期,早分蘖,早成熟,保证了大穗的成熟度,提高水稻产量。
(2)使用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①钵育秧盘在使用上相对于常规育秧大棚数量增加了1.5倍,厂家给的理论数据,插秧株距是124毫米,要达到3.3平方米83穴时需要44盘钵育秧盘,常规大棚可以摆放1800盘左右,也就是说一栋常规大棚只能插40.9亩,相对于常规育秧少了20亩,而实际用量一亩地需要50盘左右(实际使用中秧盘有缺苗),所需大棚数量更多。②育苗过程中对置床标准要求高,播种时苗床土湿度要求高,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播种时用长粒品种无法保证每钵的种子数量达标。③本田使用中,插秧深度在部分地块调到最浅还是插得过深,让秧苗分蘖无法存活。因为秧苗不是直接插到泥里, 如果本田有水容易造成漂苗。④钵育插秧机应该轮毂直径增加,在相对陷车的地块能更好的提高插植部高度,保证插秧深度不埋没秧苗分蘖。⑤插植部清理难度大,在插秧过程中传动皮带极易上泥,影响秧苗传送,建议调整插植部结构。⑥建议改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动力小。⑦建议增加前段平地装置,防止秧苗在车辙经过的地方立不住。⑧议配套秧盘钵体增加,钵内营养成分保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