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21-11-25 06:56梅艺凡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生产力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诞生于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中。在科学地论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共同富裕,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百年间,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取得全面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更加重视,而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依然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提供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共同富裕;生产力;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社会。自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来,无数的马克思主义者为这一目标不屑奋斗着。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索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在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它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最求,又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现实追求。因而加强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的研究,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总结宝贵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弊端,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两极分化的原因,“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 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劳动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 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基础上资本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资本无偿占有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 资本主义私有制被社会所有制取代。在消灭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產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也就是说,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一旦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占有,两极分化的生存土壤就被消灭了,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还系统地设想了未来社会的运行机制。在全体劳动者的联合体中,社会将保留一部分公共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的劳动产品由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决定。人们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共享社会的劳动产品,自然也就避免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因此,按劳分配制度也就是未来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最后,共同富裕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实现社会成员对生活资料的平等占有,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论证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下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的。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 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 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支配。资产阶级 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3]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加深了社会的矛盾,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覆灭。只有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 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 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经营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 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 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4]可见,马克思在认为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就是在继承资本主义生产了的情况下实现的,全体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保障下,公平的参与社会的产品分配,而上个时代留下的巨大生产力,确保了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供应。因而,马克思认为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第三,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特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并得出社会主义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的结果。马克思在分析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时,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对立面出发。因而,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共 同富裕的制度基础;第二,联合劳动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 物质基础;第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方式是共同富裕的实现 机制。第四,生活资料占有的相对不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然现象。

首先,在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中,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所有生产资料。这一规定就使一部分人无法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对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剥削。社会成员之间所不同的只是个人能力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按劳分配进行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其它没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则通过设立基金会进行保障。这样社会的公正分配才会得以实现,而脱离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一条件,共同富裕将难以实现。因而,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其次,前文已经说到共同富裕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高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是指社会成员财富的占有状态,如果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得不到发展,那么实现的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 1857-1858 年》中指出: 在未来的社 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 生产将以所有的人的富裕为目的”[5]。因而,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离不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再次,要實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分配的方式。马克思指出: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6]。马克思设想社会的分配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此时货币已经消亡,人们通过劳动卷来消费获得生活产品。

最后,虽然社会主义已经消弭了全体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的差距,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以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方式进行分配社会的生活资料,那么人们对生活资料占有的相对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必然现象。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发展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一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中央历代领导集体根据所处历史方位不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第一,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在以毛泽东为中央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深受马克思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影响,但是也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新生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发展是波澜起伏的,是在革命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得出的结果。

在三湾改编时期,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军队民主主义,并规定了官兵和士官一律平等,拉开了供给制的序幕。毛泽东说: “红军的 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 义。”“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 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7]在恶劣的条件下迫不得已实行供给制的红军虽然在物质上实在难以算是“富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民主的思想带给官兵们思想上的富裕是难以估量的,也为今后毛泽东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指导,对中国的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8]可见,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毛泽东认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道路也能增产,这是对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下的理解。结合当时的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即对手工业、工商业、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举措中国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并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路上毛泽东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的结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也展现了中国的特色实践。

第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后,我国的国家政权已经得到巩固,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因此邓小平再次将目光放到“共同富裕”上。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此时的邓小平深刻理解到了,社会主义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但是也只是从社会整体层面来讲。指导1992年初邓小平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同富裕都有深刻的理解。从生产关系的层面上来讲,共同富裕就是要以消灭剥削为前提;从生产力的角度上看,共同富裕必须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的角度上看,邓小平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都符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他也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6]邓小平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新的探索,也为今后的探索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依据。

第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共同富裕的难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有绝对贫困。我国幅员辽阔,要想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绝不是一套方案就可以决绝的,因而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发展方式,共享发展是评价标准,是落脚点,方式更加明确,评价标准更加清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们社会的生产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落后,人们的需求开始转向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九报告中还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一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设立了时间点。

三、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以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回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到新时代以来的一百年的历史中,从以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三代不同领导人都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有着不同的探索。但是,他们都共同坚持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并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生产关系。邓小平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上出发,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三代领导人从不同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科学社会的原则进行了坚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坚持其中一般性的原则在将来才能更加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到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回顾以往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探索共同富裕的方式各有不同。任何理论在某一特定的时代都会适应时代的要求发展出新的内涵和形式。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内涵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四、结语

最后,从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到中国共产党百年间各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共同富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来源。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之时,共同富裕思想必将烨烨生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下)[M].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毛澤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梅艺凡(1998),女,汉族,四川省简阳市,学生,在读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川成都 邮编:610000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生产力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来不及生产力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