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炜珊
摘要: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网络信息时代,因此新生代的小学生们接受信息范围远远超过了我们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同时期我们美术教材却没有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拓展素材.随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也日益剧增,导致美术教学面临着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当课本无法吸引他们时候,他们就把注意和兴趣转移到课堂外,美术教育就无法发挥美感教育的作用。笔者从教美术多年,对当下美术教学进行反思,尝试对教学素材改革,主动引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素材来设计教学案例,构思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得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在课堂里更好地得到塑造,锻炼他们通过认知美好事物创作艺术作品,高质量地完成美术教学目的,普遍地使学生们得到美育熏陶。通过比较多种素材,笔者决定在美术教学中,以赛博朋克为主题创作,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探索设计教学案例。
一、创作背景
赛博朋克是一种集中了科技、乌托邦等元素的艺术风格,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文化产品,都烙上了赛博朋克的印记,如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的主角形象设计就是以赛博朋克风为主,未来电子器械、人工智能体验馆的软装设计,诸如此类等等。因为已经很大众化,学生们平常生活中对其感性认识已经有了充分的积淀。同时因为其的科技元素,容易出现更多新鲜事物,容易激发学生们兴趣。因此,以赛博朋克作为美术教学改革项目,容易被学生们接受,也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对设计教学案例效果,可以快速反映,及时调整优化,高质量地完成教学。
二、应用实践
(一)研究方案。
1.研究确定教学案例框架,确定主题内容、概念解说、结构组成、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目的,理清赛博朋克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2.搜集资料、积累素材、组织案例脉络。准备创作教学示例的材料:塑料瓶、鞋盒、畫纸等等。
3.构思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课程(包括讲课稿、演示文档PPT、),模拟课堂教学、创作教学示例。
(二)课堂教学。
1.在美术教学组内试课、磨课、征集听课意见,持续完善教学案例设计。
2.正式向学生们讲授课程,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示例,讲授如何鉴别赛博朋克艺术风格、赛博朋克美感特征及心理暗示作用、区分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怎么样设计赛博朋克元素、如何应用材料创作元素、如何组织元素创作赛博朋克作品。
(三)升华巩固。
1.创作微视频,以新媒体创作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结合科技手段应用不仅使得赛博朋克应用更主题鲜明,更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和影响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2.组织共同布置美术展,结合环境布置二次创作,潜移默化地深化赛博朋克教学应用效果,反哺扩大课堂教学影响力,牢固树立学生们美感意识,同时培养荣誉感,提高学生们接受美感教育的获得感。
三、教学成效
赛博朋克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已经在笔者学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影响力。在新课程教学后,美术第二课堂的报名参加人数明显增多,且学生们主动提出了想创作赛博朋克风格美术作品,而且学生画画也不仅限于照图临摹,而是充满了主动积极性,会努力把课堂知识和实际创作结合起来,自主地追求他们的美感体验。这反映出引入“赛博朋克”到教材设计中,将美术教学变得富有吸引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审美及创造性思维素养。通过对学生素养培育效果的总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创造能力。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先进手段直观教学,让学生感知创作的技法及所应达到的目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
(二)造型能力。通过将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程度,按照特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逐步攻克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的不同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如: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指派练习任务,逐步引导,多鼓励,多示范,同时可以让同组基础较强的学生帮扶基础薄弱的学生,促进了学生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和整体艺术造型能力的提高。
(三)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材料运用到画面中增添作品的趣味是需要我们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及脑筋去发现去试验的。利用第二课堂的延伸,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动手探索,鼓励标新立异,通过指导他们创作作品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经验反思
(一)对赛博朋克的认知还是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个体因人生经历不一样,对同样事物的认知基础是不一致的,虽然赛博朋克风的文化产品已经是当下社会常见事物,但还是发现有学生日常接触体验甚少而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仅以一两节改革试验性质的课堂,而不是整个美术教学体系改革,是无法全面激发所有学生对美术教育的激情和兴趣的;二是美术教学仅能发挥校园教育的功效,还是需要结合家庭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对教学案例的改革对教师队伍是重大的挑战。笔者在应用实践中,明显觉得教学素材不足,部分设计的教学效果未能全面展现出来,学生的部分提问,笔者竟不知道如何作答。这充分反映了,教学改革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越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改革,就越需要教师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