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添彩经典美文

2021-11-25 12:19:46李强明
启迪·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华论语融合

李强明

在备课《论语.公西华侍坐》时,我制作了72张PPT,妄图高大全。在教学预演环节时却感觉到,PPT喧宾夺主了,对学生少了启发,让学生思考太少。我决定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融合问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不应该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应该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由此可知,我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结构。中学语文文体繁多,每一类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对信息技术融合上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是具体课程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相应文体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认真规划了教师备课、指导预习、预设教学、教学反思几个环节来做好融合实践。

一 、 走出误区  精心备课

回顾我最初的备课,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片面的认为,要上好《论语.公西华侍坐》,课件制作越细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为完成上级要求和满足学生们的愿望,往往通过下载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在畸形中发展。错误的认为融合信息技术不过是从以前用人教,改为现在用机器教而已,“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初衷。为了机械完成融合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错误的现象很多,往往导致教学效果特别差。而且,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教师精心准备之后,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二、巧设疑难 引导预习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论语.公西华侍坐》中,巧设疑难,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在预习环节中,充分调动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布鲁诺說:“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学生们在预习《论语.公西华侍坐》时,做了精心准备,也有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环节  化繁为简

在《论语.公西华侍坐》的实际教学环节中,我做到了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展示所用的PPT数量却大幅减少,从最初的72张,到最后的6张,教学效果反而大大超出预期。

我们利用PPT,将《论语.公西华侍坐》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社会常识融于教学之中。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改变。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

在《论语.公西华侍坐》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或旁征博引,或争论探讨,整个课堂进入了高效忘我的境界,思想的碰撞贯穿始终,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高效融合的最佳体现。

四、拾人牙慧 晒课心得

1.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组互助式学习。通过对《论语.公西华侍坐》的学习,学生加强了对曾皙语言的理解,也在生活中知道了礼乐的重要性,这个效果是超出预期的。

2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 《论语.公西华侍坐》教学过程中,大家对孔子老师作为教育家的言行举止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了教育宗师的风范。

3. 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开放式积极自学。通过 《论语.公西华侍坐》的学习,很多学生爱上了字字珠玑的《论语》,甚至由此爱上了古文,学会了咀嚼美文。

《论语.公西华侍坐》的顺利授课,促进了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理解。全面认识了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大背景。而在实践探索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摸索多借鉴,在不断学习借鉴的同时,努力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融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融合。

猜你喜欢
西华论语融合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包装工程(2024年8期)2024-04-23 03:59:24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包装工程(2023年4期)2023-03-07 01:13:24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如何读懂《论语》?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6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