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厚实的先驱

2021-11-25 07:28唐小雪
东方收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塞尚

摘要:塞尚是19世纪晚期法国画坛升起的一颗艺术新星,也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他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及抽象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塞尚的艺术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绘画传统,在他那里,绘画由客观写实走向主观表现,由单纯的模仿走向艺术的再现,因此他被20世纪的艺术家视为现代艺术之父。如果说现代艺术的形式转变和语言革新始于马奈,那么现代绘画理论和观念的根本性改观则来自塞尚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极富新意和创造力的现代主义绘画就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序幕。

关键词:塞尚;静物画;现代主义绘画

在塞尚留存下来的250多幅油画作品中,静物画数量众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得益于他的创作习惯及个人对静物艺术的偏好。除了数量不菲外,塞尚的静物作品的质量也很高,因此它们成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塞尚艺术风格的最为直观的参照。

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1839年出身于法国南部小城埃克斯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塞尚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希望塞尚长大后有一个体面的职业,成为律师或银行经纪人,反对他从事艺术工作。由于家庭的阻挠,塞尚很晚才开始学习绘画,21岁前往巴黎后,他的从艺之路才真正开始。初到巴黎的塞尚求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那厚重的笔法和丰富的近乎泛滥的色彩不为当时的沙龙认可,甚至当时的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等前卫艺术家也不看好他的作品,对他的指责和非议往往接踵而至,这让年轻的塞尚备受打击,之后不久他便返回故乡埃克斯。但家中枯燥乏味的生活同样让他感到非常厌倦,于是他再次来到巴黎寻求发展。在之后的几年中他曾多次往返于家乡和巴黎之间,直到32岁时才定居巴黎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塞尚的求学之路虽说充满坎坷,但他不改初衷,一直朝着自己既定的理想前行。在巴黎期间,他深入研究法国的传统绘画,对17世纪的大画家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的艺术兴趣最大,理解也最深刻。普桑充满睿智的艺术观点和人生信仰成为这位踽踽独行的落魄青年的重要精神补剂,也是他身处逆境时的心中明灯,塞尚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每次我从普桑那儿回来,我便更了解我是谁了。”

1870年之前,塞尚基本上处于探索的时期,个人风格并不突出,个性化的图式也尚未形成。1867年的静物画《有烧水壶的静物》,轮廓清晰,色彩厚重,画面处理平整光滑,色彩的起伏不大。1870年前后的作品《黑色钟表》同样延续这一风格,浑穆的色彩中透露出理性的冷静,浓重的笔触书写着时间留给人的无尽沧桑和依恋。

1870年后,为了尝试新技法,塞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期望在对静物画的研究中,寻求到适合他的绘画理念的新风格。1873年的《代尔泰特烧制的花瓶与西蕃莲》和1876年的《洛可可的花瓶》就是这样有着实验性特征的新作。在今天看来,这两件静物画从构图到色彩表现都相对简单,手法上也没有特别出色之处,唯一的亮点就是笔触的随意性很强,没有太多的束缚。也许是意识到这类作品并不能很好地承载他的思想,塞尚很快就抛弃了这种题材而转向那些色彩更为丰富、对比更为强烈的新物象。从1877年创作的《壶、咖啡杯、水果》开始,塞尚的静物画风格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笔触逐渐丰富起来,画中跳跃的小笔触营造出的光影关系,大大丰富了画面的光感和层次感,这种表现技巧对他后来绘画语言的拓展带来了很大帮助。整体来看,塞尚的这类作品和传统画家所奉行的模仿论创作原则已是渐行渐远,主观意识和内在情绪的再现已成为作者艺术表现的重点。诗人、理论家波德莱尔在评论19世纪晚期的绘画时曾说过:“就现阶段而言,摹写自然的理论已经成为艺术进步的敌人。”这种源自机械文明的、有着现代特色的认识论在诸多艺术精英的倡导和宣传中,逐步发展成为19世纪晚期欧洲思想界的一股强大力量,它瓦解了旧观念的束缚,以更为自由和开放的方式拓展文艺表现的新途径。它是近代向现代转变的新启蒙运动,也是20世纪现代艺术走向全面繁荣的辉煌起点。

塞尚1880年之后创作的静物画中,个人化的风格已逐渐形成,那些简朴的陶罐、鲜艳的苹果、白色的衬布所建构的复杂的空间关系、坚实稳健的形体等非常符合塞尚对绘画美学的新探索,这批作品后来就成了其“要用绘画性打败作品的文学性”的经典之作,它们集中展示了塞尚一系列新的绘画思想,如对色彩的强化、对构图的改造、对透视的蔑视和对物象的分解与重组等新观念。

塞尚系列绘画理论的核心是重在表现艺术家的自我意象,让作品更好地符合自己的感官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包括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由于坚信“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这些作品开始,塞尚的个人风格明确下来,艺术家精神意识的再现逐渐成为创作中的重要动力源,并把他带入一个新的表现领域。1883年创作的《衣柜前的静物》中,塞尚以成熟的语言重新阐释了后印象主义同印象派和古典主义艺术不同的技法和观点,并借助这种平实语言和朴素形式构筑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图式。

在对印象主义和传统流派分析后,塞尚认为绘画中的线条和明暗其实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对象的体积是由准确的色调关系衬托出的。在《有提篮的静物画》(1888—1890)中,作者注重色彩的块面组合,虽然有一定的写实倾向,但写意的成分更多也更直观。在多数作品中,塞尚笔下的对象都进行了简化处理,因为简练更能突出结构的重要性,如1888至1890年的《有提篮的桌子》和1890至1892《薄荷瓶、水果》等都是这样,为了服从整体需求而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塞尚的静物画是他理论实践的产物,“自然中的每件东西都和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其相似”“我们要用圆球体、圆柱体和球体来处理自然”等认识无不充斥于他的静物作品中。对于色彩的表现,他强调以自然为基础,创造出主观化的、经过修饰和处理的色彩關系,“在自然的基础上新生”“按照自然来画画,并不意味着简单摹写客体,而是为了实现色彩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塞尚非常注意色彩运用的科学性,画面中冷暖的协调、明度的把控、色相的对比和强化等各种关系无不经过精确组织和铺染,以此凸显色彩自身的美感和力量。

在20世纪初期,塞尚绘画中的结构革命给艺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立体主义、抽象主义乃至更晚出现的“非客观绘画”“无主题绘画”等无不是沿着塞尚开辟的道路向前发展。

从古希腊到19世纪早期,艺术模仿论一直占据着西方画坛的重要位置,艺术越是真实、接近自然,越为人称道,价值也最大。古希腊著名画家宙克西斯画的葡萄能够引来小鸟的啄食,被视为经典之作。这种统治了欧洲2000多年的艺术观在塞尚这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艺术家的情感再现逐渐成了他们乐于表现的内容,并逐渐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文化思潮。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家塞律西埃曾将塞尚的贡献同传统模仿论相提并论,指出二者有着同样的价值和贡献:“模仿自然只是一种手段,唯一的目的是要在一个假定的平面上处理色彩和线条,通过纯粹的绘画的手段,创造使眼睛迷惑、能向心灵叙事的一种语言……正如我贸然期望的那样,一种新的传统将自我们这一代崛起,那么它将由塞尚兴起。”100多年过去了,时间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塞律西埃判断的正确性。

塞尚在思维的解放、技巧的拓展、手法的多元等领域的革新对20世纪的艺术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革新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史的进程,也迎来了绘画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309.

作者简介:

唐小雪,1993年2月,女,汉,湖北省武汉市,研究生,湖北省美术院,职业艺术家,绘画艺术和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塞尚
“新艺术旗手”之保罗·塞尚
古怪的“苹果男”
古怪的“苹果男”——塞尚
古怪的“苹果男”
塞尚的鹦鹉
左拉“贬低”塞尚
飞进窗口的面包
塞尚的尊严,左拉用“谎言”守住
名画与窗纸
法国有个塞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