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添勤
北京香山是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后的首个驻地,是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的地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的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是中共中央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诞生搭建“四梁八柱”的奠基地。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19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迎客,截至目前接待量90余万人次。
香山革命纪念馆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庄重大气,建馆以来接待包括众多高校师生在内的各界人士,是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是香山革命纪念馆的主题展览,展览按历史发展脉络,分为“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5个部分,共有15个单元。
通过图片、报纸、地图、表格约800张和实物、文献和档案1200多件,全面呈现了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我们从中央档案馆复制400多份党中央的档案文献,用大量的档案去印证香山革命历史史实。如档案中明确记载某天从涿州开出的火车一共三列,第一列到西直门火车站,第二列到清华园火车站,第三列到北京站,毛泽东坐在第二列,有少数人陪伴……”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都斌介绍。
基本陈列展厅内展出1200件(套)文物,如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乘坐的同款吉普车、印有“七一”字样的劳动大学通行证章、渡江战役时使用的木船、开国大典的邀请函、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礼炮和当时装饰天安门城楼的大红灯笼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纪念馆的“明星”展品。
为了展示鲜活、震撼的历史时刻,让展览更具感染力,纪念馆找来珍贵的影像资料,《北平和平解放》《西苑阅兵》《开国大典》,展示历史原貌。
香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徐中煜说,展览不仅要求见人见物,还要求见事见精神,揭示文物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香山革命纪念馆在展品说明词上做足功课。
“我们没有简简单单写过任何一个说明词,每一个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都斌说。比如,展示《论人民民主专政》这套展品,仅仅注明1949年6月毛泽东在香山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还不够,而是要把它的历史地位交代清楚。所以说明词最终定为“《论人民民主专政》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为《共同纲领》中国国体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物摆放的位置也是花费心思安排的。“像《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样重要的文物,不仅要在说明词中把它的重要意义勾勒出来,给出展品的重要意义和评价,还要放在重要的位置,达到更好的教育作用。”都斌说。
纪念馆还对这段历史的讲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拓展。比如:设计了入北平城的路线图;整理了中国共产党数次推迟渡江战役的时间,以及渡江战役后全国部分解放城市时间表、部分军管会成立时间表;给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国家统计表。
毛泽东在香山的181天,发了20余篇重要文章,组织和参加10多次大的会议,会见了几十位民主人士。除此之外,目前公开发表的著作中已搜集到202封由他亲自起草或修改的电报。党中央和毛泽东正是通过一封封电报来指挥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可以说是“嘀嗒声中风雷动”。
“读取电报手稿原文,通过毛泽东写字的大小、节奏快慢、修改之处等,能够感受到一个伟人认真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晚上,我会一封封看,体会他为什么会加上这段又删除那段,去查史书了解这段史实,去想象,面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毛泽东为什么要发这样的电报。”都斌在筹备电报展期间就这样沉浸其中。
他看到,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在5月23日的电报中规定了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进军方向、进军时间、主要歼敌目标、追击方向的规划,再看后面的指挥电报发现,一野就是按规划打的,时间节点分毫不差, 四野追击桂系军阀白崇禧部就是经过湖北、湖南进广西走云贵,时间点也都是对的,包括白崇禧在哪里停留,要采取“以迂为直,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毛泽东在电报里都写得清清楚楚。当时他被震撼了。他真切感受到,不管是军事韬略,还是治国理政的设计,毛泽东的考虑是如此高瞻远瞩、缜密细致。
纪念馆一楼展厅
电报展部分内容
纪念馆一楼的电报展
2020年12月,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开幕。这些展览筹备时期让都斌受到震撼的故事,也被讲述给了广大观展者,毛泽东的伟人风范通过一封封电报,在这里感染着每一位观展者。
广大青年人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用科学方法指导。毛泽东提出的十二条党委会工作方法,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方法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比如要做到心中有数,“大概其”“差不多”“可能吧”不可取,写总结写报告要严谨有数据;工作要“抓紧”,工作不抓是完不成的,抓而不紧等于没抓……要学会弹钢琴,告诫年青人,在众多事情中要分清楚谁主谁副。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毛主席提醒大家,要跟大量的民主人士交流,他们有自己的主张,不要觉得意见不合的人就不愿交往,要学会合作,让他们为我们的目标努力。这教导青年人,如何学会和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要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不同主张的人打交道,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同时处理好这个关系。了解这些历史,对他们很有意义。
毛泽东在进京赶考前,向全党提出要读12本书,有马列的经典著作,也有关于社会管理、经济制度的研究等方方面面。这告诫青年人也要警惕在学习和工作上能力不足的问题,多读经典。
2020年3月31日,面向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全体同学的“云课堂”开播,开讲的老师是香山革命纪念馆宣教部杨佳萍。
针对二外学生的专业特点,她在讲授中突出外交和文化。作为二外校友,杨佳萍了解二外历史,在“为新中国奠基”部分的讲解中,杨佳萍侧重讲对二外悉心关怀的周恩来、陈毅的故事,同学们兴趣浓厚,互动频繁。如,讲周恩来有关外交的故事:他以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的身份向各国致公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短时间内同17国建交;讲陈毅 “丹阳整训”的故事:在解放上海前他对军管干部33500人进行了约一个月的整训,强调“要文打不要武打”。作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解放上海不取决于军事上是否做好准备,而取决于是否做好城市的接管准备,把上海的经营和生产接管起来。人民解放軍不能存“五日京兆之心”接管上海,不懂经营,会对城市造成极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