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精神: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巨大动力

2021-11-25 07:43邹秀春王茹
党史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北京奥运申奥志愿者

邹秀春 王茹

2001年7月13日晚,当国际奥委会宣布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为中国北京时,北京群众自发涌向天安门广场庆祝,现场一片欢腾。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更是酣畅淋漓地欢呼着。为何申奥成功会令国人如此激动?因为我们曾经被称作“东亚病夫”,因为我们一直都怀揣一个体育强国梦。早在1908年,中国体育先驱就立下有朝一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心愿。那一年距2008年整整100年。百年的沧桑与耻辱,百年的光荣与梦想,中国人等得太久!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中国人在盼望求索中孕育了北京奥运精神,在申办、筹办中践行了北京奥运精神,在集力建设中弘扬了北京奥运精神,在奋力实现强国梦想的伟大征程中诠释了北京奥运精神:爱国拼搏、和谐包容、志愿协作、科学创新。

全民奥运:爱国拼搏求超越

爱国主义是北京奥运精神的思想引领,顽强拼搏是北京奥运精神的最大底色。北京奥运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与传承,始终高扬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价值理想。自1932年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到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中国体育向奥运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爱国热情。自1991年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会,到2015年北京—张家口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为申办理念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历经两次申奥、三次申冬奥的曲折过程并最终胜出,这些既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与合力参与。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注入了强大动力。1999年9月,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后,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各种行动以支持申奥。以2001年为例:3月31日,北京奥组委收到来自西藏的2008箱喜马拉雅矿泉水,这是第一笔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捐赠,饱含藏区人民对北京申奥的期盼与祝福;4月14日,首都各界500多人为申办奥运营造“申奥林”,在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的奥林匹克公园种下2008棵银杏树,以逐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五四青年节当天,北京高校学生举行“世纪长虹”大型申奥活动,活动从5月延续到7月,在此活动中,大学生们修复了八达岭长城石峡关段,并命名为“申奥纪念段”,表达了中国各界民众对北京申奥的热切企盼。

举办奥运会,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北京首次申奥便得到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关注支持。在新加坡裔爱国华人林慕菲倡议组织下,10万多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支持北京申奥的“奥运连着我和您”的签名活动;美国和法国华人还成立许多联合会和民间团体,为申奥助威。虽然北京最后以2票之差申办失败,但海外华人华侨对申奥的热情和动力并未因此削减,继续为北京第二次申奥加油出力。

申奥成功后,澳大利亚华侨邱维廉在国庆52周年招待会上提议,由海外华人华侨捐资为北京奥运会建立场馆,得到无数港澳台同胞和居住在各国的华人华侨的支持。本来并不鼓励捐资助奥的北京市政府考虑再三,决定接受这份来自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爱心捐赠。“水立方”也因此成为唯一一座由港澳台胞和海外华人华侨捐资建造的北京奥运场馆。

火炬传递作为奥运会前奏,不仅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也传递和平、友谊和梦想。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它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在境外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以及境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个城市和地区传递,130天时间,总里程数约13.7万公里,火炬手总人数为21880名,是奥运史上火炬传递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路线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

追求卓越、顽强拼搏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上充分彰显。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首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同样,在北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團共获得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金银铜牌单数和总数都位居榜首,书写了北京奥运会的传奇。人们不会忘记,男子双人划艇运动员孟关良和杨文军在北京奥运会上以0.257秒的优势战胜俄罗斯选手获得金牌,创造了中国皮划艇队50年来的最好成绩;被誉为“无臂飞鱼”的残奥会冠军何军权,在残奥会男子4×5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和队友以2分18秒15打破世界纪录,勇夺金牌;中国羽毛球老将、33岁的张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100天还不能确定能否进入参赛名单,然而她却站到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创造了“不老传奇”。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是高强度的“魔鬼”训练,“轻伤不下火线”,克服伤病和疲劳,坚持完成每日的训练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运动健儿为了备战奥运会流汗、流泪、甚至流血,正是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才练就了过硬本领,随着运动成绩的稳中有升,更坚定了他们为国争光的必胜信心。

绿色奥运:和谐包容谋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人民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那气势恢宏的开幕式。阿根廷阿中商会主席威尔顿说:“开幕式非常成功,既体现了奥运精神,还融入了许多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国人通过努力取得这样的成功我并不感到惊讶……开幕式有很重要的一段是一个中文的‘和字,中国人追求世界和平与和谐的努力,经过一些时间,会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威尔顿提到的“和”字,正是开幕式上用大篆、小篆、宋体3种不同字体展现的“和”字。

“和”寓意“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北京奥运精神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和谐包容: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态,严格把关兴奋剂、腐败等问题,充分发扬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北京奥运会打造成一届环境友好型奥运会,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推动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三是个人身心的和谐,通过举办奥运会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使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绿色奥运”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需要创新的设计、精益求精的行动才能将这个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为向国际社会兑现改善空气质量的承诺,北京市建立较为完备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城乡各部设立27个监测子站,对周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各主要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在赛事期间又增加10余个流动监测子站,投入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进行监测,以确保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002年3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发布《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几年间,市区140多家污染企业搬迁,石化、冶金等行业150多家企业在奥运期间暂停生产。这些搬迁企业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首钢。借助搬迁的契机,首钢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成功转型。而迁出后的石景山首钢工业园区,如今已经被改造成集高端数字智能、工业文化创意、服务冬奥配套等为一体的工业遗址公园,总面积达70公顷。

目前,首钢工业园区成为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赛区的赛场之一。北京首钢的成功转型,是“绿色奥运”理念的生动诠释。立足可持续发展,发挥奥运场馆的多元功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宝贵经验。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筹办北京奥运的7年间,每年都亲自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北京市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行动,更需要全民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每周少开一天车,每人不乱扔垃圾,每个家庭节约一次用水,这些措施对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来说,都是环保压力的一次舒缓。

人文奧运:志愿协作显大爱

北京奥运精神充分发扬国际奥林匹克精神,将“团结友谊”“志愿协作”作为核心要素加以弘扬,既是政府、组织、部门间的团结协作,也是每位奥运参与者的团结协作。北京奥运精神,正是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将奥运精神展示于世人,用真诚奉献的志愿精神彰显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期望,用世界大同的和平精神共同谱写地球村的故事。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170万名志愿者顶烈日、冒高温、尽职尽责、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个岗位的工作,以真诚的微笑、热情专业的服务得到各方面的赞扬。志愿者的微笑作为北京最好的名片,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最真诚的态度来服务,用最积极的心态来工作。”奥运志愿者李菊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服务标准。她不断学习岗位所需知识,用最优质有效的服务来帮助客人解决难题。在饭店,为了方便夜晚抵达和需要晚上用车的客人,李菊在岗位上连续坚守5个通宵,眼睛布满了血丝……她们的工作得到服务经理的高度评价,也得到很多贵宾的认可,西班牙王后临走前与她们亲切合影。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李菊作为志愿者代表走进鸟巢,代表优秀志愿者接受献花。李菊感慨地说:“‘我+我们才等于志愿者,每一个为奥运付出的志愿者都是最优秀的志愿者。”

西单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的袁洋一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他结合专业特点,摸熟了北京万余个公交站点。每当有人询问公交换乘,他总能迅速提供便捷的方案。平均每天接受咨询200多人次,他的嗓子沙哑了,依然热情洋溢。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生强臻在奥体中心运行中心服务,负责接转呼叫。工作间里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服务对象。她说:“为奥运服务是荣誉更是职责,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没人能看见我们,我们也要微笑。当你微笑时,对方在话筒里可以感受到一种亲切。”

面对成功、顺境时微笑容易,而身处困难和挫折之中仍能保持微笑和乐观就更是不易与可贵。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系的李楠,在2003年因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然而,在随后的5年间,她不仅积极参与望京街道残联温馨家园的活动,还成为一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负责讲解任务的志愿者。2019年,42岁的李楠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系统报名,成为首位报名的残疾人志愿者。笑对人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微笑,就是在传扬乐观主义精神。

在奥运志愿服务队伍中,年轻人是主力军,但也不乏耄耋老人。在北京奥运村里,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以88岁高龄被称为“奥运会最年长志愿者”,他就是国家设计大师孙芳垂。2008年,88岁的他不安于享受舒适的退休环境,自愿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在旁人问及原因时,他说:“也许我年纪大了,已经做不了什么实质性工作,但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自己参与服务的心愿,我英语还可以,希望能在奥运村做一些接待工作”“举办奥运会,这是中国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我将尽我的力量为奥运做些事”。

奥运村又叫“奥林匹克运动员村”,是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等提供集中住宿的场所。每届奥运会的奥运村,都会成为衡量该届赛事完美与否的重要标准。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村新闻发言人邓亚萍自豪地向媒体宣布:“奥运村为全部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举行了62场入村欢迎仪式,全部入村欢迎仪式均组织有序,衔接顺畅,全部旗帜和歌曲操作准确无误,实现了仪式各环节零失误。”单日举行仪式最多达11场次51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仪式各个环节零失误的预期目标。一个月后,又再次以零失误完成残奥会147个代表团的欢迎仪式。要知道这个零失误是多么来之不易。因为在奥运史上升错国旗奏错国歌是常有的事。为此匈牙利专家拉兹罗曾说:“在我经历过的奥运会中,还没有哪一届能避免在欢迎仪式中出现旗和歌的错误。”其意是只有北京奥运会做到了。

早在7月初,奥运村团队就开始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综合演练,并在演练中加入“参加仪式代表团临时变更”和“仪式现场秩序遭人破坏”等科目以增加演练难度。这个“零失误”的背后是团队人员团结协作的成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两个零失误”证明了外国人做不到的事,中国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

猜你喜欢
北京奥运申奥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新方法与新公众——基于北京奥运博物馆“我的运动日记”展览的思考
回望北京奥运
我是小小志愿者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北京奥运吉祥物象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