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燕
关键词:集成电路专业 模块化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最后一公里”,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独立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技工院校的关注,为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指明了道路。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接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能力递进式培养,是技工院校集成电路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方向。
一、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深化产教融合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在深入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编写教材,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跟踪行业前沿信息,优化校企资源,有针对性地共育企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构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独立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根据集成电路产业链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课程体系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优化模块化教学团队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促进模块化教学团队的优化。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能有效提升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优化模块化教学团队。
二、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实现“三個对接”
1.对接职业岗位需求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等具体要求,制定与之匹配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增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2.对接个性发展需求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课方式,灵活引入专业新知识,让学生对专业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3.对接学生知识、能力基础
模块化课程内容要寻求学生职业发展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的最佳结合点,可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契合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模块化课程内容。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落实“三个步骤”
1.确定职业岗位群
通过对集成电路产业链市场进行调研以及与行业专家探讨,以典型技术应用为主线,确定集成电路制图岗位、集成电路应用装备岗位、集成电路封装岗位、集成电路测试岗位等岗位群。
2.确定职业岗位要求
通过深入分析集成电路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梳理归纳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由典型工作任务得到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要求,形成包括基础素质能力、基础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等职业岗位要求。
3.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
围绕集成电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以及从业资格证书要求,根据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集成电路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四个注重”
1.注重基础素质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生基础素质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等,要求学生达到能进行应用文写作,能完成集成电路基本实验操作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处理,能进行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沟通、团结协作、实践和创新的标准要求。
2.注重基础职业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生基础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该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注重职业核心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集成电路器件,能识读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文件,能熟练操作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以及能进行参数的计算与判别等等。
4.注重职业拓展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培养,教师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要查阅专业技术资料,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三、集成电路专业“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集成电路专业“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集成电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四种能力”出发,对接“四类岗位”,构建“四大模块”,形成“以一技之长为主,兼多种能力发展”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基础素质能力课程模块——为四岗奠基
该模块由语文、数学、英语、思政、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心理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组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企业管理等文化素质和管理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础职业素养,为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实现跨越提升提供基础条件。
(二)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为四岗励能
该模块由集成电路概述、半导体材料、电子技术基础等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职业能力的课程组合体构成,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旨在依据岗位群对应的基础职业能力要求,为学生后续学习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为四岗增能
该模块是整个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要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重点知识以及掌握专业技能,是基于集成电路专业的实际需求,在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内容,校企合作开发的具有多个可供选择的专业技术技能课程。
(四)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为四岗拓能
该模块以企业综合实践类选修课程为主,可采取顶岗实习、毕业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灵活安排。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再迁移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期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集成电路专业“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
(一)实施“四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知识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与融合。要按照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形成路径的层递关系,实施“四段递进式”教学。以三年制集成电路专业为例,一段:第一、第二学期以基础素质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教学为学生筑基和励能。二段:第二、第三学期以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教学为学生励能和增能。三段:第四、第五学期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来进一步为学生增能。四段:第六学期以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教学为主,在实践中实现知识迁移,为学生拓能,让学生进阶为专业化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实施“课岗证”三位一体互融共进
通过组建由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等参与的“泛半導体产教联盟”,从学校与企业供需两端相向发力,相互合作又各有分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实现专业特点、岗位需求、技能证书三位一体。
(三)实施“灵活调整”模块组合
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可“灵活调整”和“模块自由组合”。一是可根据市场调研和合作企业对学生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模块和相关模块教学内容。二是可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对学生就业的预测构建动态的课程模块库,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发展。三是可发挥“泛半导体产教联盟”优势,共同开发对接岗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标准和契合模块化教学的活页教材,使课程标准符合岗位(群)能力要求。
五、小结
实践证明,在深入分析集成电路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构建集成电路专业“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实用性强、应用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 (12).
[2] 郭颖. "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14(6).
[3]朱蓬勃,于昊,曲斌.基于现代学徒制"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0(1).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