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猛 刘淑欣
摘 要:教师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教师自身的能力对于有效开展“1+X”证书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1+X”证书制度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其次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能力现状,最后提出了“1+X” 证书制度下教师能力培养优化路径。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教师能力 跟岗实践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 1+X 智能财税证书试点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90809)研究成果。
一、“1+X”证书制度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
“1+X”证书制度的落地与实施将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需要具备真实项目的实操开发能力
“1+X”证书制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通用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具备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教师需要熟悉企业不同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教师不仅自身具备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可供传授的真实项目实操开发能力。同时随着新技术在财务领域的不断应用,教师还应具备特殊岗位的专业技能,需要具备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二)教师需要具有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1+X”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联合培养,两者除了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安全规范、思政品德等内在的关系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培养。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将思政育人、道德育人等融入日常教学当中,需要将具体岗位的职业素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操守、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品质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教师需要具备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能力
各类X证书都详细明确了各个技能等级的标准要求,包括各个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点、技能点、行业规范等,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每项职业技能标准,厘清这些技能标准的逻辑关系以及相应的关系,将各类职业技能标准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当中,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根据职业等级高低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活动当中,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实现X证书与学历培养的有效结合。
(四)专业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
学校现有的课程标准不可能完全涵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标准,两者之间是叠加、补修、强化的关系,教师需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原课程进行完善,必要情况下开发新课程来满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能力现状
(一)专业教师“双师”名不符实
“1+X”制度对于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需要根据行业特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互动层次将发生转变,这一变化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对行业企业特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有极强的认知。基于此,各职业院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教师消极对待企业社会实践,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学校考核要求流于形式地去提交相应的书面材料,并未真正深入企业进行相应的岗位实践,其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另外各职业院校采用专兼结合方式打造师资队伍,然而兼职教师真正深入学校承担相应教学任务的少之甚少,兼职教师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未能将企业一线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未与时俱进提升专业能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类专业实践中的不断应用,针对其对应的新岗位新工作领域,各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也推出了相应的X证书,所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积极应用“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环境的巨变对自己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部分教师由于职业惰性等原因懒于扩充、重构自身知识结构,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地进行教学,其培养的学生的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外部环境的能力需求,这对于“1+X”制度的有效实施形成了障碍。
(三)教师难以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
“1+X”证书制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强调课堂的任务要真实化,其次强调教学过程要情境化,最后强调对学生评价要工单化。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开发教学项目,然而由于教师缺乏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深刻理解,导致其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时候为了项目化而进行形式上的教学,没有真正根据岗位技能标准开展教学。
三、“1+X” 证书制度下教师能力培养优化路径
(一)根据“1+X” 证书制度要求重塑教师教育理念
要推动“1+X” 证书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职业院校教师这一主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相關X证书研讨会、“1+X”证书方面相关研究、企业跟岗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来促进教师深入理解X证书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组织积极合作将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予以转换,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将“1+X”证书制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予以显现化和系统化。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互动过程中,“1+X” 证书制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会更加的多形态、多层次化,培养教师在“1+X” 证书制度下的职业能力教育理念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跟岗实践参与真实企业项目
实施“1+X” 证书制度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岗位任务的实操来掌握相关职业技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本身要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必须深入企业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跟岗实践,通过以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与考核中,来真正掌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职业技能知识点、技能点和其他职业要求传授给学生。
学校层面必须实施教师脱产到企业跟岗实践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让教师能够真正转变为企业员工,按照企业日常管理制度上下班,进行日常的岗位任务操作,积极参与企业各项业绩考核等,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不可对教师进行过多干涉,以保证教师能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真正对接具体岗位、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完全参与到企业的任务实践中。教师跟岗结束后,要根据跟岗实践具体情况,提交相应的跟岗实践考核成果。
(三)根据“1+X” 证书制度要求重构教材教法
“1+X” 证制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准员工的身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完成复杂任务。基于此,教师的个人知识结构需要重构,尽量淡化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尽量将理论与实践技能相互融合,充分吸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挖掘更多具有实践性、方法性的知识以及技能来重构实践教学内容,教材需要根据真实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教材形式可以采取活页式、工单式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指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基于工作实践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按照自身节奏进行全身心的学习,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最后针对整个任务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总结和实践能力要求总结,通过新型互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提升相应职业素养。
(四)根据“1+X” 证书制度要求提升“新双师型”能力
为推进“1+X” 证书制度的实施,首先教师应当拥有相应的X证书,职业院校需要组织所有教师而不是个别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的等级鉴定,这是“1+X” 证书制度对每个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1+X” 证书制度的推进,教师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其身份将具有多重属性,可能具有教师、技能培训师、技能鉴定师等多重身份,其日常工作职责不单单是为学生上课,还要为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机构当裁判员等。职业院校要制定形成一套多形态、多途径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从多个维度激励和督促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如将职称晋升与职业技能等级能力挂钩、将教学业绩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服务挂钩、将“1+X” 证书制度相关的科研成果专门纳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多方共同制定整体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兴,王丹霞 .1+X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2]刘炜杰.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
[3]孔帅.职业院校“双证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3).
[4]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證书制度设计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5]丁才成.成果导向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异同分析与融合应用——基于《悉尼协议》范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