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性发展

2021-11-25 18:42
西藏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西藏哲学

陈 凡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新阶段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大力推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更大贡献。

一、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西藏和平解放前,在黑暗、落后、残酷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桎梏下,西藏无任何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可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得以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进军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第十八军成立了政策研究室,担负调查研究进军西藏途经地方和康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等方面情况的工作,形成《西藏各阶层对我进军西藏的态度分析》《对西藏各项政策的初步意见》《进军康藏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西藏财经问题研究提纲》《英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关于进军西藏几个有关问题的意见》《进军守则》、藏文课本、战士进藏教材、进军西藏口号等研究和宣传普及材料,这些工作对党中央、西南局关于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后,西藏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性质的各类机构,相继建立。1978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筹建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1985年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198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委员会成立,1995年更名为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下设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办公室;1983年西藏民族教育研究室成立,2017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198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1961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成立,1991年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成立,两者合署办公;1996年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同时成立西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合署办公;2011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正式挂牌。

经过和平解放7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西藏现已形成基本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学机构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推进西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和不断巩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平解放前,马克思主义在西藏还没有得到传播,藏传佛教主导着社会意识形态,和平解放给西藏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世界观。和平解放70年来,马克思主义成为西藏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先进分子的世界观,西藏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功不可没。从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传播来看,党校、干校、高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报党刊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各级各类出版机构,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级各类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单位或部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宣传、教育,为广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全社会了解、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在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植根于中华文化丰厚沃土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特点。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立足时代发展需要,在西藏民族、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不断耕耘,推出大批优秀学术成果,展现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在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0年来,从十八军政策研究室开始,到此后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组织,都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创办各类智库载体,培养智库人才队伍,重点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引导藏传佛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建设美丽西藏、强边建设等重大问题,不断推出政策咨询类研究成果,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进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四是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旧西藏,广大农奴深受旧制度的压迫,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和文化权利,在政教合一思想桎梏下,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精神,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物在”。和平解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科学精神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塑造等工作,不少先进分子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并成长为党员、干部,成为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者。广大群众不断淡化宗教消极影响,摒弃陈规陋习,重视教育,科学素养日益提升,科技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深刻转变,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新社会里展现出全新的精神状态、巨大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主流价值观,极大地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各族人民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而在这一伟大事业中,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其卓有成效的努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繁荣发展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的时代任务。面对这一新的伟大任务,如何推进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是需要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思考、深刻把握的重大问题。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特别是“5.17”讲话、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等的学习体会,这里就繁荣发展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应坚持的重要原则,谈以下认识。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自觉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3]事实证明,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是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唯一正确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健康成长唯一正确的强大思想武器。繁荣发展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举旗帜,就是要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就是要举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就是要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自觉坚持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同各种错误的思想、言论和观点作斗争,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强对西方意识形态、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思想和社会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和批驳,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方向上的坚定;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在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的各个环节里,努力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具体推动者。

(二)必须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实践证明,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5]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全区所有社科单位必须牢牢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上,重大学术方向和政治方向内在统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内在统一,党管干部人才和党管哲学社会科学内在统一。要明确,党的领导是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在内的全面领导,党委(党组)不仅要管政治方向,还要管“三大体系”建设;不仅要管方向、管大局,还要管落实、管推进。这些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实化、深化、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问题。

(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立足西藏区情,扎根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情感上倾听各族群众的呼声,了解各族群众的诉求,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西藏的历史与现实,反映真实的西藏发展,为各族人民立言,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西藏各族人民。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牢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把宗旨意识牢牢记在心里、紧紧体现在工作上、充分体现在成果中,坚守人民立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要真正“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不断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里。”[5]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群众现实诉求,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社情民意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掌握各族群众呼声与意愿,反映民意,加强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脱贫致富等事关民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具有专业化、建设性、切合实际、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完善科普机制、整合科普力量,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加大对社科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学习社科知识、掌握社科知识,不断提高全区各族群众的人文修养和社科素质。要把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弘扬优良学风、遵守学术规范统一起来,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学问,为时代作画传。

(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关于西藏工作的主要目标展开,坚持为党在西藏的事业著述立言,服务西藏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与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及时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意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调研,提高调研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贴近度”;紧紧围绕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开展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伟大实践,对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智库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在扎根群众中锤炼思想品质、增强创新能力,在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培养社会责任、提升学术水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需求,走出书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真正把握区情民意。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西藏如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加强学术研究、咨询研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宣传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入研究宣传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深入研究宣传如何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宣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宣传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研究宣传如何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引导宗教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伟大实践相适应,深入研究如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入研究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对策咨询类研究成果。

(五)必须坚持创新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1]西藏能不能形成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界能不能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是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推出优秀成果,才体现出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和平解放时期十八军政策研究室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到民主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形成的大量成果,都体现出鲜明的创造性特点,为党在西藏各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西藏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系列的“新”,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强化创新性自觉、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出创新性成果。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立足中国国情、西藏特点,深入总结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践经验,始终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开展学术创新。要不断创新完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全面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三大体系”,不断创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报偿机制,以创造性工作、创新性成果,担当起时代重任。

三、繁荣发展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做好的主要工作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成就辉煌。新时代新阶段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当新使命,必须全面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此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述宣传

回顾西藏70年来的发展历程,没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不可能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更为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6]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阐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导,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强化思想理论引领,加强宣传宣讲阐释,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二)持续推进“三大体系”构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提出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经过不懈努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三大体系”已初具基础,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步伐。“三大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体现西藏特点、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三大体系”,必须立足国情、区情,要做优做强特色学科,努力补齐短板学科。特别是在涉藏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上,要树立话语自信、加强建设,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让世界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西藏音色。

(三)加快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智库建设

新型智库建设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界的重要使命。要从宏观层面对新型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战略规划,把智库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抓在手中。要着力打造涉藏高端智库,建立健全各领域、各部门专业型智库体系。要着力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水平的稀缺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科研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的局面,改善学术生态,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确保人才引进来并且留得住。

(四)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1]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通过聘用制改革,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实行和推进岗位分类分级管理,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制度,实现科研分类评价与职称评审聘用的有效对接,探索组建交叉性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综合性、交融性的新型跨学科科研组织,组织跨学科、跨院校、跨区域的新型智库平台。进一步完善报偿制度体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更好发挥奖励体系的激励作用,完善各类评奖制度,着力解决科研经费报账难问题。探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建立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区情特点、尊重科研规律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制度体系,激发科研活力。

(五)紧贴中心工作,服务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立足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新征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贯穿于科研全过程,始终紧贴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西藏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边境安全等方面研究,不断推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加强理论成果向现实成果转化,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六)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2]。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刊物、研讨会、网站、公众号等平台阵地的建设管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自觉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植根中国国情、西藏区情,更好发挥学术阵地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和突出作用。要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这条主线,调动和发挥相关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构筑更加牢固的意识形态阵地。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前景光明。新时代新阶段,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西藏哲学
都是西藏的“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