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探微

2021-11-25 17:17陈利娟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培育情绪

陈利娟

(无锡太湖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64)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积极心理品质的受重视,国内大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向积极心理学转变,他们认为研究学生的心理已经不能单纯地从消极心理方面着手研究,更应该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格、积极情绪等。现阶段,我国已有学者借鉴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应该从更加积极的视角,运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概述

积极心理品质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长久且稳定的一种积极心理情绪和个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品质会让他们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中提出积极心理品质由智慧与知识、勇气人性、公正、节制、超越六大维度构成,包括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与观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20个品质。[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个体差异性。受个体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都是不一样的,越积极的心理品质越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第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稳定且具有可塑性的。积极心理品质属于一种心理特质,它能够跨时间、跨情境存在,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大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第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建设性和适应性。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减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性格。第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潜隐性。积极心理品质属于学生的内在特征,是一种独立且稳定的心理特质,受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只有受到外界的刺激和个体的表现才能显现出来。[2]

积极心理品质是影响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特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可以提前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积极进行自我调控,用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面对人生。其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从而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再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最后,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精神振奋、积极乐观、团结友善的性格。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

1.认知普遍存在偏差

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普遍存在一定的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某一现象或虚假的信息对自己或他人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当代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他们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当他们遇到一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时,他们便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总是带着一丝个人情绪。此外,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形成自私利己的性格,当他们与人产生矛盾之时,更是无法妥善解决问题,也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大多数时候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另外,有些大学生对待他人也存在一定认知偏差,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对别人产生敌意。他们这种认知存在的偏差,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我,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无法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2.较低的抗挫折能力

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没有受过很多挫折,因此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这对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带来一定的困难。他们在面对情感问题、日常人际关系和就业等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焦虑心理,无法坦然应对眼前的挫折。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和伤害自己的事情屡屡发生,其中学习压力、情感危机和就业压力成为他们自残的重要原因。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在大学期间,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学习压力、情感问题和就业竞争,如果没有很好的抗压能力,他们很难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因此,在大学期间,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更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当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认识问题、认识自己,认真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3.日常负面情绪较多

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周围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如果不能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就会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假如在一次小小的考试中失利,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否定自己,并一味地指责自己,而不是及时地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再遇到考试就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增加自身的负面情绪。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阅历较浅,更没有较高的自我辨识能力,在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事情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冲动。此外,大学生在面对男女情感问题时经常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例如:报复恋人等。因此,在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时应该学会积极归因,学会冷静分析,要朝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学会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1.联合家庭教育,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打下基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日常言行举止能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积极联合家长,利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父母要注重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努力向上的道德品质。首先,父母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时时刻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孩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其次,家长要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进行深度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再次,父母要始终在家庭关系中保持积极的情绪,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孩子,并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多与学校教师、辅导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心理品质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学校与家庭的联合互动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品质培育进程。最后,家长要积极对待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联合学校进行良好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

2.发挥育人功能,多方面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

学校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多措并举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教育。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学生,发挥校园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歌手大赛和舞蹈大赛,也可以开展道德讲堂讲座,通过此类活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其次,学校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并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具体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此外,学校要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扩展教育,组织大学生在特定的情景和环境下进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为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构建和谐社会,为学生建设积极舆论环境

和谐社会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能为学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产生的影响很大,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构建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养成更加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大众传媒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尽管学生人在学校,但是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社会要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学校要联合社会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多在网络上宣传积极内容,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正面宣传功能。其次,社会要在网络上宣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鼓励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最后,学校要积极宣传网络的正能量作用,引导学生接触网络上的正面信息,尽量避免学生接触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从而减少网络上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4.加强个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个人潜能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要积极加强个人修养,激发个人潜能。自我教育是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要利用在校的时间,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此外,学生要加强自我监察,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在遇到事情时要学会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希望。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客观认知水平,学会适当地评价自己,加强自我教育,学会适当地发泄自己情绪,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最后,学生要学会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绪,他们可以通过向家人、好友倾诉来排解自身的苦闷,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四、结语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提升个人道德素质水平、激发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生存奠定良好基础。面对当前大学生认知普遍存在偏差,抗挫折能力较差,日常负面情绪较多能问题,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积极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及时联合家庭教育,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构建和谐社会,为学生建设积极舆论环境,最后引导学生加强个人修养,激发个人潜能,加快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培育情绪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