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革命的摇篮

2021-11-25 14:18
广西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梧州支部广西

梁 萍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广西 梧州 543002)

梧州是广西革命的摇篮,是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目前,关于梧州对广西早期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梧州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献研究成果,如杜士勇《论中共梧州支部、地委在广西党史中的地位》重点论述了中共梧州支部、地委帮助广西各地建立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干部的培养;李业安《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为何在梧州建立》比较系统地从梧州地理位置、工人运动、革命形势、前期准备等方面论述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在梧州建立的情况;李蓉《试论梧州党组织的创建及其重要意义》主要从梧州党组织帮助广西各地建立党组织以及组织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刘绍卫《中共梧州党史在广西党史上的地位》探讨了梧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在广西党史中的地位;李果机《从中共梧州支部到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在梧州的创建和发展》集中梳理论述了从梧州地方党支部到广西省一级党组织先后建立的发展历程等。本文从区位优势、阶级基础、思想基础、领导力量等方面探讨中共在广西最早的党组织在梧州建立的原因,以及从党组织机构演变、推动全省建党事业、培养锻炼革命人才等方面总结概括梧州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历史特点和作用,以期得到更多有关梧州早期党组织建立和发展历程的积极思考。

一、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在梧州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支部在梧州建立,有其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梧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工商业基础、马列主义在梧州的传播以及中共广东区委等领导力量的支援和推动。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梧州位于广西最东部,“地总百粤,山连五岭,唇齿湖湘,襟喉桂广”[1],是岭南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与广东唇齿相依,在历史上一直是两广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更为重要的是,梧州水运发达,扼广西内河水系的咽喉,处于“三江(桂江、浔江、西江)之总汇”,溯江而上可达桂林、柳州、南宁、龙州、百色以至于云、贵、湘等省,顺江东下可通粤、港、澳以至东南亚各国,在当时交通运输主要依靠舟船的条件下,具有明显优势,是广西与海外联系的重要门户。从大革命中心地广州坐轮船,走西江水路,20多个小时即可到达梧州,是广西名副其实的“水上门户”,正是基于此,梧州成为了大革命时期华南三个繁荣的商埠(南宁、龙州、梧州)之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掀起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风暴。作为国民党活动中心的广州迅速发展成为大革命的中心,而梧州地处两广交界之处,紧邻广州,交通便利。具体负责领导广东、广西、福建西南部、南洋地区华侨等革命工作的中共广东区委决定,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法关系,首先在广西工人运动中心的梧州建立党团组织,以此扩展到广西各地。当时广西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代表的新桂系集团刚刚统一广西,并表示愿意接受孙中山主持的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这在客观上也为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党团员到梧州发展党团组织提供了便利。

(二)阶级基础的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在华取得各种特权。1897年,英帝国主义同清朝廷签订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专条,要求开放西江通商,梧州辟为通商口岸,英国在梧州建立领事署。此后,英、美、日、法、葡等列强通过梧州口岸输入大量商品和掠夺大批原料,同时输入资本,开办商行,经营西江航业,控制了梧州口岸、西江航运及海关,进而控制广西的财政经济命脉,使梧州以及广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20年代,由于工商业、金融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梧州成为广西近代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占广西对外贸易总额80%左右[2]。由此,近代工业应运而生,广西最早的一批工厂在梧州建立,梧州成为广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产业工人主要的诞生地,广西的无产阶级队伍最先在梧州形成。梧州工人阶级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机器制造、冶炼、轻纺、电力、航运、商行等行业中。清末民初,梧州民族资产阶级迅速发展,形成了平码、银钱、航运、鸦片四大行业。随着四大行业的发展,一批搬运装卸工人、建筑工人、革履工人、秤手以及理发、衣服、杂物等服务行业工人诞生。由于航运业的发展,产生了大批船员(海员工人),以及在修船造船工厂里上班的产业工人。20世纪20年代,梧州工人数量已达20000多人,其中梧州轮船、机器等现代产业工人人数达7000多人,梧州海员工人会员人数达2000多人。随着工人人数增加,产业工人队伍壮大,工会组织也得到发展,至1925年底,先后组织起中华全国机器总工会广西机器工会、粤梧船务轮渡工会、中华内河轮船总工会桂省分会、广西联合总工会等各类工会10余个,会员上万人[3]。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剥削压迫,工人们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工人阶级为了发挥彻底的战斗性,迫切需要先进革命思想的武装,成为马克思主义在梧州传播的前提基础。

(三)思想基础的奠定

五四运动的爆发对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梧州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利用外地的进步书刊或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梧州的进步书刊有:广西留穗学生会创办的刊物《群言杂志》(原称《群言》),广西省立二中留京学生会发行的刊物《友声》,广东高师广西同乡会出版的《西江潮》,以及当时在青年中影响很大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新青年》等,都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自办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广西省学联和梧州学联创办的《救国晨报》《广西学生日报》、国民党梧州市党部机关报《梧州民国日报》、广西宣传员养成所创办的《火线月刊》、广西妇联创办的《妇女之光》、共青团梧州地委创办的《苍梧青年》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都做过不少工作。三是外地派人到梧州进行宣传以及组建地方团组织。早在1922年,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在梧州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梧州地方分团,该团“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思想”,虽在梧州只活动了几个月,但影响比较深远。共青团广东区委也非常重视梧州地方团组织的工作,多次派人到梧州活动,先后组建新学生社梧州分社和共青团梧州支部,并曾向团中央建议,由团中央直接向梧州等地赠阅《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梧州的影响。通过多种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在梧州得到广泛宣传,为梧州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干部条件的准备

广东党团组织为梧州建立党组织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25年6月19日,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面对这一有利的革命形势,当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共青团广州地委先后调派共产党员龙启炎、共青团员周济到达梧州。龙启炎、周济等人组建了新学生社梧州分社,这是共青团的外围组织,通过吸收社员,培养发展共青团员。在新学生社的基础上,同年9月建立了共青团梧州支部,这是在广西率先建立的共青团支部,龙启炎任团支部书记。早期的共青团梧州支部实际上为党团联合组织,部分行使共产党支部的职权。共青团梧州支部培养了一批参与革命运动的骨干力量,早期的几名成员如周济、钟山、李省群后来都由团员转为党员。他们与时任团支部书记龙启炎一起创建了中共梧州支部,在中共梧州支部最早的6名党员中占了三分之二的名额。

中共梧州支部建立前夕,为确切掌握广西革命运动的情况,时任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事运动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于1925年9月下旬秘密来到梧州,指导梧州及广西的建党工作。周恩来在梧州停留了一天,次日便乘船回到广州,将梧州的情况向中共广东区委作了汇报,认为梧州已具备一定条件,可以建立党组织,周恩来此行直接加快了梧州党组织的建立。同月,中共广东区委又派遣共产党员粟丰、甘立申前来参加国民党梧州市党部重组工作,粟丰到梧州后,担任了中共梧州支部的宣传干事,直接参与到中共梧州支部的工作中去。同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派林培斌等党员骨干为特派员来到梧州,于1926年1月建立了中共在广西的第一个农村支部——中共多贤支部。在梧州建党工作上,广东党团组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援助和推动作用,通过委派和培养革命骨干,为梧州建党准备了干部条件,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梧州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对广西革命的主要历史作用

从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建立发展的历程来看,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历史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地方支部发展为省一级党组织

1925年10月,中共梧州支部成立之初只有6名党员,支部建立后积极发展党员,中共广东区委为了增强对广西党的工作的领导力量,又相继调派党员来到梧州。至1925年12月,梧州已有20多名党员。随着党员逐渐增多,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中共梧州支部下设的梧州民国日报社、国民党梧州市党部、梧州工人等3个中共小组扩展为3个中共支部,具备了建立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条件。中共广东区委将谭寿林从北京调回梧州,担任梧州地委书记。由于广西党组织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多次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广东区委为了恢复广西各地党组织,以领导发动武装暴动,1927年5月,在梧州地委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地委,调派廖梦樵到梧州担任广西地委书记。按照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上级部署要求,广西地委筹划举行中秋起义,计划发动梧州、苍梧、桂平、平南、容县等地的工农武装暴动,同时牵制新桂系军队入粤,策应叶挺、贺龙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但因暴动计划被敌察觉,9月7日凌晨,国民党梧州军警突袭中共梧州地方党组织和各工会机关,逮捕了廖梦樵、黄士韬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100多人,制造了梧州“九七事件”,党组织机关也再次被严重破坏。“九七事件”发生后,广西地委机关已无法在梧州市区立足,只得转移到桂平县白兰村重建,邓拔奇任广西地委书记。1928年1月,广西地委改组为广西特委。在广西特委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中共梧州市委,恢复了梧州的党组织,这是广西的第一个市委,隶属广西特委领导。6月,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在贵县县城召开,领导机构改选,朱锡昂任广西特委书记,特委机关迁至梧州。9月,中共中央同意广西特委提出的由中央直接管辖的请求,指示广西特委改组,成立广西临时省委,直属中央管辖,同时与广东省委发生关系。广西临时省委机关仍设在梧州,朱锡昂、邓拔奇主持工作。广西临时省委在梧州开展工作不久,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临时省委机关在三个月内连续遭到严重破坏,不得不撤离梧州。1929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广西临时省委改组为广西省委,省委机关迁至南宁。由此可见,从党组织机构演变过程而言,广西省一级党组织是从中共梧州支部发展而来,中共梧州支部是中共广西省委的基础,是中共广西组织之母[4]。

(二)以点带面推动了广西建党事业的发展

中共梧州支部的建立,在广西撒播下红色火种,随即在整个广西呈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其重大意义在于开启了广西红色革命事业,推进了广西建党事业的发展。最初的中共梧州支部只有共产党员龙启炎和为建立党支部而紧急发展的党员周济、钟山、李省群、李天和、李血泪共6人。在广西率先树起的这一面党旗,从此在祖国南疆民族地区深深扎下根,逐渐发展成为广西革命斗争的坚强领导力量。随着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的建立,在发动和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的同时,抓紧进行党组织的调整和发展工作。1926年二三月间,梧州地委调派党员罗如川、李省群等去南宁协助陈勉恕建立中共南宁支部,中共南宁支部后来发展为南宁地委;1926年7月,由梧州地委派回桂林的党员李征凤等建立了中共桂林县支部;1927年2月,中共梧州妇女支部书记关育梧被派往柳州开展党建工作。此外,在郁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武宣、怀集、东兰等地都建立了党团组织,领导革命运动。党组织在八桂大地遍地开花,至1927年夏,全广西已建立20多个党支部,党员300多人[5]。为了加强对广西革命斗争的领导,党的组织也在不断扩大,广西地委、广西特委、广西临时省委等相继成立,梧州成为广西早期革命斗争指挥部所在地,推动广西革命高潮沿着西江从东向西发展,即从梧州向贵县、郁林再向南宁、百色、龙州等地扩展。

(三)为各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一是向广西各地输送了一批建立党组织的革命骨干以及一批做工运、农运、学运、妇运工作的革命人才。从广西各地党组织的建立来看,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发挥了重要支援作用,先后派出一大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骨干奔赴广西各地帮助建立党组织,壮大了广西各地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同时,梧州地委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农讲所和培训班培养农运骨干。1926年春至1927年春,梧州地委通过国民党苍梧道农运办事处和容县、北流、兴业、岑溪等县党部的名义,举办了容县党立农讲所、兴业县农讲所和岑溪县党务研究所农民训练班等,培养了约300名农运骨干。在培养妇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方面,在筹建中共梧州支部时即将符合条件的1名女团员李省群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广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1925年底至1927年4月,梧州又先后发展女党员9名。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27年1月,在梧州发展共青团员76名,其中女团员28名,约占发展总数的36.8%[6]。在梧州地委的领导下,设在梧州的广西妇女联合会成为培养妇女干部的大学校。一大批妇女骨干除在梧州高举妇女解放运动的大旗外,还有一批先后被派往南宁、柳州、桂平等地开展革命工作。

二是为百色和龙州起义锻炼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独立领导的两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梧州作为广西早期革命的摇篮,为百色、龙州起义锻炼培养了革命骨干,例如陈洪涛、麦锦汉、陈漫远、罗少彦、黄一平、李植华、陈素虚、苏文灿等。

三是分赴其他地方的革命人才。1925年12月在梧州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广西省立宣传员养成所,是国共两党在广西合作的产物,共产党在该所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所先后为广西及其他各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培养了200多名学员,他们先后赴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深造;或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北伐宣传队工作;或结业后分赴广西各地开展革命运动,都取得显著成绩。

猜你喜欢
梧州支部广西
广西贵港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梧州城工委
《广西戏曲》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