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竹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3)
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探究,起到的意义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便于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根据部门预决算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加强控制,避免不必要财政资金支出,保证财政资金高效实用。其次,让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工作更加专业和规范,提高预决算工作水平,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职责履行提供支持。
首先,虽然部门预算要求从全口径角度出发进行编制,然而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在编制上存在内容不全面、流程不科学等问题。部分项目年初部门预算没有及时编制,在年终才追加处理;而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过程中,因为预算编制没有得到项目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将其融入集体讨论中,只是依赖财务部门历史数据进行编制,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容易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导致预算与决算脱节。其次,虽然部门决算报表中“收入支出总表”已经将年初预算数据添加进来,但是没有在其他报表中渗透,所以只能进行数据汇总比较,无法细化分析,影响最终工作效果。
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受到预决算差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面临的预决算差异因素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门预算编制中,内容不完善。即便在分配财政资金中,本部门预决算收支占财政总体预决算收支中占比相对偏小,大量资金掌握在财政部门预算范畴中,即便可以将财政资金效应优势全面发挥,但是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无法展现单位实际需求,预算数据不完整。其次,部门在编制预算方案时缺少前瞻性。也就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方案时,无法对单位整体情况有深入了解,掌握单位不可预见收支,所以,在出现这种费用支出情况时,通常需要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导致决算大于年初预算。最后,部门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存在漏洞。部门预算编制时间通常设置在每年的9、10月份,但是这个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当年的人员经费等费用支出标准应在决算后才能确定,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使得部门在预决算上存在差异,再加上预算编制中容易产生利益博弈问题,导致预算编制数据和单位实际情况契合度低。
首先,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方案,导致部门预决算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在预算执行环节中,一方面,预算年初项目资金没有细化到各个部门或者具体项目中,随意被其他部门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备用金实现预算追加,让部门预决算差异增大。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中,缺乏有效监管,相应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也就是按照要求部门预算审批通过以后,在执行环节中将要接受人大、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但是在实际中,人大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监督不到位,而审计部门则受到审计时间因素影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严。再加上因为预算由财政部门审批,因此其对预算执行监管属于自己监管自己,无法发挥监管职责,监管力度不严,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从客观上导致部门预决算差异问题出现。
首先,会计核算不规范,从而给预决算差异问题出现提供可能。在决算环节中,受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财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等因素影响,决算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将无法保证,导致决算数据展现出的单位资金收支情况不真实,从而导致预决算数据存在差异。其次,决算数据分析十分有限,没有对预算环节中展现出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导致下年预算在编制时,各项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从而引发预决算差异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账目核算时,部分财务软件没有经过会计科目进行预算管理,使得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关联性,科目超支和结余不能在日常账务处理活动中直接展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软件功能改善工作,与预算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完善部门决算报表机制,尽量和预算数据相互对应,便于及时找出部门预决算数据差异,并有效处理。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决算和预算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全面实施“收支脱钩,定额定标”管理工作。在收入方面,需要将其计入财务预算或者财政账户中,实现专户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预算。
在实际中,为了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升,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减少预决算差异,可以采用的对策有以下几点。首先,促进中期财政全面改革。实现把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相互融合,提前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部门财政资金收支,以保证预算资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单位预算活动的有效性。其次,加强绩效预算管理。也就是从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角度入手,将绩效预算管理优势充分发挥,给预算编制活动开展提供数据参考,为资金预算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后续预算执行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对年度预算细化处理。通过细化年度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管理方法,保证预算编制与单位经营发展相迎合,实现高度契合。
采取相关措施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增强预算执行刚性,是减少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方法。在实际中,需要采取的对策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适当减少预算方案调整频率,也就是通过实施结转资金管理,需要回收的资金及时回收,并把单位上年度项目资金结转情况作为年度预算规划的依据。其次,提高年度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项目规划方案和进度实现预算资金科学规划,避免存量资金的二次沉淀。最后,完善预算执行监管机制,保证预算执行刚性。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追踪和监管,在提高预算执行水平的同时,还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及时找出潜在风险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降低风险给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减少部门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决算数据失真问题。通过增强部门预算数据外部导入、增加会计数据的外部导入以及增加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数据的外部导入,保证预决算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从本质角度出发,保证决算公开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通过加强决算数据公共监管,客观上能够保证数据质量安全,缩小预决算差异。最后,完善部门预决算监督考核体系。尽可能地完善部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追踪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融入项目库中,作为今后年度安排理想的参考依据,让预算资金由之前“重分配”朝着“重管理”方向转变,全面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此外,利用部门预决算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部门预决算管理,以更好满足单位经营发展要求。
预决算编制关键在于人,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降低预决算差异率,重点在于提升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第一,增强预决算编制人员的整体理念,事业单位预决算是一项系统工程。事业单位的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提高认识,在单位内部宣贯预决算的重要性,各业务部门经办同志,应该以单位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编制预算时不能只满足于自己部门的一亩三分地,要树立牢固的大局观;第二,进一步提升预决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应该通过组织编制人员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预决算编制水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需要借助各类高新技术来开展预决算工作。鉴于此,事业单位应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制定奖励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可以将预决算人员的评估和预决算工作完成情况结合在一起,激励编制人员编制积极性。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部门预决算工作时,虽然在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原因,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地处理对策,促进预算与决算的充分衔接,发挥应有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